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获得MBA

2019-03-20 19:22:17 百科
获得MBA

获得MBA

《获得MBA》一书的出版社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04年4月1日。

基本介绍

  • 书名:获得MBA
  • 又名:How to Get a MBA
  • 作者:摩根·维茨乐(Morgen witzel)
  • ISBN:781098117X
  • 页数:213
  •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年4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How to Get a MBA
平装: 21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81098117X
条形码: 9787810981170
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摩根·维茨乐(Morgen witzel) 译者:郑佩芸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MBA项目的培训、全面地提供了团队合作、课堂交流、案例研究、管理技巧、项目实施、及应聘指南等方面的指导。

MBA实战管理

MBA学位是一种注重複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
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託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现实中,它被很多人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MBA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
MBA是作为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複合型和套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而其他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其次是培养对象不同,MBA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第三是培养方式不同,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训练,特彆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
儘管MBA与其他研究生在上述方面存在区别,但目前在招生录取和在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却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按国家划定的录取线统一录取;在取得学籍后按正规研究生标準进行教学管理;做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取得学位。“现在MBA的授课教师,主要是那些既有高学历又从事过多年实际管理的专家和教师”(节选自《套用写作》杂誌2004年第11期《再谈套用写作教师的自身实践与研究》),这就更加显示了MBA的重要性。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因此其课程因各个国家、各个大学而不同。且内容经常在不断的补充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在教育中除了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操作技巧。许多学生都认为,MBA带给他们的最大的收穫是带给他们一种对新事物的启发、思考能力并开阔视野,使他们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的课堂使他们接受了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现实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使他们变得更具实力,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MBA教育自诞生之日起距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中,MBA教育逐步从经验教育走向成熟,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在其产生、发展、成熟的历程中,MBA一直都是世界教育界、企业界乃至公众与舆论界都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它的知识结构是不同领域学科的有机组合,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行销和资源有效配置等各个不同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徵。

目录

第一章 学会如何学习
1. 1教育和服务过程
1. 2树立和界定目标
1. 3核心收益
1. 4 收益最大化
1. 5 MBA的资源为本论
1. 6发展知识管理战略
小结
第二章 做好準备工作:MBA项目的起步
2. 1项目前期準备
2. 2入学
2. 3入门
2. 4工作/学习小组
2. 5与同伴会面
2. 6资源评估
2. 7建立体系
2. 8调整思路
小结
第三章 课程:获取知识的第一渠道
3. 1定义
3.2课程类型
3.3传授方式
3.4目标与进程
3.5教员的角色
3.6课程价值最大化
3.7课程与知识管理过程
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管理技巧的练习
4.1定义
4.2案例分析法的利弊
4.3解读和分析案例
4.4案例分析定论方法
4.5案例分析与收益最大化
4.6案例分析与知识管理
小结
第五章 团队合作:通过协作创造价值
5.1为什幺要这样做
5.2组织团队
5.3团队的功能
5.4个人个性品质的作用
5.5团队合作的个性
5.6团队的运作
5.7未达一致
5.8收益最大化
5.9知识管理
小结
第六章 书面交流:会写就会赢
6. 1 目的明确
6. 2结构
6. 3风格
6. 4内容
6. 5知识管理和书面交流
6. 6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七章 课堂活动:组织口头陈述与讨论
7. 1舞台和演员
7. 2 口头陈述
7. 3讨论
7. 4知识管理
7. 5 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八章 研究:酝酿和创造知识
8. 1数据、信息和知识
8. 2开展研究
8. 3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使用
8. 4知识管理
8. 5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九章 项目:在真实的世界里工作
9. 1项目认定
9. 2项目团队9. 3确立目标
9. 4发展与客户的关係
9. 5建立研究项目
9. 6开展实地研究
9. 7数据分析
9. 8陈述报告
9. 9后续工作
9. 10知识管理和项目
9. 11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十章 建立人际关係网:在和谐中创造价值
10. 1人际关係网及其作用
10. 2中国人如何开展人际交往
10. 3人际关係网与道德準则
10. 4人际关係网与MBA项目
10. 5人际关係网与社交生活
10. 6如何开展社交生活
10. 7配偶和伴侣
10. 8 MBA项目完成后
10. 9 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十一章 项目交流
11. 1选择一所有合作项目的学校
11. 2跨文化学习
11. 3课程学习
11. 4人际交往的机会
11. 5问题与障碍
11. 6知识管理
11. 7收益最大化
小结
第十二章 求职:就读期间及毕业后应聘
12. 1招聘单位需要什幺样的人才
12. 2 目标明确
12. 3对招聘单位有何要求和期望
12. 4推销自己和态度专业
12. 5留下良好的印象
小结
第十三章MBA教育与终生学习
13. 1什幺是终生学习
13. 2为什幺终生教育很重要
13. 3 MBA教育对于终生学习的意义
小结
第十四章 结束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