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杨玉成(民族音乐学博士后)

2019-11-03 13:07:13 百科
杨玉成(民族音乐学博士后)

杨玉成(民族音乐学博士后)

杨玉成(博特乐图),蒙古族,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负责人,音乐学院副院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玉成
  • 民族:蒙古族
  • 荣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 资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简介

1973年8月生于哲里木盟库伦旗,曾就读于道老都国小、库伦旗实验国小、为人库伦旗第一中学。1991年考入内蒙古师範大学音乐学系,1995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98年考入该校研究生,师从松波尔教授,2001年以《胡仁·乌力格尔音乐概论》(13万字)获硕士学位。2002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着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乌兰杰、萧梅,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音乐。2005年以《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36万字)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萧梅教授。
2010年至今就职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出版专着《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蒙古族经典民歌鉴赏》(主编,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安代词曲集成》(主编,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在《民族艺术》、《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师範大学学报》、《瀋阳音乐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蒙古族宴礼与宴歌演唱习俗》、《胡尔奇口头演述中的唱腔与伴奏》、《民俗音乐的三层构成》、《史诗与历史的交融——永儒布音乐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风格底蕴》、《胡仁·乌力格尔风格流派述略》、《18世纪蒙古族音乐巨匠梅日更葛根》、《“胡尔奇”释辨》、《乌拉特人的民歌分类观及其文化阐释》等30余篇论文;主编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蒙文)。现主持国家艺术学科年度课题“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与理论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研究项目“变迁与重建——社会转型与蒙古族传统音乐资源”,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国家财政部经费资助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子课题《内蒙蒙古族锡林郭勒长调现状调查》,主持“教育部蒙文版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蒙古族民歌”,参与“蒙古族百科全书·艺术卷”、“蒙古族近现代音乐史”、“内蒙古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等多项国家研究课题,主持“蒙古族民俗音乐的研究”,参与“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研究”等多项校厅级科研项目。曾用蒙汉语讲授“民族民间音乐欣赏”、“内蒙古当代音乐”、“即兴伴奏”、“视唱练耳”等课程。现讲授本科“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和研究生“民族音乐学”等课程。曾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组专家、评审(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组专家、评审(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组专家、评审(2007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评审专家、评审,应邀参加中国“蒙古族呼麦艺术国际研讨会”(2008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呼麦艺术国际研讨会”(2009年)、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2008年)、全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及音乐教育研讨会(2008年)等国际和国内会议上进行主题发言。曾为20余盘演唱专辑300余首歌曲,编配、製作音乐伴奏,多次参加自治区各种晚会的音乐製作工作。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师範大学等知名院校,组织举办蒙古族音乐音乐会和研讨会。

课题项目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主持人,2011~2013年。经费:12万。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及研究”(05BD029),主持人,2005.9~2008.12。经费:6万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变迁与重建——社会转型与蒙古族传统音乐资源”(07ZS111),2006.12~2009.12,经费:5万元  内蒙古大学文科创新团队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第二层次),2010~2014年,经费:30万元。  内蒙古大学高层人才引进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2010~2014年,经费:30万。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草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项目“内蒙古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建设,2011~2013,经费:240万元。  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国家财政部经费资助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06EA01)子课题“内蒙蒙古族锡林郭勒长调现状调查”(编号010),经费:8千元, 主持人 , 2007.06~2007.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06jzd0030)子课题“蒙古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主持人。  教育部蒙文版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蒙古族民歌”主持人,经费:12万,2007.06~2008.12。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6JJD760005)子课题“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调查”。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蒙古族‘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主持人,经费:0.8万元,2008.3~2009.3。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声的考察与研究”,主持人,经费:1.5万元,2008.3~2010.3。  国家重点项目:蒙古族百科全书·艺术卷,编委。  文化部西部开发重点课题“蒙古族艺术的历史沿革”,参与人。  主持内蒙古师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内蒙古传统音乐声像资源库”(5万元)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则2001年度课题:蒙古族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参与人。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则2001年度课题:内蒙古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完成人。  内蒙古师範大学特色领域项目: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研究,完成人。  内蒙古师範大学特色领域项目:蒙古族民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主持人。

学术荣誉

“蒙古族萨满歌舞与民间歌舞”,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99年论文评选一等奖。
“重技轻艺教学观及其对我区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2000年内蒙古师範大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歌曲《我的爷爷》,1997年获内蒙古成立50周年征歌比赛优秀歌曲奖。
博士论文《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被评为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并获“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奖学金”。
主编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获2007年内蒙古师範大学第五届优秀蒙文教材评奖二等奖。(2007年)
“蒙古族口传音乐研究”系列论文,于2007年获内蒙古师範大学第八届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
主编教材《蒙古族经典民歌鉴赏》,于2008年获全区第四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2008年)
《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于2008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荣获“2009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草原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专题论坛》优秀奖。
《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2014年1月。

发表论文




2013
编着
《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卷》(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年10月
2013
论文
《“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载李世相主编:《蒙古族传统音乐调查与研究》(P233-P245),内蒙古大学出版,2012年1月。
2013
论文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转型中的胡尔奇及其音乐》,载李世相主编:《蒙古族传统音乐调查与研究》(P399—P415),内蒙古大学出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013
论文
《城乡关係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音乐艺术》2013年3期,总第134期,P110-P119。
2013a
论文
《城镇化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调查之一》,《音乐探索》,2013年2期。
2013
论文
《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经验两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论文集)2012年12月
2013
论文
《宝音德力格尔的遗产》,《草原歌声》,2013年3月,第三期P4-P6
2012a
专着
《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3月。
2012b
专着
《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与哈斯巴特尔合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012c
论文
《“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中国音乐学,2012年2期。
2012d
论文
《草原骄子、乐坛雄魂——记着名蒙古族作曲家、指挥家永儒布的音乐人生》,《草原歌声》,2012.1期
2012e
访谈
《交响人生——着名作曲家永儒布访谈录》,《草原文艺论坛》,2012年第1期。
2012f
论文
《模式与表演——乌珠穆沁乃日仪式及其音乐表演》,载《中国人类学评论》(22辑),王铭铭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6.1
2012g
编着
《库伦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四胡音乐荟萃》(蒙文),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2.12。
2011a
论文
《长调民歌的腔词关係及曲调结构》,《中国音乐学》,2011年1期。
2011b
论文
《蒙古族长调区域分布及其生存现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1期
2011c
论文
《永恆的丰碑——记长调大师莫德格》,《草原歌声》,2011年1期
2011d
论文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多元构成及区域分布》,《音乐研究》,2011年2期
2011e
论文
《灵动的旋律、永恆的主题——“阿拉腾奥勒作品音乐会”观后》,《人民音乐》,2011年5期。
2011f
论文
《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与保护》,《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期
2011g
论文
《大师的大爱——赵宋光先生的草原音乐情结琐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4期。
2011h
论文
《远去的绝唱——布仁初古拉及其史诗的发现与保护》,《草原歌声》,2011年4期。
2011j
论文
《蒙古族“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以乌珠穆沁婚礼仪式为例》,载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北、西南、华东增补合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
2011k
论文
《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第二作者),人民音乐,2011年10期。
2010a
论文
《当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处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期。
2010b
论文
《蒙古族“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以乌珠穆沁婚礼为例》,曹本冶主编:《大音·第二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2010c
论文
《马头琴,让草原音乐更美妙》,《环球人物》2010.03特刊。
2010d
论文
《论曲调框架》,入选《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三十年论文选(1980~2010)》(田耀农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2010e
论文
《后来者前行的动力》,(吕宏久《旋律笔记》[续],序),载吕宏久《旋律笔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10f
论文
《可敬的开拓者——为吕宏久先生〈旋律笔记〉出版而作》,载吕宏久《旋律笔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10g
笔谈
《宝音德力格尔歌唱艺术四人谈》(赵宋光、乌兰杰、柯心夫、博特乐图),载吴静怡主编:《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新巴尔虎左旗实录》,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
2009a
编着
主编《安代词曲集成》(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09b
论文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的结构及模式》,曹本冶:《大音》(第一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2009c
论文
《经验与启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经验两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期
2009d
论文
《库伦旗与安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蒙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3期
2009e
论文
《瀚海展妙音、民歌书新篇——评大型民歌集〈阿拉善蒙古民歌集〉》,《中国音乐》,2009年2期
2009f
论文
《传统长河、生命之歌——色·恩克巴雅尔和他的音乐作品》,《传承》,2009年2期
2009g
论文
《辨析名实、保护民族音乐遗产——从“潮尔——呼麦的多声机理及其表现形式看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内蒙古艺术》,2008年4期
2009h
论文
可敬的开拓者——为吕宏久先生《旋律写作》而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4期
2009 j
论文
库伦旗与安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
2009 k
论文
《传统歌舞艺术的新开掘——〈蓝色安代〉观后》,《内蒙古艺术》,2009年2期。
2009l
论文
《蒙古族“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以乌珠穆沁婚礼为例》,曹本冶主编:《大音·第二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2008a
论文
《蒙古三弦与民间合奏》,李世相主编:《蒙古族器乐论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8b
编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项目《中国民族音乐》(王耀华主编)执笔编委,之《北方草原音乐》(第一作者、5万字),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2008c
论文
《瀚海展妙音、民歌书新篇——评大型民歌集〈阿拉善蒙古民歌集〉》,《阿拉善蒙古民歌集·阿拉善民歌论文集》(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007a
专着
《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2007b
主编着作
《蒙古族经典民歌鉴赏》(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07c
论文
《蒙古族宴礼与宴歌演唱习俗》,《民族艺术》,2007年1期
2007d
论文
《论曲调框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2期
2007e
论文
《分“形”归“类”,保护民族器乐遗产》,《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期
2007f
论文
《论曲调框架》,载杨立青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2007)·音乐学理论研究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1月
2007g
论文
《“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获奖论文综述》,载《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2006a
论文
《牧歌起时,彼相和——草原情话马头琴》,《乐器》,2006年8期
2006b
论文
《符号的互动——蒙古族近代说唱艺术传统中的书写与口传》,《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4期
2005a
论文
《史诗与历史的交融——永儒布音乐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风格底蕴》,《人民音乐》,2005年4期
2005b
论文
《胡尔奇口头演述中的唱腔与伴奏》,《中国音乐学》,2005年3期
2005c
论文
《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1期
2005d
论文
《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先驱——罗桑悫丹》,《内蒙古艺术》,2005年1期
2005e
论文
《关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内蒙古文艺界》,2005年6月总第52期。
2004a
论文
《“胡尔奇释辨》,《乐府新声——瀋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1期
2004b
论文
《乌拉特人的民歌分类观及其文化阐释》,《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1期(创刊号)
2004c
论文
《民俗音乐的三个构成层面》(蒙文),《内蒙古师範大学学报·蒙文版》,2004年2期
2004d
论文
《民俗音乐的界定》,《草原艺坛》2004年1期
2003a
论文
《胡仁·乌力格尔音乐风格流派述略》,《中国音乐学》2003,2期
2003b
论文
《关于新时期乌日汀哆传承的若干问题》,《长调民歌研究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2003c
论文
《18世纪蒙古族音乐巨匠梅日更葛根》,《内蒙古艺术》,2003、2期
2002a
论文
《重技轻艺教学观及其我区高校音乐教育有文化思考》,《草原艺坛》,2002,2期
2002b
教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蒙文),内蒙古师範大学
2002c
论文
《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内蒙古师範大学学报,2003,5期
2001
论文
《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的三种风格类型》,《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2001年2期
2000
论文
《蒙古族萨满歌舞音乐与古代民歌》(合作),《中国音乐》,2000年3期
1997
论文
《蒙古族萨满歌舞与民间音乐》(蒙文),《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4期

发行光碟

《远去的绝唱——穆·布仁初古拉科尔沁潮尔史诗、叙事民歌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08年。策划、文案(2.5万字)
《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家系列之三·蒙古族长调歌王——扎格达苏荣》,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2008年。文案(2万字)
担任“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光碟总主编,现已出版的“典藏系列”光碟有:
1、《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蒙古族长调大师巴德玛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   2、《清凉的杭盖——蒙古族长调大师莫德格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
3、《莫德莱玛——科尔沁四胡名家伊丹扎布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
4、《草原骑兵——蒙古族四胡大师吴云龙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1年。
5、《神奇的黑鬃马——蒙古族潮尔马头琴大师布林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1年。
6、《大师系列·铁牤牛——蒙古族民族曲艺艺术大师毛依罕专辑》,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年
7、《演奏家系列·怀念——蒙古族三弦艺术家那达密德演奏专辑》,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年

教研成果

主编《田野的回声——内蒙古师範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民族音乐学班田野调查报告彙编》,2008年。

学术活动

2005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乌力格尔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上以《现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胡尔奇及其音乐》为题作学术讲座。
2007年4月,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组专家、评审。
2007年6月,在“蒙古三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蒙古三弦与民间合奏》。
2007年9月,在“色拉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分“形”归“类”,保护民族器乐遗产》。  2007年12月,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评审组专家、评审。
2008年8月,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做《社会变迁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的主题发言。  2008年11月,在包头师範学院音乐学院主办的”阴山音乐文化及内蒙古乡土音乐教育学术研究会“上,宣读论文《关于阴山音乐文化的範围及研究範畴的若干思考》。
2008年12月,在“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主题发言论文《民族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利用》。
2008年12月,在“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主题发言论文《辨析名实,保护民族音乐遗产——从”潮尔——呼麦“的多声机理及其表现形式看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
2008年12月,担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评审。
2009年8月,在中国安代艺术首届研究会上,做《迈向21世纪的安代艺术》的主题发言。
2009年9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推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
2009年10月,在由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2009中国·北京传统音乐节”高层论坛上,作《经验与启示——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经验两例》学术报告。
2009年,在蒙古国举行的“国际呼麦艺术大会”上,作“潮尔——呼麦”的多声机理及其表现种类的学术报告。  2010年4月,在“中蒙两国长调联合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做《乌珠穆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的主题发言。  2010年10月20~25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做《蒙古族音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发言,并主持三场分组发言,被选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2010年11月9~13日,在苏州举办的“‘流’与‘变’:全球视野下本土音乐资源之诠释——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论坛”上,做《乌珠穆沁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的主题发言,并主持一场分组会议。
2010年11月24~26日,在徐州举办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徐州论坛”上,做《社会变迁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的主题发言。
2010年12月3~8日,在南宁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上,做《社会变迁与传承模式——当代语境中的长调、马头琴、呼麦的传承状况之比较》的主题发言,并评议一场分组发言,被选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2011年7月,组织举办“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内蒙古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建设框图”。
2012年7月,参加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并宣读论文“城市化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
2012年8月,组织策划首届长调艺术节暨第四届“宝音德力格尔杯”长调大赛。

其 他

为20余盘演唱专辑300余首歌曲作品编配、製作音乐伴奏,多次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种晚会的音乐製作工作。  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师範大学等知名院校,组织举办蒙古族音乐的音乐会和研讨会。  用蒙、汉两种语言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音乐科研与论文写作”等课程,所主持“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