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2019-06-08 07:37:19 百科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一个下属院校,下分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院长为储金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  院长 :储金龙
  • 系别: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
  • 教学单位:6个

学院概述

学院简介

建筑与规划学院下设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基础教研室、建筑技术教研室和建筑史论教研室6个教学单位;设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视觉传达实验室、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筑CAD室等5个实验室和建筑图书资料室(校图书馆分馆);设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正在筹建安徽省城镇化研究中心。拥有徽派建筑研究所、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共建)2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徽派建筑馆和黄山徽派建筑馆(宏村)等;现有教职员工98人,其中,专职教师8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4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人、注册城市规划师11人,68.2%以上专职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目前,学院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园林)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78人。其中,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城市规划专业,2008年)、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2010年)、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三位一体”套用型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09)、安徽省教学团队(城市规划与设计,2010年)各1个。
2004年,建筑学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拥有硕士生导师19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9人。2010年获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28届,景观学(园林)专业本科生10届,硕士研究生4届,为国家培养出2600多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力量,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我校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

历史沿革

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
1960年,创办建筑学专业,后因院校调整中断。
1983年,正式成立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恢复招生,创办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均为4年。
1985年,建筑系成立“古建筑研究所”
1987年,城市规划专业从建筑系分离成立城建系。
1989年,建筑系增设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专业专科。
1991年,建筑系环境艺术专业调整为本科专业(文科、艺术类)。
1995年,院系调整,城市规划专业复归建筑系,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学制改为5年。
2001年,建筑系增设园林(农学)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
2003年,环境艺术专业从建筑系分离成立艺术系。
2007年,建筑系园林专业停止招生,增设景观学专业。
2006年,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学院。
2007年,原“古建筑研究所”更名为“徽派建筑研究所”。
2009年,建筑学院更名为建筑与规划学院。

学院领导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院长 储金龙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导 姜长征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 梁琍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 曹涌

院系构成

建筑学系
建筑学系主要承担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我院建筑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9年。1983年恢复招生二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千余名建筑设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建筑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建筑学系现有专业教师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十余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半数以上。目前设定建筑设计研究所和七个专业工作室,利用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平台,在确保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承担大量的科研及设计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複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学专业主要课程
建筑初步、建筑概论、美术、画法几何、建筑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及管理、建筑创作方法论、智慧型建筑概论、中外建筑史、建筑美学、建筑结构、建筑力学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建筑施工图绘製等实践教学。
建筑学专业就业方向
可从事大中小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理论研究、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
城市规划系
城市规划系主要承担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我院城市规划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全国较早的城市规划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二十余年共为社会培养近千名城市规划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我省各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为我省的城乡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城市规划系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助教5人。学校设有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土木学院等,为规划专业教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教师数量共68人。目前设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及四个专业工作室,利用学院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平台,在确保本科生、硕士生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承担大量的科研及设计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景观学系
景观学系主要承担园林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我院园林专业自199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依託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在城市环境景观方向办出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是一个极富潜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景观学系现有专业教师十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3人,半数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还聘请若干省内园林专家为客座教授。目前设定环境景观设计研究所及二个工作室,利用学院建苑规划研究院的平台,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科研及设计任务,力争成为我省环境景观设计与科研的领头羊。
徽派建筑研究所
传承徽州文化 弘扬徽派建筑
(一)机构设定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徽派建筑研究所是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所属科研机构,主要组成人员来自于建筑学院、艺术系,现有在职人员十五名,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一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九人,同时还聘请了国内知名徽学及徽派建筑研究专家三人。主要从事古建筑测绘、保护研究,同时担任建筑学、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中国建筑史》、《古建筑测绘》、《古代建筑群保护规划建筑设计》课程,并面向全校可设《徽州文学与文化》、《徽州建筑赏析》、《徽派艺术研究》等公共选修课程。
(二)近期科研成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六十余篇(其中部分已编辑成集),申报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及院级科研项目十余项,部分已结题,出版专着八部,并建有徽派建筑馆,每年举行(不少于一次)古建筑测绘成果展,同时,我们广泛开展对外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及学术研讨。
(三)未来展望
我们正在组织申报省级“徽派建筑教育基地”、“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争取每年出版研究成果彙编,若干年内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徽派建筑研究所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组织。为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建院学子做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由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组建。以安徽省高水平城乡规划专家以及我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研究主力,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引导安徽省特色城镇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与谘询服务,培养安徽省城市规划学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研究重点包括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特色研究、安徽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安徽省特色城镇化发展政策研究等

师资队伍

建筑与规划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8人,其中,专职教师8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人、注册城市规划师11人。现有专业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23人,讲师38人,助教18人。副教授(含高工)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总数的36.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教师总数的9.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2人,占教师总数的59.1%。在读博士8人,在读硕士4人,另有校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21人。

实验室

简介

建筑与规划学院设有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视觉传达实验室、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810平方米,设备总值为390万元,实验仪器设备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主要实验室简况见表1。
表1 建筑与规划学院实验室情况统计
名称
建筑物理实验室
模型实验室
建筑视觉传达实验室
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
面积(m)
230
180
90
120
设备价值(万元)
103
50
37
120
授课对象
建筑学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环境艺术
对应课程
建筑物理
建筑设计基础I、II、III、IV
建筑设计I、II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摄影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毕业设计
实验数
7
6
4
4
实验时数
16
48
12
64
实验名称
1、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演示)
2、建筑隔声测量(演示)
3、声压级、频谱测量(必开)
4、材料吸声学院数测量(必开)
5、环境噪声测量(必开)
6、建筑採光、照明实测(必开)
7、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演示)
1、立体构成
2、工作模型
3、建筑模型
1、建筑摄影
2、建筑成像
3、影视合成
4、多媒体传播
1、城市规划虚拟显示
2、城市规划虚拟管理
3、建筑设计建模与虚拟显示
4、景观设计建模与虚拟显示
主要仪器设备
建筑声学分析仪、照度计、亮度计、噪声频谱分析仪、打击器、驻波管、导热学院数测定(巡检仪)
大型电脑雕刻机、切割机、多功能刀具、电钻、雷射雕刻机
计算机
投影仪
A3扫瞄器
实物投影仪
A3彩色雷射印表机
照相机和摄像机
计算机、投影仪
白色高增益反射硬幕
高性能图形计算集群系统
边缘融合及多视窗无缝显示系统
虚拟现实城市设计软体
虚拟现实环幕版

参与教学

实验室参与教学情况详见表2。
表 2 实验室教学工作一览
实验室名称
开课学期
对应课程
实验课名称
实验时数
目的
实验
成果
建筑物理实验室
7
声学实验
1、城市环境噪声测量
2、混响时间测量
4
1、熟悉常规仪器
2、掌握实验测定方法
3、了解建筑中声音、视线、採光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报告
7
光学实验
1、房间照度与亮度测量
2、採光係数测量与验证
4
7
热工实验
1、建筑日照测量
2、围护结构导热係数测量
4
7
计算机辅助设计II
18
建筑模型实验室
1
建筑初步I
立方体模型製作
8
1、熟悉常规仪器设备与工具
2、掌握模型的基本製作方法
3、学会藉助模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模型作业
2
建筑初步II
空间限定模型製作
8
4
建筑设计基础I
校园商店模型製作
8
4
建筑设计基础II
校园商店模型製作
8
7
建筑设计基础III
公共建筑模型製作
8
建筑视觉传达实验室
1-8
建筑初步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
图形方式表达
实物方式表达
多媒体表达
图像方式表达
课外
1、学会建筑摄影的基本方法;
2、建筑设计的基本表现
图片
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
7-8
建筑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
1、城市规划虚拟显示
2、城市规划虚拟管理
3、建筑设计建模与虚拟显示
4、景观设计建模与虚拟显示
课外
1、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虚拟现实表现
2、居住区规划的虚拟现实表现
影像
相关相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