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2019-11-04 21:46:42 百科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贝聿铭
  • 外文名:Ieoh Ming Pei 
  • 国籍:美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中国广州
  •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
  • 职业:建筑设计师
  •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 主要成就:1979年获得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获得普利兹克奖
  • 代表作品: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罗浮宫金字塔等
  • 祖籍:苏州
  • 配偶:卢爱玲

人物经历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他为苏州望族之后,在狮子林(苏州古典园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早年的贝聿铭早年的贝聿铭
1927年,贝聿铭回到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39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5年,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画。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画。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採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迺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贝聿铭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聿铭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聿铭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定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甘迺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贝聿铭筹建甘迺迪图书馆贝聿铭筹建甘迺迪图书馆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蒐集素材,最后採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构思设计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贝聿铭构思设计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罗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罗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983年,罗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幺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準备。
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作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
2009年,贝聿铭还参与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去了埃及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伊斯兰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伊斯兰表达方式。
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他的作品的影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2015年,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住所内,被一名家庭健康护理员袭击。之后贝聿铭被送到医院,在接受治疗后已顺利出院。

主要成就

建筑作品

年份建筑作品所在地
1949年
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
美国阿特兰大
1955年
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
美国丹佛
1956年
富兰克林国家银行/罗斯福广场购物中心
美国明尼奥拉
1960年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美国丹佛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中国台中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美国科罗拉多
1971年
海港大楼
美国波士顿
1972年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4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华盛顿特区
1977年
汉考克大厦
美国波士顿
1978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美国印第安纳
1979年
甘迺迪图书馆
美国波士顿
1981年
摩根大楼
美国休斯敦
1982年
香山饭店
中国北京
1982年
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
1985年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美国波士顿
1989年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90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德国柏林
1995年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中国北京
1996年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
摇滚音乐名人堂
美国克利夫兰
2006年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中国苏州
2004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
美国华盛顿特区
2006年
澳门科学馆
中国澳门
2008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达多哈

获奖记录

学术荣誉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备注
1997法国建筑学院海外院士获奖
1993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名誉院士获奖
1984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士获奖
1979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获奖
1978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 获奖
1975美国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获奖
1970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获奖
1951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获奖
1940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获奖
1940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获奖
1940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获奖
建筑业奖项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备注
2010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获奖
2009英国RIBA皇家金质奖章获奖
2006东方与西方奖获奖
2003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获奖
2003亨利·C·特纳奖获奖
2001汤玛斯·杰佛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章获奖
1999文化桂冠奖获奖
1998麦克杜威奖章获奖
1997独立奖获奖
1996贾桂琳·甘乃迪·欧纳西斯奖章获奖
1996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获奖
1994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获奖
1994艺术与文学类耶路撒冷奖获奖
1994美国纽约州政府艺术奖获奖
1991美国柯尔贝尔基金会卓越首奖获奖
199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奖获奖
1989日本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建筑终身成就奖获奖
1983普利兹克奖获奖
1981美国纽约市艺术文化类市长荣誉奖获奖
1981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获奖
1981法国建筑学院建筑学金奖获奖
1979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获奖
1979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获奖
1978埃尔希·德·沃尔夫奖获奖
1976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获奖
1970金门奖获奖
1963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获奖
1961阿诺·布鲁纳奖获奖
社会荣誉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备注
1993美国乔治·布希总统自由勋章 获奖
1993军官勛位获奖
1988法国密特朗总统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勛位 获奖
1988美国雷根总统国家艺术勋章 获奖
1984法国政府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勛位   获奖

艺术特点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罗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玻璃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巧用混凝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徵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套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几何构造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幺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社会评价

  • 建筑发展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新华网评)
晚年的贝聿铭先生晚年的贝聿铭先生
  • 社会文化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新华网评)

人物影响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