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9-10-07 13:01:42 百科
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NU)是南京师範大学二级学院。

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其前身南京师範学院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64年。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5个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有教职员工65人,在校生1100多人,其中硕士300余人,博士21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NU
  • 创办时间:1995年4月
  • 类别: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南京师範大学
  • 现任领导:周跃敏(现任院长)
    顾永林(现任书记)
  • 本科专业:7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 院系设定: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网路与新媒体系、影视摄影系等5个系
  • 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新传大楼(26号楼)

发展历史

1964年6月,教育部批覆江苏省委宣传部,同意在南京师範学院增设新闻专业,当年招生30名。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南京师範学院招收新闻学专业学生40人,接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新华日报社和学校联办共管,理论课程由学校承担,班主任、实践课程均由新华日报社负责委派。
1984年起,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干预下,新闻学专业恢复连续招生。
1990年5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师範大学设立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
1995年4月,南京师範大学在新闻学专业和电教系基础上正式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设立了新闻事业管理专业方向。
1996年,学院开始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学院成立了广告学教研室。
1999年,学院新闻系首次招收体育新闻方向的学生。
2000年,学院获準设立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01年,学院新闻系开设网路新闻方向,即在原有的新闻学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网路技术教程。
2002年,学院获準设立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
2005年,学院获準设立新闻学博士点。
2007年,学院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2012年,学院新闻学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开始招收网路与新媒体方向四年制本科生。
2014年,学院获準设立广播电视(MFA)专业硕士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网路与新媒体系、影视摄影系等5个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定
院系专业
新闻系
新闻学
广播电视系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编导
广告系
广告学
新闻摄影系
新闻摄影、影视摄影与製作
网路与新媒体系
网路与新媒体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7人。
国家一级导演:王强
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方晓红、顾理平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库成员:倪延年
江苏省新闻出版领军人才:于德山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张晓锋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周跃敏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1个,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箇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有电话调查实验室、数字高清演播室、卫星电视採集实验室、电子新闻采编实验室、媒介融合实验室等实验室。
2011-2015年,学院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新闻传播学类唯一):2013年方晓红教授领衔申报的《四级递进、两翼开放、产学协同-新闻传播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荣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
江苏省特色专业:新闻学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类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传媒实验中心
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传媒实验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 学科授权目录
一级学科博士点:新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专业学位点:新闻与传播硕士、广播电视艺术硕士
  • 重点学科
江苏省重点学科:新闻学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3个校级重点机构,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会长单位、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长单位。
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校级重点机构
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
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民国新闻研究所
其他
媒与法治研究所
摄影文化产业与图像传播研究所
现代广告研究所
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
出版传播研究所
新媒体研究所
艺术与传播研究所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2011-2015年,学院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承担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学院先后出版了“舆情与社会治理文丛”、“新闻传播史探索文丛”、“影视传播新时空文丛”、“当代传媒与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文丛”、“新闻与传播学套用系列丛书”、“当代媒体新闻实践丛书”、“广播影视艺术系列丛书”、“影视传播艺术与技术丛书”、“广播影视艺术编导系列丛书”、“摄影艺术系列丛书”等多套丛书。
科研项目
类别项目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
庄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新移民的网际网路社会支持研究(一般项目)曹刚:“网际网路+”背景下西部贫困农民社交媒体套用困境及对策研究(一般项目)
高昊:新媒介环境下灾害信息传播与媒体社会责任研究(青年项目)
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邹举:网路空间主权的理论建构与政策保障研究张弢:新信息格局中的崑曲传播路径与逻辑重构
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主体最为醒目的是纵横相间的白色线条,线条勾勒出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跑道,是交错延伸的路口,也是比肩前行的人们。整体看来,线条构成的正是中文“传”字的变体。其寓意有四:
院徽院徽
一为“传播”,院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传播”的主题,在信息社会的高速路上,该院师生传播真相,渴望真知,追求真理;
二为“传媒”,院徽如跑道造型,无限向两端延伸,其动感既展示了学院的青春活力,又寓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揭示了“求真·善学”之路永无止境;
三为“传承”,交错延伸的路口象徵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象徵着技术与人文的交汇。前行路上,该院师生重视传统、追本溯源,也与时俱进、浪尖弄潮;该院师生研究技术、把握趋势,也关注人文、聚焦核心;
四为“传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院徽造型上似二人比肩接力,疾驰向前,暗喻“人人皆媒介”,体现了师生砥砺前行、携手奋进的精神。
院徽的左上部为南师大随园校区主体建筑的抽象风格,其下标注年份1964,表明南师大新闻传播教育的起始时间,寄託着新传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院徽的配色为蓝绿黑白:蓝色象徵天空,绿色寓意大地,暗示“传”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蓝绿渐进灵动之间,白色居中,纯净醒目,主体凸显,喻示挥洒的青春和热忱;院徽周身辅以黑色线框,勾勒主副,划分层次。
院徽上部以汉字标示院名,两侧辅以英文名,整体庄重典雅,大气古美。

文化活动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学生举办了弘爱传媒讲坛、专业风采展、模拟新闻发布会大赛等文化活动,参加了“美丽校园”大学生摄影、网文、公益广告作品大赛等学科竞赛。

现任领导

院长:周跃敏
执行院长:张晓锋
党委书记:顾永林
党委副书记:沈菲
副院长:骆正林、刘荃、俞小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