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

2019-11-12 18:58:16 百科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是2010年0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士文。

基本介绍

  • 书名: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
  • 作者:鲁士文
  • ISBN:9787302219262
  • 定价:45.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面向存储网路产品的工程设计人员,特别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存储网路规划、配置和存储网路系统管理维护人员的需求而编写,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图表介绍了存储网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并重点讨沦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存储网路套用技术、解决方案、设备配置和维护管理。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和有据可循的解决方案,可提高读者参加实际网路产品开发和配置使用的能力。
《存储网路技术及套用》可供存储网路技术人员和设备工程师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也可用作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鲁士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长期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听从事计算机和网路研究。曾参加111、013、1025和757等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研製工作。
1986年~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蒙特娄Concordia大学进修计算机网路理论和计算机网路工程。
1989年~1993年,参加由世界银行贷款国家计委配套投资的中关村地区计算机网路工程的投标,设计、产品选型和工程实施,是中科院网路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93年被聘任在国家高科技863-2-5专题组担任责任专家。
1993年~1995年负责筹建中科院跟美国DEC公司合办的网路培训中心,担任教务主任,并主讲Decnet和TCP/IP网路课程。1994年,被中科院计算所评为研究员,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教授。
1996年起担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誌编委。
1997年~2001年被聘任在国家高科技863-2-4专题组担任谘询专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承担国家863计画等方面的课题任务。长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计算机网路学位课程。
2006年12月,被ISO/IEC JTC1/SC6国内技术归口单位聘为宽频无线IP标準工作组专家。
2008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教学突出贡献奖。

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共享存储的基本概念和SNIA模型
1.1 以伺服器为中心的IT体系结构
1.2 以存储为中心的IT体系结构
1.3 SNIA共享存储模型
1.4共享存储配置方案示例
第2章SCSI汇流排和协定
2.1 IO通路
2.2 并行SCSI汇流排
2.2.1SCSI类型
2.2.2SCSI控制器、设备和电缆
2.2.3终接器
2.3 SCSI协定
2.3.1SCSI域
2.3.2SCSI协定模型
2.3.3定址机制
2.3.4互动方式
2.3.5SCSI汇流排信号
2.3.6SCSI汇流排的使用阶段
2.3.6.1汇流排空闲阶段
2.3.6.2汇流排仲裁阶段
2.3.6.3选择阶段
2.3.6.4重选阶段
2.3.6.5信息传送阶段
2.3.7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3.7.1异步信息传输
2.3.7.2同步数据传输
2.3.8SCSI命令描述块
2.3.9SCSI的读操作和写操作过程
2.4使用多连线埠存储设备构建SCSI存储网路示例
第3章磁碟子系统
3.1 硬碟和内部I/O通道
3.2JBOD磁碟阵列
3.3使用RAID的存储虚拟化
3.4RAID等级及配置示例
3.4.1RAID0:按块条带
3.4.2RAID1:按块镜像
3.4.3RAID0+1和RAID10:结合条带与镜像
3.4.4RAID4和RAID5:用校验位代替镜像
3.4.5RAID2和RAID3
3.4.6RAID等级的比较
3.5使用快取加速对磁碟的访问
3.5.1在硬碟上的快取
3.5.2在RAID控制器中的写快取
3.5.3在RAID控制器中的读快取
3.6智慧型磁碟子系统
3.6.1即时拷贝
3.6.2远程镜像
3.6.3逻辑设备号掩盖
3.7磁碟子系统的可提供性
第4章档案系统和网路附接存储
4.1 本地档案系统
4.2 网路档案系统和网路附接存储的基本概念
4.3 NFS档案系统的组成结构
4.3.1NFS通信协定
4.3.2挂载协定
4.3.3档案操作协定
4.3.4NFS的安全机制
4.4NFS在Unix系统上的配置示例
4.4.1NFS守护程式
4.4.2档案系统的输出
4.4.3挂载远程档案系统
4.5CIFS档案系统
4.5.1SMB协定
4.5.2CIFS操作
4.5.2.1资源列表
4.5.2.2名字解析
4.5.2.3档案操作
4.5.2.4档案缓冲
4.5.3CIFS的安全机制
4.6CIFS在Linux系统上的配置示例
4.6.1Samba的主要成分
4.6.2Samba伺服器的配置档案
4.6.2.1[global]段定义的基本属性
4.6.2.2[global]段的配置实例
4.6.2.3共享资源定义段
4.6.2.4特殊共享资源定义段
4.6.3共享Linux目录
4.6.4从Linux系统中访问Windows的已分享资料夹
4.6.5共享Linux印表机
4.6.6从Linux系统中访问Windows的共享印表机
4.7 网路档案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4.7.1客户标识符和会话
4.7.2伺服器名字空间
4.7.3档案句柄
4.7.4并行网路档案系统
4.8 网路附接存储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4.9NAS和DAS的性能比较
第5章光纤通道和存储区域网
5.1光纤通道层次模型
5.2物理结构
5.3FC-0:物理接口和介质
5.4FC-1:传输协定
5.5FC-2:成帧和信令协定
5.5.1交换、序列和帧
5.5.2流控制
5.5.3服务类别
5.6FC-3:公共服务
5.7链路服务
5.7链路服务
5.7.2编址
5.8交换网服务:名字伺服器和控制器
5.9FC-4:上层协定映射
5.10存储区域网路
5.10.1SAN与DAS和NAS的比较
5.10.2为什幺採用光纤通道?
5.10.3光纤通道SAN的组成结构
5.10.3.1伺服器连线卡
5.10.3.2存储网路连线设备
5.10.3.3存储设备
5.10.3.4存储软体
5.11仲裁环SAN
5.12交换网SAN
5.12.1名字伺服器
5.12.2交换机的种类和主交换机
5.12.3路由选择
5.12.4存储分区
5.13採用存储区域网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配置示例
第6章IP网路存储和InfiniBand网路
6.1 网际网路SCSI
6.1.1iSCSI体系结构
6.1.2目标方发现
6.1.2.1服务定位协定
6.1.2.2网际网路存储名字服务协定
6.1.3iSCSI会话
6.1.4iSCSI会话议数据单元
6.2 在TCP/IP上的光纤通道
6.3 网际网路光纤通道协定
6.4多协定环境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6.4.1主要术语的精确含义
6.4.2需要特别考虑的事项
6.4.2.1分组大小
6.4.2.2TCP拥塞控制
6.4.2.3往返延迟
6.4.2.4写加速
6.4.2.5磁带加速
6.4.3多协定解决方案
6.4.3.1把一个交换网划分成多个子交换网
6.4.3.2通过IP连线到一个远程场点
6.4.3.3使用iSCSI连线主机
6.5IP存储网路配置示例
6.6InfiniBand网路
第7章存储虚拟化
7.1 在I/O通路上的虚拟化
7.2块级和档案级的存储虚拟化
7.3 在套用伺服器中的存储虚拟化
7.4在存储设备中的存储虚拟化
7.5在网路中的存储虚拟化
7.5.1对称的存储虚拟化
7.5.2非对称的存储虚拟化
7.6档案系统和NAS虚拟化
7.7存储虚拟化产品及其套用
第8章存储网路的套用
8.1 存储共享
8.1.1磁碟存储池
8.1.2动态磁碟库共享
8.1.3数据共享
8.2 数据可提供性
8.2.1预防I/O汇流排故障
8.2.2预防伺服器故障
8.2.3预防磁碟子系统故障
8.2.4预防虚拟化故障
8.2.5预防数据中心的崩溃
8.3 对IT系统的企业适应性和易于扩展性的支持
8.3.1负载分布的集群
8.3.2Web体系结构
8.3.3Web套用的实现
8.4园区存储网路配置
8.5网际网路提供商的存储网路
第9章网路备份
9.1网路备份服务
9.2备份伺服器
9.1.1作业调度程式
9.1.2错误处理程式
9.1.3元数据资料库
9.1.4介质管理程式
9.3备份客户
9.4网路备份有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
9.5网路备份的性能瓶颈
9.6提高网路备份系统性能的技术途径
9.6.1针对以伺服器为中心的IT系统结构的措施
9.6.1.1 为网路备份配置分立的LAN
9.6.1.2配置多个备份伺服器
9.6.1.3把备份客户和备份伺服器放在同一个物理计算机上
9.6.2面向新一代网路备份的措施
9.6.2.1独立于伺服器的备份
9.6.2.2独立于LAN的备份
9.6.2.3带有共享磁碟档案系统的独立于LAN的备份
9.6.2.4磁带库共享
9.6.2.5使用即时拷贝的备份
9.6.2.6使用远程镜像的数据保护
9.7档案系统备份
9.7.1档案伺服器备份
9.7.2档案系统备份
9.7.3NAS伺服器备份
9.7.4网路数据管理协定NDMP
9.8资料库备份
9.8.1资料库的操作方法
9.8.2经典的资料库备份
9.8.3下一代资料库备份
第10章可移动介质的管理
10.1可移动介质
10.2常用术语
10.3介质库和驱动器
10.3.1驱动器
10.3.2介质更换器
10.3.3对介质更换器的控制
10.3.3.1SCSI和光纤通道接口
10.3.3.2专用接口
10.4可移动介质管理的问题和需求
10.4.1对可提供资源的有效使用
10.4.2访问控制
10.4.3访问同步
10.4.4访问优先权和安装请求伫列
10.4.5介质跟蹤
10.4.6组合
10.4.7监视
10.4.8报告
10.4.9寿命周期管理
10.4.10储藏库管理
10.5IEEE1244介质管理系统标準简介
10.6介质管理系统结构
10.6.1介质管理模组
10.6.2库和驱动器管理模组
10.6.3特权和非特权客户
10.7介质管理系统数据模型
10.8IEEE1244通信协定
第11章存储网路管理
11.1对管理系统的要求
11.2管理接口
11.3标準的和专用的机制
11.3.1标準机制
11.3.2专用机制
11.4带内管理
11.4.1管理服务
11.4.2发现
11.4.3监视
11.4.4讯息
11.4.5辖区问题
11.5带外管理
11.5.1使用SNMP
11.5.1.1管理信息库
11.5.1.2SNMP结构
11.5.1.3SNMP操作
11.5.1.4SNMP安全性
11.5.1.5在存储网路中的套用
11.5.1.6光纤通道SAN的标準MIB
11.5.2基于Web的企业管理标準WBEM
11.5.2.1通用信息模型CIM
11.5.2.2WBEM结构
11.5.2.3CIM和WBEM在存储网路管理中的可用性
11.5.3存储管理倡议规範
11.6对存储网路管理配置的选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