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职业大学(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始建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南通市,是一所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设定的具有工、文、管理和艺术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面向江苏、浙江、安徽、山西、河南、重庆、四川、广东等八省招生,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2015年官网信息)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南通市
-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ntvu.edu.cn
- 中文名:南通职业大学
- 英文名: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 简称:南通职大
- 创办时间:1973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类
- 属性:省属普通专科
- 现任校长:马成荣
- 知名校友:陆军、孙勇、陈小东等
- 校训:厚德远志 格物致知
- 校歌:职大之声
- 主要院系: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建筑工程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青年东路139号
- 学校代码:11052(江苏省内1310)
- 党委书记:秦志林
办学历史
原南通技师学院
1956年,南通市技工学校创建。
1961年,南通市技工学校撤销。
1978年,南通市技工学校复校。
1999年,南通市技工学校更名南通市高级技工学校。
2000年,南通市高级技工学校更名南通技师学院。
原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元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正式备案,在南通市工业干校的基础上建立成人高校——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原南通市职工大学
1973年,南通市电子仪表系统工人大学、南通市一轻局工人大学、南通市二轻局工人大学、南通市机械系统工人大学相继创建。
1982年,该四校合併组建为南通市职工大学。
- 南通职业校本史
1983年,南通职业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撤销,併入南通市职工大学。
1997年,南通市纺织工业职工大学併入南通职业大学。
2000年,南通市粮食职工学校併入南通职业大学。
2004年,南通技师学院併入(合署)南通职业大学。
2006年,南通市职工大学撤销,部分併入南通职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建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经济管理、套用人文与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外国语、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0个二级学院及外国语(国际合作教育)、技师、继续教育、海门4个其他教学单位;开设58个专业(专科)。
二级学院 | 开设专业(专科) |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套用日语 |
纺织服装学院 |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审计与理财)、会计(纳税筹划)、会计与统计核算、国际经济与贸易(外销与跟单)、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物流管理(企业物流)、国际商务(报关与报检)、市场行销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汽车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方向、楼宇智慧型方向、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新能源套用技术(风电设备运维方向、光伏电技术方向)、物联网套用技术(嵌入式技术方向、系统集成方向)、计算机套用技术(网路技术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软体技术、动漫设计与製作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套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生化製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
套用人文与旅游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套用、模具设计与製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船舶工程技术、飞机维修 |
艺术设计学院 | 广告设计与製作、企业形象与产品包装设计、动画影视与平面广告设计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汽车电子技术、船舶工程技术 |
师资力量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41.8%,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于前列;青年教师中硕、博士比例达到69.38%;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到近90%,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审批时间 |
---|---|---|
套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曹洪其、陆锦军 | 2008 |
机械製造教学团队 | 李业农 | 2009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汤金华 | 2010 |
教学建设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点)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建设点)5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机械製造与自动化、室内设计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点):智慧型控制套用技术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机械製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套用化工技术专业群
省级品牌专业:套用电子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製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套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套用日语、室内设计技术
国家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线性代数与机率论
省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所属系部 |
---|---|---|---|
单片机控制系统套用 | 陈卫兵、曹洪其 | 2010 | 电子工程系 |
机械製造工艺编制及实施 | 马敏莉 | 2010 | 机械工程系 |
数控工具机及其套用 | 李业农 | 2008 | 机械工程系 |
日语精听精解 | 唐建华 | 2010 | 外国语系 |
建筑施工技术 | 佘步银 | 2008 | 建筑工程系 |
自动控制原理 | 陆锦军 | 2006 | 电子工程系 |
C语言与数据结构 | 许秀林 | 2006 | 电子工程系 |
线性代数与机率统计 | 朱文辉 | 2006 | 基础课部 |
微型计算机套用及原理 | 陈卜锁 | 2002 | 电子工程系 |
电子技术基础 | 蔡日盛 | 1996 | 电子工程系 |
资料来源: |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名称 | 立项时间 | 所属系部 |
---|---|---|
试验基地名称 | 时间 | 课程所属系(部) |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 2010年 | 建筑工程系 |
资料来源: |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名称 | 立项时间 | 所属系部 | 备注 |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2005 | 电子工程系 | 已于2009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
资料来源: |
省级高职实训基地:
名称 | 立项时间 | 所属系部 |
---|---|---|
实训基地名称 | 立项时间 | 所属系部 |
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 2007 | 建筑工程系 |
工业自动化实训基地 | 2009 | 电子工程系 |
资料来源: |
国家级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时间 | 奖等 |
---|---|---|---|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马成荣 | 2014 | 一等奖 |
资料来源: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时间 | 奖等 |
---|---|---|---|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建工类专业“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管德明 | 2011 | 二等奖 |
基于“精听精解”高职套用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陈家颐 | 2011 | 二等奖 |
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管德明 | 2007 | 二等奖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两课教学改革 | 管德明 | 2005 | 二等奖 |
高职数学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最佳化和整合 | 朱文辉 | 2005 | 一等奖 |
高职《计算机套用与维护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曹洪其 | 2005 | 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南通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化工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江苏省农药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发中心,建筑节能及保温技术、数控工具机加工精度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建筑工程、精细化工、楼宇弱电系统科技服务4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项目管理、套用化工、环境工程、民营企业5个校级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09年,学校获得年度市社科基金项目一般课题2项;2010年,南通职大总计获得各类科技项目7项,资助经费57万元。
2013年,学校陈蔓生、吴明圣合着论文《基于南通沿海开发中的产业结构最佳化研究——利用麦肯锡矩阵对南通沿海开发中海洋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朱天高、刘天鹏等论文分获二、三等奖。
时间 | 成果名称 | 获奖情况 |
---|---|---|
2010 | 抗震棒材环缝旋流多级超快速控制冷却器的研製及套用 | 南通市2010年科技进步奖 |
2009 | 服装设计美学 | 厅市级成果奖 |
2009 |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高职内涵建设 | 省高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09 | 注重人的现代性培养 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 | 省高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09 | 高精度起停-曲臂式多用途飞剪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套用 | 南通市2009年科技进步奖 |
2007 | 高等教育多渠道投入方式探析 | 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07 |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 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
2006 | 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 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06 | 略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战略 | 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05 |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创新实践与理性思考 | 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
2005 |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 | 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
2005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两课”教学改革 | 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5 |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 江苏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获奖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2014年校图书馆官网显示,该馆馆藏有藏书60万余册,中文期刊800余种;藏有多种电子文献资源:本地镜像的方正电子图书、清华同方硕博论文、万方标準全文资料库;以及清华同方期刊全文资料库、超星电子图书、维普期刊资料库、人大报刊全文複印资料等国内大型资料库。
学术期刊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是由南通职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和《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的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微
校徽总体体现出南通职业大学蓬勃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
南通职业大学校徽

色彩:主色为蓝色。蓝色代表稳重严谨,蓝色系海之色,寓意着学校有海一样博大的胸襟,容纳无数莘莘学子。辅色为金色。金色象徵典雅气派,金色系高贵色,寓意着学校有争创一流、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信心。
造型:是轮廓系半封闭的圆,传统而开放,灵气顿生。标誌主体系英文“NTVU”的变形,以人物造型烘托出动感,象徵朝气、活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点:具有造型简洁、动静结合、虚实得当、沉稳庄重、气势恢弘的特点。
校训
厚德远志 格物致知
厚德:追求高尚道德。远志:树立远大志向。《周易·坤》中有:“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同时,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至善的追求。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致知:求得理性知识。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原来是指伦理道德的修养和践行。清代颜元把“致知格物”解释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即:人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接触事物才能求得真知,懂得道理。这一解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致知:求得理性知识。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原来是指伦理道德的修养和践行。清代颜元把“致知格物”解释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即:人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接触事物才能求得真知,懂得道理。这一解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
校歌
《南通职业大学校歌》
江海交汇
紫琅哺华
坚苦自立
文泽一方
传承先贤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
青春的理想从此扬帆起航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明天学校因我增光
厚德远志
格物致知
求真务实
奋发向上
勇为创新先锋
争创一流业绩
和衷共济奏响时代的乐章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明天学校因我增光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秦志林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马成荣 |
党委副书记 | 陈蔓生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王建新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顾力平、刘金红、黄燕飞 |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 赵 峰 |
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 | 汪 锋 |
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