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顿好(珍藏版)读书赏析(3)篇

把心安顿好nn人生有趣吗?n周国平说,人生有趣。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生命是动物性的,而灵魂是神行的,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性。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包括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会在爱情和事业方面得到一个满意的收获,二者是幸福的主要源泉。动物性是外在的,是一个人基本生存的本能,理性或者神性是内在的,是本性的升华和延伸。外在的东西是物质的虚无,内在的是精神的实有,这两种形式决定着我们修心与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为修心提供良好地支撑,修心则是人生之本,他决定着一个人是优秀的还是快乐的,是清醒的还是迷茫的,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因为内心的强大比任何外在的力量都要强大得多。在价值观扭曲,社会浮躁的年代,走进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地重要。内在生活的丰富让我们拥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雅量,也为始终拥有自我提供了能量和动力。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我,即使拥有整个世界,又有多少实在的意义?n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本性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对物质生活的极大占有和欲望,把人们带入了对自然的疯狂破坏和掠夺,一方面在追求所谓的幸福,另一方面却在破坏幸福的根基。在这个畸形的、矛盾的、狭隘的追寻中,诗意地栖居恍若海市蜃楼般虚幻,离现实越来越远。对自然界的生命节奏越来越麻木,已经无法辨识幸福的味道。有些人为了追求幸福,谋别人的钱财,害自己的性命。谋财本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满足于一己之私,指望有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一个惬意抒怀的人生。因为手段不轨,欲壑难填,又见不得阳光,因而谋得心惊胆战、头昏眼花,精神萎靡,即使得到了自己的目的,内心深处却寝食难安,整天提心吊胆。长此以往,终究会丢了卿卿性命,哪里还有幸福可言?n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道乃正道,非歪门邪道,非旁门左道,是正义之道,正气之道。爱财不谋财,惜命不谋命,人生之道才会越走越敞亮,越行越远。人生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复制,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中。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经历中变得丰富而完善,变得生动而美好。爱,则成为这种经历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如一条长长的彩色丝线,把人生串联在一起,感受生命的酸甜苦辣。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犹如阳光,犹如空气,必不可少。爱自己是小爱,爱己及人是大爱。因为大爱,人生才会有进取有奋斗有奉献。没有爱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没有爱的人生是单调寂寥的人生。一个人的心境的深浅决定着爱的宽度和厚度,衡量着爱的高度和广度。拥有海纳百川的心境是包容万象的,那么由此产生的爱是宽广无垠的,且拥有浩瀚凝练的深度和深邃高原的厚重。一个无爱的社会是冷漠无情的。这个社会被利欲包裹,举步维艰,好在还有大爱可以拯救。由小爱而大爱,爱亲人爱家庭至爱社会,爱得到了反哺,才是真正的爱,一厢情愿的爱总让人感觉少了一些温度和湿度。因两性之爱而婚姻,因婚姻而爱情,这似乎是一条无法跨越的人生历程。两个人的世界既是简单的也是繁复的。说它简单,是因为在恋爱中的两个独立的个体,会因为某种相互吸引而尽现美好,瑕难掩瑜;说它繁复,是因为在爱情中掺杂着爱恨情仇和日常琐碎,又因个性差异而难以调和,于是矛盾应运而生。爱情不是谁左右着谁,谁改变着谁,而是要把两个不同的个体合二为一,彼此独立,却又难以割舍。由爱而情是短暂的相聚,由情而爱是长久的相依。当爱情演绎为亲情,激情蜕变为温情,你会发现,尝试着彼此适应,比竭尽所能去改变要容易得多,轻松得多。在追求自我,享受幸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精神禀赋,要做自己性格的主人,不要做自己性格的奴隶,因此,我们还需要拥有道德和信仰,它是我们生命得以完善和升华的内在动力。我们摆脱不了世事的羁绊,但是可以做一个灵魂的自由者,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自由人。有道德有信仰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由内而外的,是发自于心,合乎于情的自由。每一个人都拥有本性和神性,本性是固有的本能反映,神性是理性的升华,它关乎理想灵魂信仰和道德。本性掺杂着尘世的喧嚣和浮躁,被名利欲望所羁绊,难以自拔,于是,我们需要用神性拨开云雾放眼望,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自由人,把那颗历经世事磨砺的心安顿好。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趣。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读书赏析 第(2)篇記得大學時在圖書館裡第一次看周國平的書,還是大三,作為已經過去一半大學生活的社會准新人,對校園圖書館突然無比不捨,覺得沒有好好利用,來多看幾本書,實在不應該。就是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讀了第一本,也可以說是不為體制只為自己讀的第一本——《最合宜的位置》。讀第二本書《愛情的容量》,寫書評時,第一句話就是“開始周國平,一直周國平。” 此後的《風中的紙屑》《各自的朝聖路》《妞妞》……可見我對這個作者的喜愛,真是覺得文中處處都是我“心中有,筆下無”的片段,連每本書名都很欣賞。但近些年再翻周公的書,反而少了些迷妹光環,多了一些批判的視角。開始給他有些篇章“挑刺”,有些角度太“末日審判”,想做到鞭辟入裡,卻劍走險峰,讓讀者心中有種不適感。有些觀點不假,大家也都認可,但略顯“大”和“空”。不知是我這幾年心態的變化,還是周這幾年態度的變化,我覺得他不再那麼雖有棱角但進退有度了,覺得他好像越發尖銳。讀完這本書,沒有重溫當年的感動,但還是有很多不錯的收穫。更重要的是,當你不再仰視一位作者或是一本書的時候,當你可以有些觀點與他衝撞甚至劍拔弩張的時候,當你也走在“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欣賞你鮮明的立場”的道路上的時候,這可能也是你在閱讀上的成長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读书赏析 第(3)篇认真细读就像是和一个睿智的长者聊天,有几分有趣,对于某些问题的分析能够以包容并且客观的态度去考虑,去反思,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以坦然,以包容,也同时要学会找寻生活的意义所在以及所有问题的平衡点,不同于佛经的超脱,有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启发和感悟很多,如果有耐心的话值得推荐。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