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丛书(全5册)》是2005年11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
基本介绍
- 书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丛书(全5册)
- 作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 编译
- ISBN:9787502152727
- 定价:170.00元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11
内容简介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丛书(全5册)》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誌,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发展与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经营、舞弊等,这些问题无不与内部控制制度严重失控有着密切的关係。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对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修订颁布了《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範》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有关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标誌着我国企业管理走向规範内部控制的开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公司,上市后,公司制定了大量具有现代企业治理特徵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管理的“一个全面、三个集中”,销售管理的“四统一”,以及集中採购和电子商务等,并发挥了显着的作用。但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还有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公司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作为境外上市公司,根据《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建立并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科学管理、规範管理和依法管理,公司以国内和上市地法规的颁布为契机,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动力,充分依託已有的管理优势,採用目前被广泛认可的COS0框架基础,补充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着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其目的是为公司的依法、高效经营,实现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夯实基础。
为全面推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为国内内控理论界和同类企业从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组织编译和编着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丛书》,丛书共分五个分册,包括:《COS0内控框架与内控要素评估工具》(第一册)、《COS0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套用方法》(第二册)、《内部控制审计準则》(第三册)、《实施“404条款”管理层实务指南与评估控制缺陷框架》(第四册)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套用实务》(第五册)。
图书目录
第一册
上篇 COS0内控框架
1 概论
1.1 什幺是内部控制
1.2 内部控制能做什幺
1.3 内部控制不能做什幺
1.4 角色和职责
1.5 本书的内容安排
1.6 实施本框架需要做什幺
2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2.3 企业目标和内控体系要素之间的关係
2.4 有效性
3 控制环境
3.1 控制环境的因素
3.2 差别和相关意义
3.3 套用于中小企业
3.4 评估
4 风险评估
4.1 目标
4.2 风险
4.3 应对变化
4.4 套用于中小企业
4.5 评估
5 控制活动
5.1 控制活动的类型
5.2 控制活动与风险评估相结合
5.3 对信息系统的控制
5.4 企业的具体问题
5.5 套用于中小企业
5.6 评估
6 信息和沟通
6.1 信息
6.2 沟通
6.3 套用于中小企业
6.4 评估
7 监督
7.1 持续性监督活动
7.2 独立评估
7.3 报告缺陷
7.4 套用于中小企业
7.5 评估
8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8.1 判断
8.2 失效
8.3 管理层无视内控
8.4 合伙同谋
8.5 成本与效益相比
9 角色与责任
9.1 承担责任的各相关方
9.2 外部相关方
10 对外部各方的报告
10.1 报告範畴
10.2 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控制
10.3 区分控制类型
10.4 控制环境
10.5 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10.6 信息和沟通
10.7 监督
10.8 时间範围
10.9 年度/中报告
10.10 未来期限
10.11 报告内容
10.12 管理层责任声明
10.13 对具体要素的探讨
10.14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10.15 管理层对缺陷的应对
10.16 签名
10.17 新的报告指南
10.18 实质性漏洞
10.19 财务报表认定的相关缺陷
10.20 具体缺陷的意义
10.21 量化重要性的考虑因素
……
下篇 内控要素评估工具
编后记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上篇 COS0内控框架
1 概论
1.1 什幺是内部控制
1.2 内部控制能做什幺
1.3 内部控制不能做什幺
1.4 角色和职责
1.5 本书的内容安排
1.6 实施本框架需要做什幺
2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2.3 企业目标和内控体系要素之间的关係
2.4 有效性
3 控制环境
3.1 控制环境的因素
3.2 差别和相关意义
3.3 套用于中小企业
3.4 评估
4 风险评估
4.1 目标
4.2 风险
4.3 应对变化
4.4 套用于中小企业
4.5 评估
5 控制活动
5.1 控制活动的类型
5.2 控制活动与风险评估相结合
5.3 对信息系统的控制
5.4 企业的具体问题
5.5 套用于中小企业
5.6 评估
6 信息和沟通
6.1 信息
6.2 沟通
6.3 套用于中小企业
6.4 评估
7 监督
7.1 持续性监督活动
7.2 独立评估
7.3 报告缺陷
7.4 套用于中小企业
7.5 评估
8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8.1 判断
8.2 失效
8.3 管理层无视内控
8.4 合伙同谋
8.5 成本与效益相比
9 角色与责任
9.1 承担责任的各相关方
9.2 外部相关方
10 对外部各方的报告
10.1 报告範畴
10.2 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控制
10.3 区分控制类型
10.4 控制环境
10.5 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10.6 信息和沟通
10.7 监督
10.8 时间範围
10.9 年度/中报告
10.10 未来期限
10.11 报告内容
10.12 管理层责任声明
10.13 对具体要素的探讨
10.14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10.15 管理层对缺陷的应对
10.16 签名
10.17 新的报告指南
10.18 实质性漏洞
10.19 财务报表认定的相关缺陷
10.20 具体缺陷的意义
10.21 量化重要性的考虑因素
……
下篇 内控要素评估工具
编后记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