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法学系,2014年更名为法学院。学校于2000年开始招收医事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是全国首批、西部第一所、四川唯一一所开办医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法律硕士授权点的医科大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
- 外文名:Law Schoo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公众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医药卫生领域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急需具有医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知识、能力的套用性複合型人才,医事法学这门新兴学科专业应运而生。2000年,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抢抓机遇,在全国首批开办医事法学专业。以医事法学专业为依託,2007年成功获批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2009年创立了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与法学》期刊,2014年建立了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形成了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四位一体”的良好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位居全国同类专业的前列。目前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临床医学(医事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四川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卓越医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并被纳入国家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画”;有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医事法学》;撰写的专着《医事法学》和“医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此外,还有面积达200余平方米的模拟法庭和泸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西南医科大学工作站、西南医科大学医事法律研究会等多个校内研究和实践平台,并在全国遴选了20余个医、法实务部门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优良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确保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已连续多年接近或高于80%,毕业生以其医法结合、文理交融的双学科知识、能力、素质和思维优势,高质量地就业于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山东、海南、四川、重庆等全国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医药卫生机构和法律实务部门,同时也为国内外高校输送了一批继续进行研究生层次深造的高素质人才。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我校医事法学专业将继续秉承“办出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医学、法学比较优势和複合型特色,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加强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各项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急需的複合型人才,为推进我国医药卫生法治建设而不懈努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5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梁慧星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大法官等相关领域理论和实务专家20余人为兼职教授。设有法学理论、实体法、程式法、医事法律等4个教研室和1个模拟法庭实验室。拥有四川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校级特色品牌专业1个、法学模拟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医事法律研究会1个、法律服务视窗1个。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63项。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着10余部;获得各级各类成果20余项,其中四川省政府成果奖2项;多次主办和承办“第十七届世界医学法学大会”等国际国内专业学术研讨会。
学院秉承“办出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医学、法学比较优势和複合型特色,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10余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以独特的比较优势、较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高质量的就业于全国20余个省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已连续高于80%。在此基础上,法学院将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研究,拓展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