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计画即网路计画技术(Network Planning Technology),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画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画评审法(PERT)之分。CPM主要套用于以往在类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经验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套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计画
- 外文名:Network Planning Technology
- 套用:工程项目的计画与控制
- 发起年代:五十年代末
- 分类:关键路径法与计画评审法
- 领域:网路
由来
从20世纪初,H·L·甘特创造了“横道图法”,人们都习惯于用横道图表示工程项目进度计画。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因素越来越多,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複杂。
1956年,为了适应对複杂系统进行管理的需要,美国杜邦·耐莫斯公司的摩根·沃克与莱明顿公司的詹姆斯.E.凯利合作,利用公司的Univac计算机,开发了面向计算机描述工程项目的合理安排进度计画的方法,即Critical Path Method,后来被称作关键路线法(简称CPM);在1958年初,将该方法用于一所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新化工厂的建设,经过与传统的横道图对比,结果使工期缩短了4个月。后来,此法又被用于设备维修,使后来因设备维修需要停产125小时的工程缩短78小时。仅一年就节约了近100万美元。从此,网路计画技术的关键线路法得以广泛套用。
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画局在研製北极星飞弹核潜艇时,北极星计画规模庞大,组织管理複杂,整个工程由8家总承包公司,250家分包公司,3000家三包公司,9000多家厂商承担。该项目採用网路计画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使原定6年的研製时间提前2年完成。
1960年后,美国又採用了PERT技术,组织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画,该计画运用了一个7000人的中心试验室,把120所大学,2万多个企业,42万人组织在一起,耗资400亿美元,于1969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登上了月球,使PERT法声誉大振。随后网路技术风靡全球。
后来,为了适应各种计画管理的需要,以CPM方法为基础,又研製出了其他一些网路计画法,如搭接网路技术(DLN),图形评审技术(GERT),决策网路计画法(DN),风险评审技术(VERT),仿真网路计画法和流水网路计画法等。从此,网路计画技术被许多国家认为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网路计画的,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结合我国实际,在吸收国外网路计画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将CPM、PERT等方法统一定名为统筹法。网路计画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套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计画管理中。
技术产生
网路计画方法起源于美国,是项目计画管理的重要方法。从1956年起,美国就有一些数学家和工程师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1957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首次採用了一种新的计画管理力法,即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第一年就节约了100多万美元,相当于该公司用于研究发展CPM所花费用的5倍以上。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特别规划室在研製北极星飞弹潜艇时,套用了被称为计画许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PERT))的计画方法,使北极星飞弹潜艇比预定计画提前两年完成。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既定条件下,採用PERT就可以使进度提前15%一20%,节约成本10%一15%。网路计画方法在我国各类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已经得到普遍套用。
CPM和PERT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画方法,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同之处。CPM假定每一活动的时间是确定的,而PERT的活动时间基于机率估计;CPM不仅考虑活动时间,也考虑活动费用及费用和时间的权衡,而PERT则较少考虑费用问题;CPM採用节点型网路图,PERT採用箭线型网路图。但两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基本相同,即是通过网路形式表达某个项目计画中各项具体活动的逻辑关係,现在人们就将其合称为网路计画技术。
基本内容
网路计画技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网路图
网路图是指网路计画技术的图解模型,反映整个工程任务的分解和合成。分解,是指对工程任务的划分;合成,是指解决各项工作的协作与配合。分解和合成是解决各项工作之间,按逻辑关係的有机组成。绘製网路图是网路计画技术的基础工作。
2、时间参数
在实现整个工程任务过程中,包括人、事、物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状态都是通过转化为时间函式来反映的。反映人、事、物运动状态的时间参数包括:各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开工与完工的时间、工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完成任务的机动时间及工程範围和总工期等。
3、关键路线
通过计算网路图中的时间参数,求出工程工期并找出关键路径。在关键路线上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这些作业完成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整个计画的工期。在计画执行过程中关键作业是管理的重点,在时间和费用方面则要严格控制。
4、网路最佳化
网路最佳化,是指根据关键路线法,通过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路计画的初始方案,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管理目标达到最最佳化的计画方案。网路最佳化是网路计画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较之其它计画方法优越的主要方面。
网路计画技术既是一种科学的计画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
网路计画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要的多种信息,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它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做到心里有数,知道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何处,怎样缩短工期,在哪里挖掘潜力,如何降低成本.在工程管理中提高套用网路计画技术的水平,必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类型
网路计画:
1.单代号网路计画;
单代号搭接网路计画

2.双代号网路计画;
3.双代号时标网路计画;
4.单代号搭接网路计画。
套用步骤概述
网路计画技术的套用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指决定将网路计画技术套用于哪一个工程项目,并提出对工程项目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要求。如在工期方面,成本费用方面要达到什幺要求。依据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利用网路计画技术为实现工程项目,寻求最合适的方案。
2、分解工程项目,列出作业明细表
一个工程项目是由许多作业组成的,在绘製网路图前就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各项作业。作业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视工程内容以及不同单位要求而定,通常情况下,作业所包含的内容多,範围大多可分粗些,反之细些。作业项目分得细,网路图的结点和箭线就多。对于上层领导机关,网路图可绘製的粗些,主要是通观全局、分析矛盾、掌握关键、协调工作、进行决策;对于基层单位,网路图就可绘製得细些,以便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
在工程项目分解成作业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作业分析,以便明确先行作业(紧前作业),平行作业和后续作业(紧后作业)。即在该作业开始前,哪些作业必须先期完成,哪些作业可以同时平行地进行,哪些作业必须后期完成,或者在该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哪些作业可以与之平行交叉地进行。
在划分作业项目后便可计算和确定作业时间。一般採用单点估计或三点估计法,然后一併填入明细表中。
3、绘製网路图,进行结点编号
根据作业时间明细表,可绘製网路图。网路图的绘製方法有顺推法和逆推法。
1)顺推法:即从始点时间开始根据每项作业的直接紧后作业,顺序依次绘出各项作业的箭线,直至终点事件为止。
2)逆推法:即从终点事件开始,根据每项作业的紧前作业逆箭头前进方向逐一绘出各项作业的箭线,直至始点事件为止。
同一项任务,用上述两种方法画出的网路图是相同的。一般习惯于按反工艺顺序安排计画的企业,如机器製造企业,採用逆推较方便,而建筑安装等企业,则大多採用顺推法。按照各项作业之间的关係绘製网路图后,要进行结点的编号。
4、计算网路时间,确定关键路线
根据网路图和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全部网路时间和时差,并确定关键线路。具体计算网路时间并不太难,但比较烦琐。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计画的因素很多,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只有採用电子计算机才能对计画进行局部或全部调整,这也是为推广套用网路计画技术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
5、进行网路计画方案的最佳化
找出关键路径,也就初步确定了完成整个计画任务所需要的工期。这个总工期,是否符合契约或计画规定的时间要求,是否与计画期的劳动力、物资供应、成本费用等计画指标相适应,需要进一步综合平衡,通过最佳化,择取最优方案。然后正式绘製网路图,编制各种进度表,以及工程预算等各种计画档案。
6、网路计画的贯彻执行
编制网路计画仅仅是计画工作的开始。计画工作不仅要正确地编制计画,更重要的是组织计画的实施。网路计画的贯彻执行,要发动民众讨论计画,加强生产管理工作,採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画任务的完成。在套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网路计画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只要将网路计画及执行情况输入计算机,它就能自动运算、调整,并输出结果,以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