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河南工程学院

2019-06-20 04:22:30 百科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入选河南省示範性套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2007年3月,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始建于1954年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併组建为河南工程学院。

截止2018年6月,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29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开设5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和设计学等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591人,专任教师129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8人,副高级职称44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49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郑州
  • 主管部门:河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aue.edu.cn
  • 中文名:河南工程学院
  • 英文名: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 简称:河工院
  • 创办时间:1954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河南省示範性套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6)
  • 现任校长:高丹盈
  • 知名校友:杨靖宇
  • 校训:自强不息、博学精艺
  • 校歌:《河南工程学院校歌》
  • 主要院系:纺织学院、会计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服装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祥和路1号
  • 学校代码:11517
  • 主要奖项:河南省文明单位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
  • 校庆日:每年10月16日

历史沿革

合併之前

  •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56年,煤炭工业部郑州工人技术学校创建。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1959年,萍乡煤矿干部学院(1958年创建)併入郑州工人技术学校。8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矿学校。
1962年8月,郑州煤矿学校更名为中南煤矿干部学校。
1978年7月,中南煤矿干部学校更名为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
1979年,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工业学校。
1983年12月,郑州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原煤炭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办学管理。
2001年5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2年6月,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198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职工学校创建;1982年,更名为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併入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1927年,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0年创建)、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0年创建)合併成立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48年,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更名为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2年,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开封纺织学校。
1954年,开封纺织学校、新乡纺织学校(1909年,卫辉府蚕桑讲习所创建;1927年,讲习所改建为河南省立第四职业学校;1949年,河南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工业学校;1952年,平原省立工业学校更名为新乡纺织学校)、武汉纺织学校(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1953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武汉纺织学校)合併成立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1955年,瀋阳纺织学校(1949年,瀋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创建;1952年,瀋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瀋阳纺织学校)併入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7年7月,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10月,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院。
1961年,河南纺织工业学院又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65年3月,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职业学校。
1983年4月,河南纺织职业学校更名为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
1985年4月,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1992年,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合併发展

2006年,河南省政府做出了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本,设定河南工程学院的决策。
2007年初,河南省申报设定河南工程学院在全国高等学校设定评议会议上获得通过。3月,教育部下文批准由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併组建河南工程学院。4月,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组建河南工程学院的实施意见》。10月,河南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学校撤系建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2013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在学校建站。
2016年6月,学校获批为河南省示範性套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综合楼综合楼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3个。
院部专业名称类别学制层次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
纺织工程
理工
4
本科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理工
4
本科
现代纺织技术
理工
3
专科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理工
3
专科
纺织机电技术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理工
4
本科
採矿工程
理工
4
本科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理工
4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理工
4
本科
轻化工程
理工
4
本科
印刷工程
理工
4
本科
染整技术
理工
3
专科
印刷媒体技术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
理工
4
本科
资源环境科学
理工
4
本科
勘查技术与工程
理工
4
本科
环境工程
理工
4
本科
环境工程技术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理工
4
本科
表演
艺术
4
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
4
本科
服装设计与工艺
理工
3
专科
人物形象设计
艺术文
3
专科
服装表演
艺术文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理工
4
本科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
4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4
本科
机械设计与製造
理工
3
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理工
3
专科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
4
本科
通信工程
理工
4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理工
4
本科
套用电子技术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理工
4
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
理工
4
本科
测绘工程
理工
4
本科
工程造价
理工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体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4
本科
软体工程
理工
4
本科
物联网工程
理工
4
本科
计算机网路技术
文理兼
2
专科
数字媒体套用技术
文理兼
2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工
4
本科
数学与套用数学
理工
4
本科
套用物理学
理工
4
本科
河南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理工
4
本科
电子商务
理工
4
本科
经济信息管理
文理兼
3
专科
电子商务
文理兼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行销
文史
4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理工
4
本科
物流管理
文史
4
本科
工商企业管理
文理兼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学
文史
4
本科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理工
4
本科
审计学
文史
4
本科
财务管理
文史
4
本科
会计
文理兼
3
专科
审计
文理兼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史
4
本科
证券与期货
文理兼
3
专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理兼
3
专科
酒店管理
文理兼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
4
本科
环境设计
艺术
4
本科
产品设计
艺术
4
本科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
4
本科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
文史
4
本科
社区管理与服务
文史
3
专科
行政管理
文史
3
专科
文秘
文史
3
专科
法律事务
文史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英语
文史
4
本科
商务英语
文史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纺织工程
中外
4
本科
服装设计与工程
中外
4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中外
4
本科
工程造价
理工(合作办学)
3
专科
会计
文理兼(合作办学)
3
专科
视觉传播设计与製作
艺术文(合作办学)
3
专科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文(合作办学)
3
专科
河南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
河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
---------------------
---------------------
--
-----
河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
--
-----
参考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
河南省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学科
联合培养硕士点:运筹学与控制论
图书馆图书馆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2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
项目类别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
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南省特色专业
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採矿工程、工业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
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机械製图
河南省精品课程
针织工程、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
  • 教学成果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5项,获省部级以上教研成果奖3项。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2015-2016学年,学校共完成申报厅级项目58项、国家社科及教育部规划项目5项;厅级教研成果奖28项;省级教研成果奖3项。获批厅级教研项目27项;获得厅级教研成果奖16项、省级教研成果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 95 篇。学校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7本。
2014年,学校完成省级重点教研项目立项1项,省级一般项目立项4项;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92篇。教师公开出版教材177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7种。

师资力量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153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1人,副高级职称406人;博士学位241人,硕士学位742人,另有在读博士86人,外聘教师262人。有国家“万人计画”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3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9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9人,河南省教学团队2个、并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84人。
类别名称教师姓名
国家“万人计画”
高丹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丹盈、卢奎、刘文锴
中原学者
高丹盈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许瑞超、卢奎、段文平
河南省优秀教师
卢奎、李晓春、王宏、王延伟、张海霞、段文平等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刘文锴、卢奎、方建印、张海霞、郝好山
河南省教学名师
卢奎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卢奎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卢奎、方建印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王非、黄全振、张海霞、刘文锴、李红艳、张松顷等
河南省教学团队
纺织化学、市场行销

学校荣誉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2011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5年1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厅)级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21个,是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中有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中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参与了“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1个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
科研平台级别科研平台类别科研平台名称
省级科研平台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纺织新产品开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微生物治理瓦斯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服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厅)级科研平台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轻化工程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河南省高校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纺织新材料新产品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画”滚动支持
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与郑州大学联合申报)
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纺织工业企业碳核算系统
新型面料纺织品研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服装与家用纺织新产品
纳米纺织新产品
矿山安全与绿色开採
网际网路+智慧型製造
校级科研平台
研究中心
数字印刷和纺织品印花色彩控制研究中心
能源资源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环境监测与修复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矿清洁开发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轻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测量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
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套用化学研究所
程式交易研究所
纺织科技与标準套用研究所
系统工程研究所
纺织企业低碳经济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会计研究中心
企业经营与决策研究中心
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实验室
纺织材料实验室
煤矿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轻化工实验室
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着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套用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由西校区图书馆、桐柏路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22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报纸220份。拥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64万种;购买了SpringerLink、EBSCO、TTC(纺织科技全文资料库)、IMechE期刊资料库、Emerald工程期刊资料库等外文资料库,以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资料库;使用了独秀学术搜寻、百链云图书馆等电子资源;购置了“煤炭数字图书馆”,自建了“黄帝故里文化研究”等特色文献库。中外文资料库达到40余个。建有畅想之星随书光碟系统,有69000张光碟可供下载。
  • 学术刊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来源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主要栏目有:经济管理,财会、金融与审计,哲学,法律,语言、文学与艺术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有:工程技术研究、材料与化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坎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套用科技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係,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联合开办了本科教育项目3个。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由河南工程学院中的“河”、“工”两字拼音首写字母“H”、“G”变形构成。
校徽校徽
“H”是两本书的形状,又象徵打开知识的大门,“G”是祥云的造型,象徵学院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H”又可视为书本打开后的两个部分,分别象徵文、理两科,“G”变形环绕使之融为一体,寓意学院办学文理两科兼容并蓄,协调发展。
整个标誌由“书本”的静与“祥云”的动相结合,通过“书本”和“祥云”的透视变化造型,增强标誌的立体感,给人以简洁明快,独具个性的视觉效果。
  • 校歌
《河南工程学院校歌》
作词:阮志斌
学校校歌学校校歌
作曲:刘永阁
一曲时代的弦歌,在这轩辕故里传唱。
一个七彩的梦想,从那大河之南起航。
一本青春的日记,相伴我们春风化雨。
一串成长的故事,处处都是桃李芬芳。
严谨勤勉、求实创新、文明智慧的光焰点燃你我灿烂的希望。
自强不息、博学精艺、奋发求索的步履奏响人生精彩的乐章。

精神文化

  • 校训:自强不息、博学精艺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以刚毅坚卓的品质,发奋图强,奋斗不止。
“博学”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首句。“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猎取,採纳众长,兼容并包,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艺”是指“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是古时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现在泛指用以安身立命的各种才能、技艺。“精艺”就是要精通学业专长,精湛专业技术,这与学院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要求相匹配。
以“自强不息、博学精艺”为校训,其一是彰显学院的办学精神:奋发向上,奋斗不止,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博採众长,强化特色,培养专业扎实、技艺精湛的人才。其二是激励师生刚毅自强,在前进道路上永不停息,广泛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锻造精良的专业技能。
  • 校风:严谨、勤勉、求实、创新
严谨:是指师生在治学求知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谨慎、严格细緻,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坚持真理,求真务实,锲而不捨,学而不厌。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勤勉:努力不懈,勤奋自勉。勤勉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学子求知成才的必由之路。
求实: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这既是格物致知、理在事中、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又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创新:创新是学校建设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开发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学院建设高水平学府的战略要求。
把“严谨、勤勉、求实、创新”作为校风,其含义明晰,寓意深刻。一是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蕴含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二是传承了学院合併之前原有的优良校风,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三是可以更好地指引和激励广大师生在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勤奋务实,不懈进取。校风总体表达学院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务求完善、敢于创新的人文氛围和治学精神。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刘湘玉
党委副书记、校长
高丹盈
党委副书记
李春英、袁静波
副校长
董浩平、贺金凤、刘永涛、李晓春、王永恆
纪委书记
憨振东
工会主席
李东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