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故事的开始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5 00:54:07 读书赏析
故事的开始
作者:幾米
从1998年出版《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开始到这本书的诞生,幾米耕耘了十年。十年间,他以惊人的创作能量,推出各种不同面貌的作品,红遍海内外。但他鲜少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在幾米的脑袋和作品之间那个神秘的世界,始终是读者难以企及的好奇。“我还不够分量谈这些。”他总是腼腆地说。在这本书中,幾米首次完整地详述每个创作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画面的完成,到角色、主题的灵感诞生,“创作”背后神秘的帘幕随着幾米的回溯一一揭开。书中并收录王文华、陈绮贞、黎焕雄、陆蓉之、柯倩华等人对幾米作品的看法。“幾米为什么是幾米?”这本书提供了直接的答案。
故事的开始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在阅读一部作品前,你是会先了解作者,还是直接就进入作品?选择直接进入作品的读者,就会存在一种现状:在读者和作品之间,隔着读者还不甚了解的作者。

当你读完作品之后,再回过头看作者的阐释(创作心得),就会有一种趋于圆满的体验,你好像离作品更近了一步,好像也离作者更近了一步。

在问答环节,幾米回答了以下的一段话,有些人和我实际接触后,发现跟他们的幾米印象不太一样。当我创作时,在那个氛围里,我的确很幾米。但是,当我不创作时,我就很食人间烟火,我会积极理财,在家里要清理猫砂,买东西时会跟店家杀价。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很努力在过生活的平凡人。

基于对作品的喜爱,我们会神话创作它的作者,觉得他肯定异于常人,飘在普通人的上空。但当你看到作者阐释时,这种神话就会渐渐回落到地面,但又会高出地面几厘米。你好像多了对他的一丝了解,不得不慢慢将他和平凡人挂钩。

我一直觉得作品和作者间存在一定距离,就像读者和阅读到的作品,和创作作品的作者一直会存在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在你的不断阅读中,会慢慢拉小,但会一直存在。

故事的开始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很幸运,这本书里提到的书,我几乎都有,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也送给朋友了。


记得最开始接触几米是初二吧,借的后桌的一个很漂亮的女生的《地下铁》来看,当初看第一遍没看懂,第二遍看得懵懵懂懂的,看到第三遍突然就看哭了,现在也不记得当初为什么哭,只记得当初哭的场景。后来,就很喜欢几米了,收藏了他的大部分绘本,变态到看他的书之前都必须洗手擦干净才能看,而且也不外借,除非朋友到我家里看才行。

记得当初十多岁时过生日,收到的礼物基本都是几米的绘本,会给朋友我已经有的几米的书的清单,送就送清单里面没有的书,怕送重复了,到后来清单里的书越来越多了,别人送我礼物也越来越难了,记得当初十六岁生日,朋友跑遍了整个阳逻的书店,才为我找到了我没有的《小蝴蝶与小披风》,高三同桌也是很喜欢几米的高个子女生,我俩高考前互相写在同学录上的话都是把几米的绘本的名字串起来的的祝福语,与几米有关的回忆都是甜蜜的,这也让我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送自己好朋友的礼物也习惯用几米的绘本表达,这个习惯不好,以后得改。

谢谢你,曾经给过我那么多美好回忆的几米先生,以后有机会,我想去台湾,去诚品书店买绘本,去有几米画的捷运站。

故事的开始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幾米我是久仰大名的、然而我很惭愧……我真的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他的画册我知道销量很高很有意思,但是也一直没有寻着机会。这本书真的很受用,让我一下子看了那么多的画册,还有画册那背后的故事!n人们只看到幾米光鲜亮丽的画册,从不知道背后幾米生重病、临死亡、无灵感的日子。每个人都是经历过各种苦痛,才丰富了人生。就有人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经历了多灾多难,慢慢的也就淡然了,人生也就走到了尽头。幾米告诉我们,即使生命短暂,但是依旧可以光彩十分。幾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正视过去,正视现在,正视自己的人生。也是幾米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当下的伤痛,勇敢点,你可以活的更好。幾米想要告诉我们的太多太多,他想记录自己的太多太多,于是,有了这些画册的存在。于是,他的脚步也不会停下。生命不止,作画不止。故事的开始总是相同的,从人的呱呱坠地开始,故事的结局大有不同,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愿你我都能活的精彩十分,愿你我都无愧这一生!n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