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信息管理学

2020-01-27 03:14:39 百科
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是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科学。社会信息管理现象的广泛性和複杂性,要求人们对其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而信息管理範围的扩展则与人们对信息管理对象的认识不断深入密切相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信息管理学
  • 基础学科: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
  •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收集、加工、传播、储存套用
  • 信息採集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
  • 教材特点:系统、全面、深入
  • 阐述内容:信息技术原理及套用方法
学科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徵,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範围;熟悉信息的功能,信息与管理的关係;了解信息的度量,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管理的发展,信息管理学的产生和进化。
1.信息简论;
2.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
3.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
4.走向信息管理科学。

技术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作用和发展规律;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套用技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电信网,计算机网,国际网际网路。

信息技术概论

信息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涉及多个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是指巨观的资源环境信息的採集、存储、处理与分析、媒体传播与网路通讯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是当代巨观资源环境信息採集的主要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资源环境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存储处理及空间分析的主要技术工具;而计算机网路技术则是资源环境信息传播通讯的主要技术渠道。这些技术群体构成了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主体,合理地集成整合这些技术常常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教材较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这些技术,阐述其技术原理及套用方法。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的技术通常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储存和套用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处理信息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信息行为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熟悉各类用户信息需要特点,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信息的选择行为和利用行为;了解信息需要的产生,信息查询行为。
1.信息需要与信息动机;
2.用户的信息行为。

信息交流论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交流过程的基本要素,初始编码,申农—韦弗模式;熟悉信息符号的特徵,拉斯韦尔模式、施拉姆模式、米哈依洛夫模式、兰开斯特模式、维克利模式,人际信息流、组织信息流;了解二次编码,大众信息流。
1.信息的表达—符号与编码;
2.信息交流模式;
3.社会信息流。

产品开发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採集的原则、途径、方法,信息整序的方法,内容分析法;熟悉信息源,信息分析的工作程式;了解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信息分析的方法。
1.信息採集;
2.信息整序;
3.信息分析。

产品流通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服务的原则,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信息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行销;了解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信息服务;
2.信息市场。

系统管理

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的结构,CIO在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能、素质要求;熟悉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安全管理,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1.信息系统工程;
2.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

产业管理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产业的特徵和作用,内部结构和外部关联,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信息产业政策体系,信息化的内涵;了解信息产业理论,信息管理体制,国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化水平测度,我国信息化的现状与挑战。
1.信息产业理论;
2.信息产业管理基础;
3.信息产业政策;
4.信息化。

产生条件

1. 理论条件: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2.方法条件:传统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3.技术条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
4.实践条件:社会信息管理活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