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毕硕本

2019-10-13 17:04:02 百科
毕硕本

毕硕本

毕硕本,男,1965年2月27日生,山东昌邑人,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毕硕本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山东昌邑
  • 出生日期:1965年2月27日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南京师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职务:博士生导师
  • 职称:教授

简介

毕硕本
毕硕本,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GIS协会会员,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网路与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12月被选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三维可视化、气象信息融合、计算机人工智慧、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体、软体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省级科研项目22项。主持与参加的项目有: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科技项目“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採与地面沉降虚拟调控试验”,863计画项目“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南京师範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田野考古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等。已在《计算机工程》、《地理科学进展》、《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系统仿真学报》、《古地理学报》、《热带地理》、《计算机套用与软体》、《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已出版专着1部,编着2部,教材2部。获得专利1项、软体着作权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厅局级3项,。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在读16人。

学历与工作经历

1、学习情况
1984-1987 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软体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1996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体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1-2004 南京师範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4-2006 南京师範大学,计算数学,博士后研究。
2007-20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二站博士后研究。
2、工作经历
1987年-2005年:大庆油田设计院工作(期间在职全脱产硕士、博士学习,与1年的博士后研究);
2005年-2006年:南京师範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06年-201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体学院 副院长(主持科研工作)
2011年-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副院长(主持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大庆油田工程勘察及地面建设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省部级,主持人,已完成;
(2)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省部级,主持人,已完成;
(3)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资料库档案格式,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4)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大庆油田设计图文管理信息系统,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5)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油田已建地面设施对三次加密井适应性分析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6)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大庆油田地面建设属性数据採集器,大庆油田设计院,自选,主持人,已完成;
(7)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大庆油田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8)1999年3月至2001年8月,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推广套用,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9)2000年3月至2000年9月,油田地面工程“十五”科技发展规划、 2006~2010年、2011~2020科技发展构想,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10)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大庆油田地面工程模拟与最佳化软体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11)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多相混输流程工艺参数最佳化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12)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01AA135130),国家科技部,省部级,参加人,已完成;
(13)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採与地面沉降虚拟调控试验(40171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级参加人,已完成;
(14)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田野考古发掘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範大学,厅局级,参加人,已完成;
(15)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城市地下三维空间多源数据融合研究(4047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级,参加人,已完成;
(16)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面向矢量图形特徵的智慧型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研究(2005037743),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国家级,主持人,已完成;
(17)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面向矢量图形特徵的智慧型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研究(0501019B),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委,省部级,主持人,已完成;
(18)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基于时序的聚落考古多源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05KJD170109),江苏省教育厅,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19)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史前聚落遗址的三维建模与模拟再现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厅局级(青蓝工程),主持人,正在进行;
(20)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姜寨一期聚落的三维建模与模拟方法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21)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新疆油田数据挖掘总体设计方案,新疆油田有限公司,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22)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开发,太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横向项目,主持人,已完成部分;
(23)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遥感图象中史前聚落遗址的地形要素挖掘方法研究,南京师範大学,厅局级,主持人,已完成;
(24)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暴雨天气预警中气象信息融合方法研究,江苏省组织部,省部级(六大人才),主持人,正在进行;
(25)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中国气象局,省部级(行业专项),专题主持人,正在进行;
(26)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时间序列的EMD分析及预测系统,中国气象局科技推广项目,省部级,第二主持人,正在进行。
(27)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网路漏洞的挖掘与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合作项目,主持人,已完成。
(28)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发,重庆舍特研究所,主持人,已完成。
(29)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浦东展览馆导览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上海华博公司合作项目,主持人,已完成。
(30)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浦东展览馆导览系统开发,上海华博公司合作项目,主持人,已完成。
(31)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浦东展览馆导览系统维护服务,上海华博公司合作项目,主持人,已完成。
(32)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聚落遗址时空演变规律挖掘研究,项目号:410712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已完成。

代表性科研成果

1、主要学术论文
(1)一种评价重用构件可重用度的度量模型,计算机工程,1996年,第6期,第一;
(2)群机间进程间通讯,微型小型计算机系统,1999年,第10期,第三;
(3)一种改进的共享存储通信机制,微型小型计算机系统,1999年,第9期,第三;
(4)一种成组传送讯息策略,计算机工程,1999年,第10期,第三;
(5)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的软体环境,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年,第6期,第一;
(6)对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的若干认识,油气田地面工程,1998年,第5期,第一;
(7)对工程规划资料库系统开发方法的认识,油气田地面工程,1997年,第4期,第一;
(8)使用系统重构方法建立大庆油田地面工程规划资料库系统,东北测绘,1999年,第3期,第一;
(9)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东北测绘,1998年,第4期,第一;
(10)基于工作流的工程图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石油工程建设,2004年,第1期,第一;
(11)WebGIS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规划中的套用,石油工程建设,2003年,第1期,第一;
(12)基于GIS的油田地面工程的空间分析,测绘通报,2003年,第4期,第一;
(13)大型油田GIS软体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组织,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一;
(14)国内油田地面工程最佳化软体的技术问题初探,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4年,第8期,第一;
(15)GIS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规划中的套用,计算机系统套用,2003年,第9期,第一;
(16)GIS技术在油田工程勘察中的套用,工程勘察,2003年,第3期,第一;
(17)大型油田GIS软体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技术初探,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3期,第一;
(18)大庆油田图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3年,第27期,第一;
(19)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推广套用技术问题的探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第5期,第一;
(20)油田地面工程最佳化软体发展趋势的分析及建议,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第3期,第一;
(21)油田地面工程最佳化软体的技术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第6期,第一;
(22)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第1期,第二;
(23)运用GIS技术提高田野考古质量水平,中国文物报,2003年7月11日,第二;
(24)聚类算法在姜寨一期聚落考古中的套用研究,计算机工程,2005年,第5期,第一;
(25)Research frame and implement flow of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ield archaeology,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 No.1. Proceeding of the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mber 2-5,2004, 第一;
(26)Management pattern of developing framework: Using the case of DOSCIS,Proceeding of the world engineers’ convention 2004. Vol. A.,第一;
(27)An archaeology of the prehistoric settlement of Jiangzhai site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archaeology, October 18-21, 2004,第一;
(28)基于WebGIS的油田地面工程信息发布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套用与软体,2004年,第8期,第一;
(29)基于规则的属性泛化算法在聚落考古中的套用-----以姜寨遗址一期文化为例,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5年,第35期,第二;
(30)工作流机制在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套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第11期,第三;
(31)关联算法在姜寨一期聚落考古中的套用研究,计算机套用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三;
(32)决策树分类算法在姜寨一期聚落遗蹟分类中的套用研究,测绘科学,2006年,第4期,第三;
(33)基于GIS资料库的田野考古地层剖面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第2期,第三;
(34)田野考古製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12月第4期, 第五;
(35)基于SuperMap的田野考古机助製图的设计及其实现, 计算机套用研究,2005年11月第11期, 第五;
(36)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K-mens聚类挖掘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第5期, 第一;
(37)基于空间分析的史前郑洛地区连续文化聚落研究, 地理科学,2008年第5期, 第一;
(38)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决策树分类研究, 测绘科学,2008年第2期, 第一;
(39)姜寨一期文化聚落的空间知识推理研究, 计算机套用与软体,2008年第8期, 第一;
(40)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姜寨史前聚落考古研究, 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1期, 第一;
(41)範例推理在网路自动答疑係统中的套用, 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8年第3期, 第二;
(42)国内空间数据挖掘研究进展与技术体系探讨. 毕硕本,耿焕同. 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第1期.
(43)Bi Shuoben,Xue Shengjun,Xu Yin,Pei Anping. Spatial data mining in settlement archaeological databases based on vector features,Proceedings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2008,277-281. EI 核心检索。
(44)Jiao Feng,Bi Shuoben. License Plate Loc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of Local Shape and Color,proceedings of CSIE2009,2009年2月。EI核心检索。
(45)Jiao Feng,Bi Shuoben. Automatic Car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Based on Edges and Color.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2009年4月.
(46)田野考古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施流程.毕硕本,闾国年,耿焕同. 测绘科学,2009年,第5期。
(47)Spatial Data Mining on Cultural Stratums for Field Archaeology Based 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s. Bi Shuoben,et al.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9年11月. EI检索。
(48)Study on Data Mining in First Period of Jiangzhai Site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Algorithms. Bi Shuoben,et al.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9年11月. EI检索。
(49)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bstract Methd in Archaeology. Bi Shuoben,et al.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年12月. EI核心检索
(50)A Measurement Model of Reusability for Evaluating Component. Bi Shuoben,et al.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年12月. EI核心检索
(51)姜寨一期文化遗址属性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 毕硕本,闾国年,裴安平,孙懿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1): 48-50.
(52)江苏省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与建议. 毕硕本.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04):70-72;CSSCI索引.
(53)淮河流域气象服务现状分析与建议. 毕硕本,李廉水,成芳,梁静涛. 科技管理研究,2010, 30(213):106-109;CSSCI索引.
(54)EMD在广西季节降水预报中的套用. 毕硕本,徐寅,覃志年,陈譞,王必强. 套用气象学报, 2010, 21(3): 366-371.
(55)Research on Short-range Climatic Forecast Method Based on EMD and SVM. Shuo-ben Bi, Yin Xu, Xuan Chen, Bi-qiang Wang.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2010年,6月. EI核心索引.
(56)Research on spatial knowledge reasoning about Jiangzhai settlement in first period. Shuoben Bi, Jingtao Liang, Shengjun Xue, Lianghu Lu. 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5(1):128-134. EI 核心索引。
2、论着
(1)模组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合作编着,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三;
(2)地理信息系统软体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合作编着,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
(3)矢量图形特徵的空间数据挖掘及其套用,独着,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
(4)软体工程案例教程,独立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
六、获得专利立项申请与软体着作权
1、获得软体着作权(均为第一着作权人)
(1) 聚落遗址三维建模软体,2009SR049346,2009年10月;
(2) 网路恶意代码检测软体,2009SR049344,2009年10月;
(3) 田野考古手工绘图软体,2009SR049328,2009年10月;
(4) 淮河流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地理信息系统,2009SR049329,2009年10月;
(5) 田野考古摄影或扫描绘图软体,2009SR049345,2009年10月;
(6) 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2009SR049157,2009年10月;
(7) 短期气候数据预测系统,2009SR049159,2009年10月;
(8) 基于矢量图形特徵的剖面图层数据挖掘软体,2006SR17355,2006年12月;
(9) 基于矢量图形特徵的智慧型空间数据挖掘软体,2006SR17354,2006年12月;
(10) 基于矢量图形特徵的空间数据挖掘软体,2006SR17353,2006年12月。
2、专利申请4项(均为第一专利申请人)
(1)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气候时序预测方法,2010年5月;
(2)一种基于分类和关联分析的漏洞数据挖掘方法,2010年5月;
(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2010年5月;
(4)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数值集合预报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2010年5月。

科研成果社会效益

1、第一作者论文检索情况
(1)Research frame and implement flow of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ield archaeology,第一,November 2-5,2004,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 No. 1;
(2)Management pattern of developing framework: Using the case of DOSCIS,第一,November 3-7,2004,Proceeding of the world engineers’ convention 2004. Vol. A.
(3)Spatial data mining in settlement archaeological databases based on vector features,第一,Proceedings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2008,277-281. EI Accession number:。
(4)聚类算法在姜寨一期聚落考古中的套用研究,第一,2006年,第5期,计算机工程。
(5)Spatial Data Mining on Cultural Stratums for Field Archaeology Based 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s. Bi Shuoben,et al.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9年11月. EI检索。
(6)Study on Data Mining in First Period of Jiangzhai Site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Algorithms. Bi Shuoben,et al.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9年11月. EI检索。
(7)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bstract Methd in Archaeology. Bi Shuoben,et al.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年12月. EI核心检索
(8)A Measurement Model of Reusability for Evaluating Component. Bi Shuoben,et al.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年12月. EI核心检索
(9)Research on Short-range Climatic Forecast Method Based on EMD and SVM. Shuo-ben Bi, Yin Xu, Xuan Chen, Bi-qiang Wang.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2010年,6月. EI核心索引.
(10)Research on spatial knowledge reasoning about Jiangzhai settlement in first period. Shuoben Bi, Jingtao Liang, Shengjun Xue, Lianghu Lu. 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5(1):128-134. EI 核心索引。
2、成果推广套用情况
(1)大庆油田工程勘察及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95万元;
(2)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节省规划费60万元/年,提高工作效率而产生效益980万元/年;
(3)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推广套用,节省规划费,提高工作效率;
(4)军用软体可重用技术,提高软体开发生产率,产生较大的直接效益;
(5)萨南油田地面工程资料库,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50万元。

获奖情况

1、人才奖励
(1)2006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2008年入选江苏省委组织部“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2、表彰奖励
(1)1990年2月,先进工作者,大庆油田设计院;
(2)1996年6月,首届计算机知识竞赛第二名,大庆油田设计院;
(3)1996年11月,首届计算机知识技能大奖赛优秀奖,黑龙江省科委;
(4)2003年5月,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南京师範大学;
(5)2003年12月,三好研究生标兵,南京师範大学;
(6)2004年4月,朱敬文特等奖学金,南京师範大学;
(7)2004年4月,优秀毕业研究生,南京师範大学。
3、科技奖励
(1)萨南油田地面工程资料库,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参加,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1990年1月;
(2)微机事务管理软体,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大庆市“五小”科技成果奖,第一,1991年6月;
(3)军用软体可重用技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省部级,参加,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1996年12月;
(4)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1998年12月;
(5)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大庆油田设计院,自选,主持,大庆油田设计院,自编计算机软体一等奖,第二,1999年1月;
(6)大庆油田地面建设属性数据採集器,大庆油田设计院,自选,主持,大庆油田设计院,自编计算机软体一等奖,第一,1999年5月;
(7)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黑龙江省勘察设计评选委员会,计算机软体一等奖,第三,1999年9月;
(8)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大庆石油管理局,厅局级,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计算机软体一等奖,第三,2000年5月;
(9)大庆油田工程勘察及地面建设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省部级,主持,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委员会,金奖,第五,2000年10月;
(10)大庆油田工程勘察及地面建设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省部级,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第五,2000年12月;
(11)文本信息中的知识发现技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市厅级,参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2008年7月。
4、指导教师奖励
(1)江苏省高校首届大学生创意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4月。
(2)基于主动学习SVM的Web文本分类技术研究,中华网软体优秀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2010年6月。
(3)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本科生乔文文论文,指导教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9月。
(4)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本科生潘秋羽论文,指导教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9月。
(5)SuperMap杯第七届全国高校GIS大赛,桌面製图三等奖,指导教师, 中国地理学会,2009年10月。
(6)基于OpenGL的姜寨聚落遗址的三维再现,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 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12月。
(7)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本科生梁静涛论文,指导教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6月。
(8)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本科生王廷飞论文,指导教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年9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