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德治与法治研究

2019-08-31 01:07:36 百科
德治与法治研究

德治与法治研究

《德治与法治研究》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中西法律文化中的道德与法律、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与德治的历史与现实等专题,有助于人们确立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并重、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理念,进一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从而有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本介绍

  • 书名: 德治与法治研究
  • 作者:怀效锋
  • ISBN:9787562032212 
  • 定价:26.00 元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
  • 开本:32

编辑推荐

法治与德治的功能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係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目录前言

中西法律文化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从中西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一)从中国古代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二)从西方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
二、中西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係的理论述评
(一)西方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係的理论述评
(二)中国思想家有关道德与法律之关係的理论述评
三、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复仇现象看道德(孝道)与法律的关係
(一)"复仇"与儒家的家族主义道德
(二)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立
(三)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突与调和
四、中国现代法律中的道德因素考察
(一)宪法中的道德因素
(二)民法中的道德因素
(三)行政法中的道德因素
(四)诉讼法中的道德因素
(五)经济法中的道德因素
(六)刑法中的道德因素
中国法治与德治的历史与现实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历史分析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思想渊源
--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儒法之争
(二)中国古代正统法治观的形成与特点
--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德主刑辅”与“一準乎礼
(三)中国古代法治的基本模式--以伦理型文化为基础的义务本位法治模式
二、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哲学分析
(一)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人性基础
--由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到德、礼、政、刑综合为用
(二)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价值取向
--尚中庸、求和谐与为政以德的内在联繫
(三)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影响
--法律的道德化与律学的经学化
(四)中国古代法治与德治的调整对象
--以伦常等级关係为最基本的社会关係
(五)中国古代法治目标的实现途径
--以德礼息讼,以刑罚止讼
(六)中国古代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坚持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
三、中国法治与德治的现实分析
(一)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推进以德治国
(三)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协调发展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一、法律与道德关係的法理学意义
(一)法律与道德关係的重要性
(二)关于法律与道德关係的两种基本立场
(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四)法律与道德的正当联繫
(五)历史地看待法律与道德
二、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实证主义分析
(一)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分野
(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一:形式因素
(三)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二:实质因素
(四)法官的角色与许可权
三、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一)民事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二)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