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是河南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7月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时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1947年机械工程系合併于西北工学院。1950年10月重设机械工程系,历经焦作矿业学院机电系、焦作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焦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2005年5月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校训:明德任责
- 创办时间:1946
- 类别:公立大学二级学院
-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
- 主要院系:机械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等
- 主要奖项:国家金桥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硕士点:8个
学院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7月26日原焦作工学院在洛阳关林复校时创建的机械工程学系,至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

历史沿革
学院设有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基础部等6系1部;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所、机械传动与系统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拥有国家工程实训中心、河南省矿用设备安全检测中心和计算中心。开设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含机械设计、机械製造、矿山机电等3个专业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10人,教授30人,副教授57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辅导员1人,省优秀教师2人,洪堡学者1人,校级示範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5人。
学院拥有1个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名牌建设专业,1个热能与动力工程河南省特色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2个二级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精密製造技术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矿装备与技术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拥有1个河南省高端装备製造协同创新平台;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金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学院在精密加工与检测、故障诊断、高压水射流、机械传动与仿真、流体机械工程、矿山机电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学术梯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40余人次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学院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係。
学院现今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约200人,连续三年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连续七年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13年4月24日截稿)

下设部门
学院设有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械工程基础部等5系1部;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製冷及低温工程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所、机械传动与系统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拥有国家工程实训中心、河南省矿用设备安全检测中心和计算中心。开设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含机械设计、机械製造、矿山机电等3个专业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职教师98人,教授24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4人,国家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示範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

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1个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名牌建设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等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迄今为止河南省高校唯一1个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1个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2个二级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1个先进制造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研团队。此外,还建有4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和2个研究生创新实验室。
科研成果
学院立足矿山煤炭,面向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特色鲜明的矿山机电、热能动力、先进制造技术、智慧型装备与微纳米技术学科群,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服务。“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金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教学成果奖12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次,出版专着教材20余部,获批专利40余项。学院在精密加工、精密检测、硬脆材料複合材料加工、故障诊断、高压水射流、机械传动与仿真、流体机械工程、矿山机电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学术梯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40余人次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係。
学院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着:在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比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创新设计製造大赛、青年科技创新竞赛、三维数位化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30多项奖励,获国家级省部级等荣誉称号100余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连续四年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办学宗旨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突出,师资队伍优良,管理制度规範,发展后劲强大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现任领导
党 委 书 记 :聂凯 主管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院 长 :赵波 主抓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支光辉 主抓工会、团委和学生工作
副 院 长:王小林 负责学院本科教学、财务工作
副 院 长:焦锋 主管学院研究生工作
副 院 长:刘志超 主抓学院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能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技术和产品研究,设计,开发,製造,套用,管理及行销工作的机电结合的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下分机械设计(模组1)和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模组2)两个模组。拥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博士点和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製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液压及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製造技术基础,CAD/CAM基础等。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毕业后可根据所选方向,到高等院校,设计研究院,机械製造厂,机电公司等单位从事机械设计,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和行销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着重培养及现代信息技术与热能动力工程知识为一体,掌握流体技术与热科学的基础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以及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套用人才。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製冷原理,热力发电场,CAD技术,微型计算机原比例及套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和动力工程的设计,製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製造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能在国名近几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製造,科研开发,套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发展良好的多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製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套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名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製造,科研开发,套用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汽车工程高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製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製造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实验学,汽车设计等。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更具所选方向,到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汽车製造厂等单位从事汽车产品设计,製造,科学研究,教学,试验检测,管理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