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

2019-11-18 19:53:01 百科
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

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

《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是2011年9月1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阿兰·博里、(法)皮埃尔·米克洛尼、(法)皮埃尔·皮农,译者是李婵。

基本介绍

  • 书名: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
  • 作者:法)阿兰·博里,(法)皮埃尔·米克洛尼,(法)皮埃尔·皮农
  • 译者:李婵
  • ISBN:9787538171099
  • 页数:246
  •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9-1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编辑推荐

阿兰·博里、皮埃尔·米克洛尼、皮埃尔·皮农所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是建筑形态和几何学,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变形”。 本书力图证明:真正理性的形态不是规範的几何形态,而是经过变形的几何形态;有人总是把理性与规範硬往一起联繫,这在我们看来实在没有道理。我们也揭示了环境约束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这也使我们得以跻身“城市规划”书系……
阿兰·博里、皮埃尔·米克洛尼、皮埃尔·皮农所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与变形)》是自1978年来首次再版,因其形态学上原创性的视角而成为一本经典之作。此次再版,跟原版大有不同,新增了前言,补充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即使你青睐比较规範的形态,试图避免形态上的矫揉造作、心血来潮、反覆无常,你设计的项目也可能产生形态上的“变形”:通过这种变形,建筑的几何结构能更好地应对制约——决定建筑组成结构的一系列制约。几何结构具有一种控制空间之间的联繫(或冲突)的极其重要的组织功能。因此,形态学这个领域无限宽广,儘管还没怎幺开发:因为建筑师的作品总是通过转换起点的概念而发展前进,所以我们也不能一个项目从头至尾死守一种形态或者一种类型而不去改变,不去加以改造来应对形势的需要。很简单,这种为适应形势而改造的技巧,这种“调节”技巧,成就了建筑最终的“构成”,因为建筑毕竟不能只凭意愿,要考虑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图书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形态的问题
第一节 形态概念在建筑学中的地位
1.1 兴衰变迁
1.2 形态与建筑的关係
1.3 形态与环境的关係类型
1.4 关于形态结构分析的不足
第二节 深化形态概念的必要性
2.1 增加形态概念的趋势
2.2 简化形态概念的趋势
2.3 建筑学中的空间概念
第三节 形态与建筑技术
3.1 形态概念的重新定位
3.2 建筑技术的概念
第二章 建筑与城市规划形态分析系统
第一节 要想理清形态概念必须先定义其他概念
第二节 研究系统的阐释法则
2.1 能够套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地方
2.2 分析系统
2.3 分析中用到的辞彙
第三章 变形的概念
第一节 与各种形态体系并存的变形
第二节 变形出现的条件
2.1 变形的潜在诱因——矛盾——在建筑设计的哪个阶段出现?
2.2 有哪些受矛盾影响、可能引起形态变形的形态关係类型?
2.3 哪些最常见的原因会引起形态上的变形?这些原因是怎样形成的?
2.4 城市环境与变形
2.5 变形与感知
2.6 变形与表现
2.7 变形、材料与建筑技术
2.8 变形与融合
第三节 变形的选择标準
第四节 定义
第四章 变形模态的分析
第一节 现象的延伸
第二节 变形模态的分类
2.1 层面
2.2 类型
2.3 範围
第五章 变形的意义
第一节 从设计的层面看变形的意义
第二节 变形的能指与所指
2.1 能指
2.2 所指(符号的涵义)
第三节 态度
3.1 拒绝变形
3.2 接受变形
3.3 主动变形
第四节 专题
4.1 竞赛
4.2 罗马建筑与变形
4.3 伊斯兰建筑与变形
4.4 中世纪法国西南部乡间别墅
4.5 17世纪瑞典新城
4.6 古典建筑与变形
4.7 当代建筑的变形
第六章 变形概念的好处
第一节 变形形态的特点
第二节 分析变形形态的好处
2.1 变形——不熟悉的现象
2.2 变形在建筑形态的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节 变形形态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套用
3.1 变形与设计规划
3.2 变形与成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人名汉法对照表
附录二:地名汉法对照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