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019-12-16 04:31:04 百科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是指为避免或减少二氧化硫危害,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对二氧化硫的排放加以严格控制的一定区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 依照法律:《大气污染防治法》
  • 涉及省市:超过14个
  • 划定条件:超过国家二级标準

简介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是指为避免或减少二氧化硫危害,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对二氧化硫的排放加以严格控制的一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将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即“两控区”。一般来说,降雨pH值≤4.5的,可以划定为酸雨控制区;近三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準的,可以划定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地区

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呈报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目前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涉及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设备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準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或者採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準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依法限期治理。

划定污染控制区的原因

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产生酸性降水主要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向大气排放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逐步转化成硫酸和硝酸而引起的。可以说,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凶。由于二氧化硫本身就属于大气污染物,所以由其形成的酸雨属于二次污染。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八十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州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九十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又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北方城市中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降水年平均PH值低于5.6。总之,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因此,必须对酸雨污染採取预防措施并对酸雨严重或者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予以治理。
要防治二氧化硫污染或者对酸雨进行治理,就要首先明确哪些地区属于这类污染严重的地区。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应当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地区,划定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应当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二是划定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依据是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三是划定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必须经过国务院批准。

划分基本条件

我国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污染集中于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局地大量的燃煤设施排放二氧化硫所致,受外来源影响较小,控制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控制局地的二氧化硫排放源。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準是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而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的三级标準是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急性危害的最低要求。
因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划分基本条件确定为:
(1)近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準; (2)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準; (3)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 (4)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
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都严重的南方城市,不划入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入酸雨控制区。

划定範围

根据上述“两控区”划分基本条件,划定“两控区”的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1.4%,其中酸雨控制区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两控区”具体划定範围附后。
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70万吨,“两控区”範围内的排放量1400万吨,约为全国排放量的60%。因此,重点控制占国土面积11.4%的“两控区”,可以基本控制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恶化的趋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