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幺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9月29日发布并实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 发布机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2017年9月29日
- 实施日期:2017年9月29日
政策全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序 言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幺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坚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来谋划首都的未来。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确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最佳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人民民众关切,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开门编制规划,汇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目录
总 则
第一章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最佳化提升首都功能
第三章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範、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第五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
第六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七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八章 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附 表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
附 图
(各章节具体内容请点击章节目录后查看连结阅读)
内容解读
发展框架
规划草案的“说明”。“说明”回答了“为什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管什幺用”“怎幺编”“怎幺管”“规划範围和年限”等5个问题。“说明”指出,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经法定程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此次总体规划的规划範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为2016年至2030年,明确到2030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说明”之后,是草案的6个章节,涉及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资源配置、文化保护、城市治理、保障落实等内容。具体说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最佳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範、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定位中心
草案显示,北京的战略定位是4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从发展目标看,到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最佳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而到2030年,北京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显着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最佳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50年,北京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区域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设立目标
“留白增绿”方面,按照规划草案,2030年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出行”方面,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其中脚踏车出行比例不低于12.6%。当年中心城区公共运输出行比例42%。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1000公里左右。
“民生保障”领域,北京2030年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当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当年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并将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空气治理”方面,PM2.5年均浓度,2020年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国家标準35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外,2020年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市区全覆盖。15分钟内,可以到达公交站点、公共绿地、存脚踏车库、配电室、公共厕所、室内体育设施、托老所等任何一种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