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重点学科

2019-08-22 08:54:16 百科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

一般所指的重点学科是对高校而言。但也可以泛指其他学科门类,在医院管理中,重点学科有时也被称为“重点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重点学科
  • 出处:科研机构
  • 层次:校级、省级、国家级
  • 方式:动态管理

简介

重点学科,有等不同层次。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立项的都是该校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的学科,国家通过给予资金以及政策的倾斜保证该学科的发展,使其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向世界一流学科冲击。
重点学科一般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任期考核。

国家重点

重点学科在中国泛指国家重点学科,又称全国重点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计画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是评定二级学科的最高等级。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开展首次重点学科评选。

要求

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画”期间教育部批覆预审的原“211工程”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画”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2]
申请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评估历史

第一轮评估

1986年至1988年,当时的中国国家教委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首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

第二轮评估

2001年至2002年,中国教育部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并在2002年公布的第二轮评选结果。此轮共评选出了323个二级学科的964个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每个二级学科诞生2.98个国家重点学科。
在国家重点学科总数的前十名中,只有两所高校位于中国中、西部(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大陆地区高校中,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强于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

第三轮评估

2006年至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按有关程式经过考核重新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教育部按照确定标準和程式,从符合条件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直接确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将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经选优推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增补。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一小部分一级学科下只有一个二级学科(即此一级学科等同于二级学科),大部分一级学科下有若干个二级学科;考虑到可比性,下表列出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比后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前三十名的高校。

评估方式

各高校根据自身科学研究实力,向中国教育部门申报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覆盖了全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所有该二级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都会参评。如果某校申报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即表示中国教育部门认定该校在该二级学科的科学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由于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标準严格,宁缺勿滥,往往出现某个二级学科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另外,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科学研究水平下滑,有可能在下一轮的评选中被撤销。

12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1北京大学
92
10246复旦大学
87
10422山东大学
85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3
10003清华大学
81
10027北京师範大学
10055南开大学
10486武汉大学
80
10284南京大学
79
10335浙江大学
10610四川大学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10028首都师範大学
77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69华东师範大学
10183吉林大学
76
10530湘潭大学
10558中山大学
10730兰州大学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74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384厦门大学
10511华中师範大学
10247同济大学
73
10280上海大学
10533中南大学
10200东北师範大学
72
10319南京师範大学
10446曲阜师範大学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10532湖南大学
10574华南师範大学
10635西南大学
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094河北师範大学
70
10126内蒙古大学
10270上海师範大学
10357安徽大学
10386福州大学
10459郑州大学
10611重庆大学
10697西北大学
10699西北工业大学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736西北师範大学
10755新疆大学
11078广州大学
10299江苏大学
68
10320江苏师範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0512湖北大学
10636四川师範大学
10637重庆师範大学
11117扬州大学
90006解放军理工大学
10010北京化工大学
66
10079华北电力大学
10110中北大学
10112太原理工大学
10135内蒙古师範大学
10231哈尔滨师範大学
10252上海理工大学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10294河海大学
10295江南大学
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33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0338浙江理工大学
10346杭州师範大学
10488武汉科技大学
10491中国地质大学
10536长沙理工大学
10602广西师範大学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10674昆明理工大学
10681云南师範大学
11065青岛大学
11414中国石油大学
11646宁波大学
10167渤海大学
64
10327南京财经大学
10337浙江工业大学
10351温州大学
10356中国计量学院
10451鲁东大学
10513湖北师範学院
10517湖北民族学院
10709西安工程大学
10731兰州理工大学
11075三峡大学
11660重庆理工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63
10140辽宁大学
10142瀋阳工业大学
10150大连交通大学
10165辽宁师範大学
10166瀋阳师範大学
10524中南民族大学
10589海南大学
11407北方民族大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