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陕西省省属公立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2002年由铁道部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制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管理,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2017年8月,学院入选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地处“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渭南市,建有临渭和高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52亩,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本科以上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3 人,教授、副教授66人。设有铁道、道桥、建筑、轨道、管理、测绘、机电等八个以“工程”命名的专业教学系,开设33个高职专业,涉及铁路、公路、建筑、电子、机械等领域。(2015年10月数据)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陕西 渭南
- 主管部门:陕西省
- 学校官网:http://www.sxri.net
- 中文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 简称:陕铁院
- 创办时间:1973年
- 类别:公立高校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陕西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现任校长:王津
- 知名校友:窦铁成
- 校训:德修身,技立业
- 主要院系:铁工系 道桥系 电信系 机电系 管理系等
- 学校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
- 学校代码:13566
- 主要奖项:国家骨干院校
历史沿革
1973年11月西安铁路工程学校成立,隶属于交通部,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图

1978年12月划归铁道部,同时成立于1974年11月的第一铁路局职工学校併入该校,同时更名为渭南铁路工程学校。
1983年7月併入该校的第一铁路局职工学校从该校分出,同时更名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华县职工学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8月渭南铁路工程学校划归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铁一局代管。
1984年7月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华县职工学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蒲城职工学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6年7月铁道部第一工程局蒲城职工学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再次併入该校,同时更名为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6年8月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由铁道部工程总公司铁一局主管。
1988年12月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铁路成人中等工程学校。
2002年6月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铁路成人中等工程学校划归陕西省教育厅管理。
2003年改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开始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餐饮中心、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8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陕西省首批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11月12日,占地899亩的高新校区在渭南市临渭区高新区开工建设。
2014年7月11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功跻身国家骨干示範高职院校行列。
2017年8月,学院入选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15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铁道工程系、轨道工程系、道桥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继续教育部、体育教学部8系4部;开设33个高职专业。
院系 | 专业 |
---|---|
铁道工程系 | 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技术、矿山地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轨道工程系 |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盾构施工技术、基础工程技术 |
道桥工程系 | 道路桥樑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 |
测绘工程系 | 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管理工程系 | 物流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监理、会计与审计、建筑工程管理 |
机电工程系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 网路系统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本科以上教职工300余人,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3 人,教授、副教授6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9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3人、省级职教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人员 |
---|---|---|
1 | 国家级优秀教师 | 王晖 |
2 | 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 | 王晖授、焦胜军、张碧 |
3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 王晖 |
4 | 省巾帼标兵1人 | 张福荣 |
5 | 省级教学名师 | 焦胜军、张福荣、毛红梅等 |
6 | 省级职教名师 | 王晖、焦胜军、张碧、毛红梅、张福荣、张福荣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级别 | 批准文号 |
---|---|---|---|---|
1 | 道桥教研室教学团队(道桥工程系) | 罗建华 | 省级 | 陕教高〔2008〕5号 |
2 | 材料教研室教学团队(道桥工程系) | 王 闯 | 省级 | 陕教高〔2011〕39号 |
3 | 铁道工程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张修身 | 省级 | 陕教高〔2010〕3号 |
4 | 测绘教研室教学团队 | 张志刚 | 省级 | 陕教高〔2009〕21号 |
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建有各类试验实训基地(室)70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其中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占地349亩;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18个铁路局建有126个校外实训基地;试验实训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018.75万元。
实训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一览表
级别 | 项目名称 | 专业数(个)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 | 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4 | 铁道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
央财支持建设专业 | 1 |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 |
省级 | 省示範校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 | 3 | 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
省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12 | 铁道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高速铁道技术、道路桥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铁道通信信号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
1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门) | 桥樑施工 |
2 |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 桥樑施工 |
3 | 省级精品课程(8门) | 桥樑施工 |
4 | 土力学 | |
5 | 计算机套用基础 | |
6 | 地基基础土工试验与检测 | |
7 | 隧道工程施工与控制 | |
8 | 线桥隧测量 | |
9 |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 | |
10 | 铁路桥樑施工与控制 | |
11 | 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 |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 |
12 |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 | |
13 |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 | |
14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 | |
15 | 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 | 路基路面试验与检测 |
16 | 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 | |
17 | 工程控制测量 | |
18 | 混凝土(钢)结构检算 | |
19 | 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 |
20 |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 | |
21 | 铁路桥樑施工与维护 | |
22 | 线桥隧施工测量 | |
23 | 隧道施工 | |
24 | 地基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 | |
25 | GPS测量技术与套用 | |
26 | 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 | |
27 | 工程识图与CAD | |
28 | 路基路面施工 | |
29 | 物资业务处理 | |
30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
31 | 工程力学套用 | |
32 | 隧道养护与维修 | |
33 | 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 |
34 | 高等数学 | |
35 | 数字测图 | |
36 | 工程测量基础 | |
37 | 高速铁路桥樑施工与维护 | |
38 | 装饰工程施工 | |
39 | 桥樑工程试验与检测 | |
40 | 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 | |
41 |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 |
42 | 公路工程造价与软体套用 | |
43 | 计算机基础套用 | |
44 | 隧道工程试验与检测 | |
45 | 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 | 物资仓储 |
46 | 地下工程监控量测 | |
47 | 铁路线桥隧检测 | |
48 | 地下铁道施工 | |
49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
50 |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 |
51 | 防水工程施工 | |
52 | 建设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参与人 | 等级 | 获奖 年份 |
---|---|---|---|---|
1 | 基于行企校联合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準建设高职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 张碧副教授、蒋平江副教授、焦胜军教授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4年 |
2 | 高职道路桥樑工程技术专业信息化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与套用 | 胡拔香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4年 |
3 | 基于行业标準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崔岩 刘向红 黎炜 张碧 蒋平江 贺天柱 段峻 | 省级特等奖 | 2011年 |
4 | 《土木工程材料》“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闯 何文敏 赵丽萍 张小莉 薛振华 | 省级二等奖 | 2011年 |
5 | 基于工作过程的《桥樑施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 罗建华 段东旭 蒋平江 胡娟 焦胜军 杨勃 焦广彦 | 省级二等奖 | 2011年 |
6 | “两段三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崔 岩 段东旭 蒋平江 张 碧 周安福 | 省级一等奖 | 2009年 |
7 | 高职铁道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晖、张福荣、曾庆伟、刘莎、周建东、吴迪、冯上朝 | 省级一等奖 | 2013年 |
8 |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学校工地、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毛红梅、焦胜军、宋秀清、郭亚宇、贾良 | 省级二等奖 | 2013年 |
9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实训基地一览表(2010年4月数据)
序号 | 级别 | 名称 |
---|---|---|
1 | 国家级 |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
2 | 省级 | 测绘实训基地 |
3 | 省级 | 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 |
4 | 省级 |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
对外交流
2011年3月30日,澳大利亚坎培门理工学院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访问,双方就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初步达成师资培训意向。同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教师赴澳大利亚坎培门理工学院交流。
2012年和2013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教师赴德国参加培训交流。
2013年6月20日,澳大利亚坎培门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坎培门理工学院国际项目总监陈浩琛博士考察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方举行了合作交流洽谈会,在E-learning与学生赴澳学习方面达成了初步协定。
2014年11月5日,美国米德塞克斯社区教授PriscillaLeeEng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交流访问。
2014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教师赴新加坡交流访问。
2015年4月2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坎培门理工学院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察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根据2015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各类技术服务、教改、科研项目203项,其中承担企业横向课题22项;有60名教师和130多名学生先后参加了铁一院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北京捷运工程施工测量、沪杭客专12座桥樑施工监控、中南通道重载铁路60km控制网测设、渭蒲高速公路检测、西安至平凉铁路监理等多项技术服务工作。
2011-2013年期间,发表科技论文983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28篇,CSCD收录26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99篇,出版教材或专着69部,院外获奖论文30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2013年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三等奖1项;获得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优秀”1项。院级及以上科研立项177项,科研到款643000元。结题验收通过学院科研项目107个,科研资助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计1302000元,发放科研奖励基金1169020,奖励526人次。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横向项目3项、2013-2014年教育厅科研项目配套资金6项
序号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省下拨 | 学院配套 | 合计元 |
---|---|---|---|---|---|
1 | 胡 娟 |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摩擦桩模型试验研究 | 20000 | 0 | 20000 |
2 | 任 锐 | 火灾初期隧道半横向通风方式的通风控制研究 | 20000 | 0 | 20000 |
3 | 毛红梅 | 工学结合教材《盾构构造与操作维护》开发 | 30000 | 0 | 30000 |
4 | 委玉奇 |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方案开发与研究(2013.SGH13554) | 0 | 3000 | 3000 |
5 | 王 涛 | 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仪观测数据滤波及优效处理算法研究 | 20000 | 20000 | 40000 |
6 | 李 莉 | “校地联动共学共育”的公民法制教育研究与实践 | 10000 | 10000 | 20000 |
7 | 杨云峰 | 省教改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高铁实训工区为例(2013省教改项目重点) | 80000 | 80000 | 160000 |
8 | 张 碧 | 省教改项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数位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3省教改项目一般 | 20000 | 20000 | 40000 |
9 | 刘超群 | 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与实践(2013省教改项目一般) | 20000 | 20000 | 40000 |
陕铁院2011~2013年纵向、横向科研立项一览表
年 份 | 项 目 名 称 | 负责人 | 立项部门 |
---|---|---|---|
年 份 | 项 目 名 称 | 负责人 | 立项部门 |
2011 | “90”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徵及教育对策研究 | 李新萍 | 省教育工委 |
2011 | 《捷运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研究》 | 孙立功 | 教育厅专项 |
2011 | 聚合物泥浆在大西客运专线桩基中的套用技术研究》 | 段东旭 | 教育厅专项 |
2011 | 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 段东旭 | 中国高职研究会 |
2011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学校+工地3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毛红梅 | 中国高职研究会 |
2011 |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时间研究2010省教科所课题 | 刘超群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中国西部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重力场空间变化特徵 | 段虎荣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1 | 地下工程专业“学校+工地3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毛红梅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铁路桥樑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焦胜军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 孙立功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在土建类试验室中推行6S标準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罗建华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基本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王长友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编号11J38) | 齐红军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2 | 基于向错理论研究区域地表重力变化 | 段虎荣 | 教育厅专项 |
2012 | 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 高攀科 | 教育厅专项 |
2012 | 数位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研究之财务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 | 叶 超 | 教育厅 |
2012 | 《城市建筑垃圾道路套用技术研究》 | 唐 娴 | 渭南市 |
2013 | “学工对接五进五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超群 | 教育部 |
2013 | 应力水头和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岩石扰动致灾机理试验及数值模型研究 | 张学钢 | 教育厅专项 |
2013 | 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失稳与致灾机理研究 | 薛晓辉 | 教育厅专项 |
2013 | 湿喷射混凝土的可喷性研究 | 何文敏 | 教育厅专项 |
2013 | 火灾时隧道半横向通风方式的通风组织模式研究 | 任 锐 | 教育厅专项 |
2013 | 工学结合教材《盾构构造与操作维护》开发 | 毛红梅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13 |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国有资产共享问题研究 | 赵晓智 | 省教育厅 |
2013 | 火灾初期隧道半横向通风方式的通风控制研究 | 任 锐 | 陕西省公路桥樑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
2013 |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摩擦桩模型试验研究 | 胡 娟 | 陕西省公路桥樑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
科研机构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 | 建设单位 | 级别 |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套用研究中心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院级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装饰工作室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院级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基地 | 中铁一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国家级 |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基地 | 中铁一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省级 |
陕西省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 |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省级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院级 |
学术资源
根据2015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图书馆藏书书76.2 万册,电子图书11GB。学校有陕西省内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图书馆

学院领导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王晖 |
院长 | 王津 |
党委副书记 | 车绪武 |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 | 杨云峰 |
副院长 | 王闯 、焦胜军、李林军 |
文化传统
校徽
![]() | 标誌由S、Y两个拼音字母和钢轨截面图形及地球图案组成,意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陕铁院”。标誌中心的钢轨截面图形取自铁路路徽,既表示了陕铁院的铁路专业特色,又蕴含了陕铁院与铁路企业的血脉渊源。标誌外围两组弧线的错位组合,一方面是S、Y两个拼音字母的抽象表现,另一方面又像是不断延伸的高速公路,增加了标誌的动感和现代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陕铁院“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依託铁路,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标誌中心再衬托以地球图案做底,整体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在探索世界,展望未来,追寻机遇,创新发展。 |
校训
德修身: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德行。修身,努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铸就一身浩然正气。以德修身,其德乃真。修身以养德,其德乃正。学生以德立身,体恭敬且心忠信,术礼义而情待人。教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弘扬师德,以德育人。
技立业:技,技艺,技术,技能。以技能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在校专心学习技能,做到专业技能精湛,基本技能过硬;走向社会,以技能创造价值,成就事业。
校风
博爱:就是爱国、爱学校、爱专业、爱岗、爱生活、爱学习。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有宽广伟大的爱,继而于探求学问的道路上博採众家,有所收穫。在生活中要沿着博爱的道路向前,追求道德的至善境界。
诚信:诚信是立身的法则。讲究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求学的最根本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人于己,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样才可立世,成事。
和谐:就是与人为善,处事和谐,不可偏激。和为贵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与事,自身的和谐是缔造社会和谐的基础。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师者和谐育人,使学子和谐向学。
创新:创新是对新世纪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意识。卓然于平凡,在思想的撞击中寻求更高的起点。知识创新,教育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校歌
![]() | 陕铁院学子之歌 作者:王秦平 循着梦想的轨迹 我们相聚在渭水之南, 踏着求知的步履 我们走进了陕铁院, 锻造素质 磨练技能 这里是新时代工程师、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价值将随着铁路的延伸体现, 我们的理想与祖国建设一起灿烂! 博爱、诚信、和谐、创新是我们的追求 是我们人生不懈的新起点! | 怀着报国的热忱 我们将奔赴施工一线, 迈着自信的脚步 我们将融为铁军成员, 连通九州 跨越山川 工地是陕铁院学子测量未来的厚土高天。 我们的价值将随着铁路的延伸体现, 我们的理想与祖国建设一起灿烂! 博爱、诚信、和谐、创新是我们的追求 是我们人生不懈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