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9-04-29 20:11:25 百科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院于2000年,是西北地区首家以学院建制的传媒教育机构,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招收博士研究生,且硕士学位点最多的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现有自主设定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文艺与文化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与澳大利亚ECU联合培养的传媒博士点1个,有硕士一级学科2个(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8个(新闻学、传播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新媒体艺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影视批评学),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新闻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本科专业5个(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路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在2017年底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院新闻传播学科被评为B级,位列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西北第1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英文名: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创办时间:2000年
  • 属性:211工程 
    985平台 
    教育部直属高校 
  • 所属地区:中国 陕西 西安
  • 主管部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师範大学
  • 硕士点: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点3个
  • 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与澳大利亚ECU联合培养的传媒博士点1个
  • 主要院系:新闻系、编辑出版系、网路与新媒体系、广播电影电视系、播音主持系
  •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範大学逸夫科技信息楼
  • 学校代码:10718
  • 主要奖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省级特色专业2个
    省级教学团队2个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 本科专业:5个
  • 教职工:72人
  • 博士:27人
  • 教授:10人
  • 现任院长:李震

学院介绍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于2000年,是在原文学院新闻系、教育技术系、电教影视中心三个单位的基础上,最佳化组合而成的办学机构,是西北地区首家新闻与传播学院,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招收博士研究生,且硕士学位点最多的新闻传播学院。
建院近15年来,学院发挥西安地区的历史文化优势和陕西师範大学的人文社科优势,在学界、业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在我院教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已初步建成专业门类齐全、培养层次完备,西北地区领先的传媒教育基地。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4年12月16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师範大学签订了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定,由此,学院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机构设定

新闻与传播学院机构设定
陕西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生1134人,其中本科生797人,硕士研究生321人,博士研究生16人,另有驻站博士后3人。
学院现有自主设定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文艺与文化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与澳大利亚ECU联合培养的传媒博士点1个,有硕士一级学科2个(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8个(新闻学、传播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新媒体艺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影视批评学),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新闻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本科专业5个(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路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学院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播音与主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技术学、新闻学专业),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院现为陕西省新闻专业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专业设定

新闻学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 3年~6年,授文学学士学位,省级特色专业。文理兼招,培养能在广播、电视、报社、网站从事编辑、记者与媒体管理工作的新闻行业高级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新闻採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经营与管理、网路新闻采编与製作等。就业去向多为报社、电台、电视台、期刊社、网路传媒及新闻出版部门。
编辑出版学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3年~6年,授文学学士学位。文理兼招,培养能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出版学概论、图书策划与选题、图书行销学、网路传播学、数字出版技术等。就业去向多为报社、期刊社、出版社、高校校报编辑部、图书发行公司、网路传媒公司及新闻出版部门。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 3年~6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为西北地区高校最早开设的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的高级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电视新闻与採访等。就业去向多为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及新闻宣传部门。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 3年~6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影视製作公司、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宣传部门等机构培养出镜记者、编导、电视节目摄像、剪辑等方面一专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编导、电视编导、灯光照明基础、摄像、摄影、当代文化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动漫创意与製作、影视戏剧理论等。就业去向多为: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网路公司、电影厂及文化宣传部门。
网路与新媒体
非师範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网路传播知识背景,了解网路传播与媒介融合发展新趋势,掌握新媒体套用技能、网路媒体采编与经营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在网路媒体、新闻与出版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路传播与网路信息采编、网站策划等工作。
主干课程:传播学、网路与新媒体概论、网路程式设计、新媒体设计与开发、网路行销、网路舆情调查与数据分析、网路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等课程。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在读博士5人。另外,聘请业界兼职教授20多人。

院系设定

新闻系
教授:鲍海波、李文、许加彪、朱清河
副教授:程郁儒、李青林、牛卫红、裴晓军、滕朋、王敏芝、余志海、张勇锋、周宏刚
讲师:屈雅利
编辑出版系
教授:南长森、王勇安
副教授:代杨、邓晓旭、刘蒙之、齐蔚霞、周利荣
讲师:郝婷、肖超、杨艳
网路与新媒体系
教授:
副教授:马颖峰
讲师:郭蓓、郭栋、马越
广播电影电视系
教授:李震、雒社扬、牛鸿英
副教授:马聪敏、牛宏华、石晓雯、王安中
讲师:陈华、管成云、李晓林、屈小宁、徐翠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教授:朱晓彧
副教授:成越洋、党君
讲师:安娜、何明家、李梅、吴胜、余海龙、张丽

承担科研

近5年来,学院完成各类科研立项10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1000多万元。
一、近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李震 05XZW001 西部文艺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
李文 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研究
鲍海波 07BXW001 新时期党报核心竞争的有效提升及其途径研究
滕朋 08CXW011 农民工社会传播网路与城市认同研究
牛鸿英 09CXW007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问题和净化传媒视听环境研究
支庭荣 09XXW003 外资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现状与影响研究
二、近5年承担部级项目
牛鸿英 2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戏剧史
许加彪 200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採访权当前的困境、出路及中外比较研究
许加彪 2007 中国博士后基金
支庭荣 2007 中国博士后基金
傅钢善 2006 教育部 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傅钢善 2009 教育部 关于提高高校师範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与评价研究
张文兰、张立国 DCA05005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陕西农村中国小的教学套用研究
三、近5年承担省级项目
鲍海波 新时期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其有效途径研究 06J004Z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南长森 我省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 06J002Z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田大宪 危机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 06J0175S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许加彪 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研究 07J027S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王勇安 陕西跨媒体出版战略发展研究 08L021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李青林 陕西地区媒体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理念与实务研究 08L01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邓晓旭 网路公信力与网路传播价值判断及价值取向研究 08L018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裴晓军 陕西省网际网路与政府信息公开及管理研究 08L014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雒社扬 陕甘宁边区戏剧史 08k003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高有祥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与传播 08J010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朱清河 新时期陕西典型人物报导研究 200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马聪敏 西部电影产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200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吴胜 陕西地区广播媒体在农村的影响力研究 200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张立国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教学成果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服务主流媒体和区域媒体以及为新闻宣传部门培养人才等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生先后获得央视“挑战主持人”大赛年度总冠军、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二等奖、陕西省主持人大赛一等奖等各种奖励40多项。每年毕业生中约20%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厦门日报等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并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各级各类媒体的业务骨干,先后有6人获得“中国新闻奖”。
学院依託5个本科专业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定有中国小教育信息化研究所、知识媒体研究所、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等传媒研究机构,陕西省报刊审读中心、影视审看中心,“陕西电视台业务培训基地 ”、“华商报社新闻培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学院坚持服务学生、服务传媒、服务社会的办学目的,在全国29个传媒单位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院秉承为中国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规範,兼具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 既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又有套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複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坚持高等新闻传播全日制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相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重,研究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步增长的培养模式。

人才质量

学院已有各类毕业生3500多人,分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上海文广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卫视、深圳卫视、山东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人民网、环球网等全国各大媒体。大部分毕业生集中在西部地区的各主要媒体、高等院校、党政机关和企业。仅陕西广播电视台就有100多位本院毕业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