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準制修订计画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的安排,电力工业产品质量标準研究所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组成标準修订小组,对电力行业标準DL/T 515-1993《电站弯管》进行了修订。
基本介绍
- 书名:电站弯管
- 作者:本社
- ISBN:155083.842
- 页数:19
- 出版时间:2005-1-1
- 装帧:平装
- 版 次:1
- 字 数:39000
- 纸 张:胶版纸
- 印刷时间:2005-1-1
内容简介
DL/T 515-1993实放十余年来,对提高电站弯管质量,促进电站弯管行业的规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电站单机容量的增大和机组参数的提高,对弯管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电站管道材料与弯管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因此,对该标準进行修订非常必要。
本标準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增加冷弯弯管内容;
——增加弯管工艺评定内容;
——补充电站弯管常用材料;
——补充技术要求的内容;
图书目录
电站弯管
DL/T 515一93
1 主题内容及使用範围
本标準规定了电站弯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準适用于电站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使用的弯管,也适用于一般汽水管道、油管道等使用的弯管;石油化工业、船舶业、冶金业和热力工程等管道所用弯管可参照使用;不适用于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等材质的管道弯管。
2 引用标準
GBJ 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金属管道篇)
DJ 5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範(管道篇)
SDGJ 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
DL 500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範(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JB 3965 钢製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ZB·JO 4 005 渗透探伤方法
GB 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3 产品分类
3.1 材料
电站弯管的材料通常为碳素钢、合金钢(含奥氏体不鏽钢)等,常用管材见附录B。
3.2 规格範围
3.2.1 外径D0≤1220mm。
3.2.2 壁厚S≤120mm。
3.2.3 弯曲半径R≤6000mm,且R≥3D0。
3.2.4 弯曲角度θ≤100°。
注:R<3DO或100°<θ≤180°的弯管,检验标準由供需双方议定。
3.3 标记
3.3.1 标记符号
以内、外径标记的弯管符号为:
外径×壁厚-弯曲半径-弯曲角度-材质
内径×壁厚-弯曲半径-弯曲角度-材质
3.3.2 标记示例
外径为325mm,壁厚为30mm,材质为12Cr1MoV,弯曲半径为1300mm,弯曲角度为90°的弯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3-03-08 1993-08-01实施 标记如下:
D0325×30-R1300-90°-12CrlMoV
内径Di为368.3mm,壁厚为90.9mm,材质为P22,弯曲半径为2400mm,弯曲角度为90°的弯管,标记如下:
Di368.3×90.9-R2400-90°-P22
4 技术要求
4.1 材料
4.1.1 钢管在弯制前应验证其钢号,直径和壁厚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準及设计要求。
4.1.2 钢管应有钢号及标準编号印记,并附有製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进口钢管应有商检合格证),必要时进行复验。
4.1.3 合金钢管弯制前必须进行光谱分析和硬度试验。
4.1.4 钢管在弯制前应作巨观检查。经检查发现有重皮、裂纹、划痕、凹坑等局部缺陷的钢管,应逐步修磨直至缺陷消除,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仍应符合其相应的标準要求。检验有疑问时应进一步作无损检验,以确定其缺陷程度。
4.1.5 用作弯管的管材,其最小壁厚的选择须符合SDGJ 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表4.0.4规定。
4.2 成品要求
4.2.1 弯管不得有过烧组织,不得出现晶间裂纹。表面发现裂纹、分层等缺陷,应逐步修磨直至缺陷消除,修磨后的实际壁厚应符合4.2.2条要求。
4.2.2 弯管任何一点的实测最小壁厚不得小于管系直管最小壁厚Sm。
注:弯管壁厚减薄量见附录A。
4.2.3 圆度(同一圆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对最大外径之比)的允许值见表1。
表 1
D0/S | D0/S≥35 | 35>D0/S≥25 | 25>D0/S≥15 | D0/S<15 |
圆 度 | ≤7.5% | ≤6.0% | ≤4.5% | ≤3.0% |
4.2.4 弯曲角度θ的允差值为±0.5°(见图1)。
4.2.5 弯管的平面度允差值不大于10mm。
4.2.6 波浪率(波浪度h与外径D0之比)不大于2%,且波距A与波浪度h之比应大于12(图2)。
4.2.7 弯管两端坡口应符合DL 500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範(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要求。
4.2.8 弯管两端直段长度l(见图1)的推荐值见表2。弯管两端坡口后的结构尺寸L(图1)的允差值
△L见表3。
4.2.9 合金钢弯管,热弯后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规範参照附录A),热处理后的硬度和金相组织应符合相应材质标準的要求。
4.2.10 弯管热处理后应清除内表面的高温氧化皮。
图1
表 2 mm
公称直径 Dn | Dn≤200 | 200<Dn ≤300 | 300<Dn ≤500 | Dn >500 |
直段长度 | 500 | 800 | 1200 | 1500 |
表 3 mm
L | L≤100 | 1000<L≤300 | L>3000 |
△L | ±3 | ±4 | ±5 |
图2
图3
5 试验方法
5.1 无损检验
推荐採用JB 3965《钢製压力容器磁粉探伤》。对于奥氏体不鏽钢弯管推荐採用ZB·JO 4005《渗透探伤方法》。
5.2 壁厚检测
用测厚仪在弯管背弧侧中心线上至少均匀取5点检验。
5.3 圆度
用外卡尺在弯曲部分至少均匀取5点检验。
5.4 弯曲角度
通过弯管直段中心线的长度测量计算检验如图3所示。
a≠b时:θ=
a=b时:θ=
5.5 弯管平面度
将弯管放置在平台上,以塞尺、内卡和直尺测量其最大间隙。
5.6 波浪度h与波距A
用卡尺和直尺在目测偏差最大处检测。
5.7 坡口尺寸
用直尺和角度样板尺检验。
5.8 结构尺寸L
用直尺检验。
5.9 硬度
按GB 23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在弯曲部分中性侧检验。
5.10 金相
用复型金相法或大工件金相仪在弯曲部分中性侧检验。
5.11 晶间裂纹
应在弯曲部分背弧侧中心线上用400倍显微镜检查。
5.12 弯管内表面清理
採取外观目检。
6 检验规则
6.1 巨观检查、结构尺寸、两端坡口尺寸和弯管内表面清理的检验
对应该检查的弯管应逐个进行。
6.2 壁厚、圆度、弯曲角度、波浪度和波距检验
对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的弯管应逐个进行。对其它管道的弯管按每批或每种规格抽检20%,但不得少于1个。抽检有1个不合格时,应对不合格项改抽检为逐个检验。
6.3 硬度检验
合金钢弯管热处理后应逐个进行。
6.4 金相组织检验
对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弯管应逐个进行。对其它管道的弯管按每炉或每批抽检20%,但不得少于1个。抽检有1个不合格时,改抽检为逐个检验。
6.5 晶间裂纹检查
根据用户要求进行。
7 标誌、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誌
在弯管直段上应採用油漆醒目地标誌直径、壁厚、材质、弯曲半径、弯曲角度(或以供需双方商定的内容标记),以及製造厂名、製造日期等内容。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的弯管还套用钢印标记材质牌号。
7.2 包装、运输
弯管两端坡口应涂防鏽油脂,并用外套封头予以保护。
7.3 贮存
贮存期间应避免与腐蚀性介质相接触。
附 录 A
弯管壁厚减薄量
(参考件)
弯管壁厚减薄量包括弯制、热处理和检验等的壁厚减薄量。
弯制壁厚减薄量可按弯制壁厚减薄率(弯前壁厚与弯后壁厚之差与弯前壁厚之比)允许值计算确定,其允许值见表A1。
表 A1
R/D0 | 3.0 | 3.5 | 4.0 | 5.0 | ||||
减薄率 | D0/S<20 | ≤14.0% | ≤12.5% | ≤11.0% | ≤9.0% | |||
D0/S≥20 | ≤16.5% | ≤14.5% | ≤13.0% | ≤11.0% | ||||
注: R/D0值在表列数据的两者之间时,可用插入法求其减薄率值。
河北 孟村 浩一弯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