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共同提出的推荐性国家标準,是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第一个国家级标準。该标準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内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进行了规定。
2019年6月28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在北京发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 提出机构:中国共青团中央、民政部
- 标準编号:GB/T 36967-2018
- 实施日期:2019年7月1日
制定历程
2018年6月13日,国家标準《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徵求意见稿)公开徵求意见。
2019年6月28日,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在京联合召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发布会。
2019年7月1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正式实施。
内容解读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是以青少年为对象,整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协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恢复、改善及提高其社会功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服务活动。
按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引导、身心健康促进、婚恋交友支持、就业创业支持、社会融入与参与支持、社会保障支持、合法权益维护、违法犯罪预防等方面。具体包括:开展青少年文化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活动、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传承优良家风家教;提升青少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的能力,帮助青少年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针对特定需要,提供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方法,包括:通过多专业合作方式协调资源,以中途之家、类家庭、收寄养等方式为不适合家庭居住的青少年提供安置服务,进行综合援助;以家庭为介入单位,探索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家庭结构和互动关係,促进家庭内在系统的改变,最佳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有目的地把青少年带离安适区,进入低冒险区,通过体验性活动经历新奇,促进青少年自我探索、自我觉察与自我成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