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新闻发言人专业方向在职研究生

2020-03-07 23:54:17 百科

新闻发言人专业方向在职研究生

新闻发言人在职研究生提供有关政府、企业以及机构、组织建立发言人制度、发挥发言人作用、发言人的素质与公关技巧等方面知识和技巧的研究生课程。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係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设有发言人。201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11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首次集体亮相接受中外媒体採访,开启了新闻发言人的新时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新闻发言人专业方向在职研究生
  • 时间:2010年6月30日
  • 世界上最早:中国举办
  • 数量:中共中央11个部门

介绍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谘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历史

世界上最早新闻发布会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是在中国举办的。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实在不值得中国人骄傲,而且应该以之为耻。时间是1904年2月,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打响了日俄战争。当时战地记者很多,但日本军方禁止媒体记者赴前线採访,这让记者们很不满,同时因为得不到日本官方讯息,各种猜测就见诸报端,这些讯息对日军很不利。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04年7月,日方将许多记者召集到长春,对战况进行了介绍。这次发布会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产生了最早的新闻发言人。

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

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顺便说一句,传播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总统选举,因为要赢得大选,必须要考虑怎样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有效地传递给选民,怎样才能得到投票者的欢心,象沉默的螺旋等理论都是在大选过程中产生的。)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出现。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成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19世纪3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最早聘用了新闻发言人,不过当时的新闻发言人作为总统的私人助理,不占用政府编制,不领政府的薪水,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白宫新闻发言人。直到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6名领薪水的助理,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乔治·B·科特柳。1900年,为了应付每天守候在白宫大门和周围街道的众多记者,麦金利总统专门任命了一位助手每天向这些一记者做一次简报。这便是最初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1909年,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任期1909年一1913年)上任。为了改变前任与新闻界的不和谐关係,他安排了每周两次定期的记者招待会。这是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但是,这一制度没有坚持下来。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出现是在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任期(1913年一1921年)内。1913年,威尔逊总统上任后,恢复了定期的新闻发布会,但却没有任命相应人员,总统自己担任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但其寡言少语的个性和乾瘪的语言辞彙导致与新闻界的沟通很不和谐,直到发生“卢西塔尼亚号邮轮事件”。
“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是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在大西洋航线上最大的客轮。1915年5月7日,该船在爱尔兰海岸附近被德国潜艇击沉。船上1924名乘客中1198人遇难,其中有114名美国乘客。噩耗传来,美国举国震惊,引起了强烈公愤。迫于舆论压力,威尔逊总统正式任命他的秘书约瑟夫·P·图马尔蒂担任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负责与新闻界沟通,定期举办主持记者招待会。这就是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端。这一制度被后来的继任者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等总统继续沿用。20世纪50年代始,美国在白宫设立了新闻办公室和发言人,标誌着建立新闻发言人在美国正式成为一种政治制度。
在美国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同时,美国民间的类似做法也发展起来。一些社会团体、大型企业乃至于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兴起雇用新闻代理人,为他们处理对付越来越多的与新闻界的联繫,比如安排接受记者採访、回答问题等等。
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十分普遍。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如今的美国,各级政府大约有4万名新闻发言人。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在中国,人们比较熟悉的如外交部、每年“两会”的新闻发言人等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地方政府、从社会团体到民众组织都纷纷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据考证,早在民国初,中国就出现了记者招待会。上海《申报》1912年5月24日报导:国务院于前陆军贵胄学堂内特设新闻记者招待所。18日下午2时特邀在京新闻记者在国务院开第一次谈话会,唐总理及各国务员均出席,新闻记者共到20余人。首由唐总理宣言,每日下午2时派秘书2人于招待所接待,遇有可以发表之档案,即交新闻记者带回,诸君遇有质问之事,亦随时可以质问等云。”唐总理指当时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就普遍採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期间,周恩来同志就经常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代表中共中央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对和谈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16日,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的社论《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就是反驳蒋介石发言人8月15日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因经常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党中央考虑到梅益同志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而且能言善辩,就决定让他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新闻发言人,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梅益随中共代表团回到延安时,毛泽东握住他的手说:“呵!我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回来了!”可见当时国共双方对于新闻发言人的使用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少运用新闻发言人形式来发布新闻。这期间只举行过少数几次记者招待会,比较有影响的有:1965年9月29日,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驳斥美苏超级大国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有300多名中外记者进行了採访。
1980年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就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定成立特别监察厅和特别法庭检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问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当时轰动一时。
同年,中国政府还召开了另外一次重要的新闻发布会,这就是向国内外公众发布关于“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果。这次新闻发布会,是中国首次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发布。这一时期还曾就其它一些重大事件举办记者招待会。但严格地说,新闻发言人并没有形成制度。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是在1982年,第一位新闻发言人是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同志。
1983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1983年3月1日,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被正式任命为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并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从2003年4月初到6月24日,卫生部连续举办了67次新闻发布会,是举办新闻发布会最密集的时期,也是全国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标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简介

开设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开设方向:新闻传播与新闻发言人方向

学科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定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我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师资优势

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学者们贡献了大量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的45次学习中,我院共派出10多位专家学者为政治局委员进行授课,占授课教师总数的15%,位列第一,领先于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被香港《大公报》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之首。在《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的505名“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学者人数达157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位居第二位的北京大学入选人数为51人。
在职研究生教育历史成果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自1989年起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是全国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育项目时间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截至目前,共开设四百多期课程班;开设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数个学科领域,4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累计培养了上万名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学员目前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高级领导干部和学术研究带头人。

课程优势

权威的师资团队
授课教师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关专业资深教授担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及政府官员举办专题讲座。
灵活的教学方式
课程班採用课堂讲授、集体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兼顾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实际套用能力。
优质的教学管理
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每个班级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制定了班级教学监督、教学质量评估、学习资料网路共享等科学的管理制度。
丰富的图书资源
我院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研究生院本部图书馆藏书27万余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有18个图书馆,馆藏文献总计500余万册,研究生院和部分研究所图书资源可对在读研究生开放。
超值回馈与收益
我院在读课程班学员可以任意免费旁听其他专业课程;并可参加我院定期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畅通的申硕流程
凡是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在就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期间,即可根据我院畅通的申硕流程快速进入申硕程式。
免费的申硕辅导
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準备申硕国家统考,我院固定于每年3月免费为学员举办英语考前辅导,直击考试精髓,大大提升申硕过关率。学员申硕期间可免费反覆参加。
强大的校友网路
我院将为课程班学员组织拓展训练、运动会、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为学员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与人际拓展平台。

课程设定

公共课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英语
专业基础课
新闻传播史  新闻理论
大众传媒学
专业课
新媒体研究  新闻业务研究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选修课(选开)
公共关係广告  网路新闻传播与舆论学
新闻策划与选题  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
讲座:(选开)
危机传播与危机管理
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
出版企业的战略制定与运营
媒体融合带给我们什幺?
报刊新闻题材的策划与深度报导
网路时代的媒介权利结构与社会利益变迁
现代中国“无冕之王”神话的建构与消解

报名条件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
大专及以上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的社会在职人士均可报名参加。

报名流程

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複印件、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複印件、1寸免冠近照4张、报名费200元(未录取退还,录取但未入学者不退);
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学习安排

学 制:两年,共四学期;
学习时间:隔周周末上课一次,周六、日全天;
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望京校区)

证书与学位

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符契约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相应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结业

随着网路的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公众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各级政府部门及个大中型公司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对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奇缺,毕业生收到各级政府机构宣传部门的欢迎,供不应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