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广州大学目前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成立时间:2001年
- 专业:物联网工程、物理学、光信息
- 所属:广州大学
- 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 现任校长:魏明海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基本信息
学院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系和院实验中心,共开设了3个本科专业;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物理电子学等4个硕士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一个硕士方向;有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所、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和电力电子套用技术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
概况
学院近年承担纵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州市科技计画、市教育局项目6项;横向项目:2项;近年(2002-2005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共168篇,被SCI、EI收录107篇;2000-2005年科技成果获奖:省部级9项、市级5项。樊军辉、解文方、郭康贤等专家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和广东省表彰。
学院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市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市级名牌专业1个(物理学),省级重点课程1门(电磁学),市级重点课程2门(中学物理教学法、光学),校级重点课程2门(量子力学,模拟电子线路);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
学院2001年成立广州大学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27项,市级13项;学生髮表论文近30篇,其中国外核心刊物1篇(收录SCI检索),国家级2篇,省(部)级23篇。
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
学制学位: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从事物理实验室、电教室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电子线路及实验、电工学及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C语言程式设计、计算机网路、套用软体、微机原理、教育理论、近代物理实验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广州地区教育部门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制学位: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套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从事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设备的技术、开发、维护、维修及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与套用、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人工智慧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套用、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子线路、Internet与编程、数位讯号处理、作业系统原理、计算机语言、光纤通信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从事电子设备(包括家电产品)、通信设备设计、生产和製造的工厂、企业就业、也适合到各类机关和企业从事电子设备、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光电子信息与科学
学制学位: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光电子学、光通讯、光电子信息等前沿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应系统掌握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从事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计算机、光通信技术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及开发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学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雷射原理、光电子技术、通信系统概论、光纤通信基础、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CAD、光纤通信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套用、计算机接口技术、Internet编程、数位讯号处理、C语言程式、雷射技术与套用、非线性光学、光感测技术套用等。
就业方向:信息技术行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有关电子电器设备、雷射器件、近代光电子技术和光纤器件、光纤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套用、开发工作;可在相关企业、公司等从事管理、销售或售后服务、产品维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