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方法:点击“蓝色文字收藏品”或者“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购买说明:此书为绝版图书,售价高于原价作者:杨天佑编着 页数:578 出版社:广州市: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基本介绍
- 书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新规範技术手册
-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 页数:578页
- 开本:16
- 品牌:广东科技出版社
- 作者:杨天佑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5933513, 9787535933515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新的国家标準GB50210和建设部第110号令颁布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建筑装修行业新规範,对当前规定的10个子分部工程採用国家现行的系统新标準编写。
媒体推荐
前言
伴随建筑市场的规範化和法制化进程,装饰装修行业进入新时代,多年来已经习惯遵循和参照的装饰工程施工规範、装饰工程验收标準及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準等,均已开始发生重要变化。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与装饰装修工程密切相关的法规、标準、规範及规程等不断颁布并陆续实施,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JGJ 73—9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GB 50209—95)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準》(GBJ 301—88)中的第九章(地面工程)、第十章(门窗工程)、第十一章(装饰工程)业已被废止。受此种情况影响最为直接的除了施工企业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即是涉及广大读者的图书市场,截至目前,大量的建筑装饰装修类图书,包括大、中专院校装饰装修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材,均是採用fB 50210—200l《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範》等标準发布之前的原装饰行业规範和质量验评标準等进行套用和编写的,此类图书迫切地需要更新。为此,我们在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决定编写一本力求在内容上较为系统且比较简明,尤其是能够较準确
地反映装饰装修系列新规範新标準的实用技术手册。
本手册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GB 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範》、GB 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範》、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範》以及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準》、GB 50325—200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範》等国家标準的规定,对于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板(砖)工程、幕墙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细部工程和建筑地面工程等10个子分部工程及其分项工程的的施工基本技术与工程质量验收标準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讲述:特别突出了国家标準的基本规定以及规範规定中意义重要的强制性条文:其巾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则根据国家标準规定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相应条文採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反映,以方便读者查阅。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及其附属档案“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对于当前的住宅装饰装修的规範管理以及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的实施和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予以全文录入。
有必要提及的是,本手册的编写除严格对照新规範新标準的相应规定外,大部分相关装饰装修材料和产品套用技术的举例,均引自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工程新材料新产品套用技术》丛书,该套丛书共有6个分册,它们分别是:
《环保涂料·功能材料·智慧型产品》,2002年3月出版;
《轻质墙板·装饰构件·花饰产品》,2002年3月出版;
《塑胶与彩砖类装饰地材·木地板产品》,2002年6月出版;
《贴面护墙材料·装潢表饰产品》,2002年7月出版;
《室内吊顶装饰系统材料与产品》,2002年9月出版;
《建筑节能装饰门窗·卫浴产品》,2003年1月出版。
笔者期望对装饰装修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努力,将这本手册连同上:述丛书作为能够相互补充的系列图书,一併奉献给广大读者并得到读者认可。
本手册若有疏漏和错谬,谨请读者及专家指教。
杨天佑
2003年4月
伴随建筑市场的规範化和法制化进程,装饰装修行业进入新时代,多年来已经习惯遵循和参照的装饰工程施工规範、装饰工程验收标準及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準等,均已开始发生重要变化。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与装饰装修工程密切相关的法规、标準、规範及规程等不断颁布并陆续实施,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JGJ 73—9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GB 50209—95)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準》(GBJ 301—88)中的第九章(地面工程)、第十章(门窗工程)、第十一章(装饰工程)业已被废止。受此种情况影响最为直接的除了施工企业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即是涉及广大读者的图书市场,截至目前,大量的建筑装饰装修类图书,包括大、中专院校装饰装修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材,均是採用fB 50210—200l《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範》等标準发布之前的原装饰行业规範和质量验评标準等进行套用和编写的,此类图书迫切地需要更新。为此,我们在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决定编写一本力求在内容上较为系统且比较简明,尤其是能够较準确
地反映装饰装修系列新规範新标準的实用技术手册。
本手册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GB 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範》、GB 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範》、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範》以及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準》、GB 50325—200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範》等国家标準的规定,对于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板(砖)工程、幕墙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细部工程和建筑地面工程等10个子分部工程及其分项工程的的施工基本技术与工程质量验收标準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讲述:特别突出了国家标準的基本规定以及规範规定中意义重要的强制性条文:其巾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则根据国家标準规定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相应条文採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反映,以方便读者查阅。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及其附属档案“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对于当前的住宅装饰装修的规範管理以及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的实施和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予以全文录入。
有必要提及的是,本手册的编写除严格对照新规範新标準的相应规定外,大部分相关装饰装修材料和产品套用技术的举例,均引自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工程新材料新产品套用技术》丛书,该套丛书共有6个分册,它们分别是:
《环保涂料·功能材料·智慧型产品》,2002年3月出版;
《轻质墙板·装饰构件·花饰产品》,2002年3月出版;
《塑胶与彩砖类装饰地材·木地板产品》,2002年6月出版;
《贴面护墙材料·装潢表饰产品》,2002年7月出版;
《室内吊顶装饰系统材料与产品》,2002年9月出版;
《建筑节能装饰门窗·卫浴产品》,2003年1月出版。
笔者期望对装饰装修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努力,将这本手册连同上:述丛书作为能够相互补充的系列图书,一併奉献给广大读者并得到读者认可。
本手册若有疏漏和错谬,谨请读者及专家指教。
杨天佑
2003年4月
文摘
书摘
(2)中层抹灰为找平层,主要起找平作用。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可以一次抹成,也可以分遍完成,所用材料通常与底层抹灰相同。
(3)面层抹灰为装饰层,对于以抹灰为饰面的工程施工,不论一般抹灰或装饰抹灰,其面层均是通过一定的操作工艺使表面达到规定的效果,起到饰面美化作用。
2.抹灰层的厚度。抹灰层必须採用分层分遍(道)涂抹,并应控制厚度。如若一次抹得太厚,由于内外收水快慢不同,灰浆面层即容易出现于裂、起鼓,以至脱落。各道(遍)抹灰的厚度,多是由基层材料、砂浆品种、工程部位、质量标準要求及施工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每遍厚度应符合表2.1—1的规定。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根据具体部位、基层材料和抹灰等级等要求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大于表2.1—2规定的数值。
2.1.3抹灰胶结材料
1.水泥。我国目前生产的水泥有60多种,但常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这五大品种水泥是根据水泥熟料中掺加混合材料的品种及掺量不同而划分的。
(1)水泥的品种。硅酸盐水泥俗称熟料水泥,不掺混合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系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少量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製成;矿渣硅酸盐水泥则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製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石膏製成;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製成。此外的水泥品种,均属于专用水泥。装饰装修工程常用的白水泥,即白色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铁含量少的白色硅酸盐熟料与适量石膏及混合材料粉磨而成的;彩色硅酸盐水泥是以白水泥熟料和优质白色石膏在粉磨过程中掺入颜料、外加剂(防水剂、保水剂、增塑剂、促硬剂等)共同粉磨而成的。其他可以用于砌筑砂浆和内墙抹面砂浆的还有砌筑水泥、複合硅酸盐水泥等。
(2)水泥的标号。水泥标号是水泥品质指标中的强度指标的表示,即用标準规定的方法製成1:2.5(水泥:标準砂)的砂浆试件在(20±2)℃的水中养护28d后的抗压强度来表示。例如425号水泥,其28d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42.5MPa;同时其抗折强度及3d或7d的抗压、抗折强度也不应低于其相应标号的规定数值。五大品种水泥及白水泥的标号分别为:
硅酸盐水泥——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普通硅酸盐水泥——325、425、525、625四个标号;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75、325、425、525、25五个标号。
其中425、525、625三个标号的水泥又有早强型水泥,其早期强度比一般同标号水泥高。早强型水泥在标号后加一个“R”符号,以示区别。
白色硅酸盐水泥的标号有:325、425、525、625四个,其强度指标要求不得低于表2.1—
3规定的数值。
(3)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水泥属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当水泥加入适量水调成水泥浆后,水泥中的矿物组成很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促使其变稠,浆体失去塑性但不具有强度的过程即为“凝结”,包括初凝和终凝;其强度随时间发展而提高,浆体逐渐变成坚硬的块状物质(水泥石),此过程称为“硬化”。这种凝结硬化过程同时与施工环境有关,尤以温度和湿度条件影响最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浆的凝结硬化越快,反之则慢。从理论上讲,当温度
根据国家标準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min,终凝应≤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rain,终凝应≤10h;白色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min,终凝应≤12h。
(4)水泥的标準稠度需水量。测定水泥性能指标时,需水量标準会使各项指标有可比性;水泥加水量的多少,也会对砂浆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水泥达到标準稠度的用水量因品种而异,硅酸盐水泥的标準稠度需水量为21%~28%,普通硅酸盐水泥为24%~28%,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为28%~32%,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26%~32%。以此作为水泥试验的依据,确保掌握水泥拌合料的需水量、凝结时间、施工性和安定性。
(5)水泥的使用与保管。水泥购进应检查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并应对水泥品种、标号、包装(散装水泥为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加以检验。应按不同生产厂的产品、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仓库中不应混存其他粉状材料,并应保持乾燥通风,严格防潮。水泥堆放要离开地面30em,四周距墙壁≥30cm,堆放高度不要超过10包。一般情况下存放3个月后的水泥强度约降低10%~20%,6个月后会降低15%~30%,因此规定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应做到现存现用或先存先用。
2.石灰。由石灰石(碳酸钙)经900~1:lOOl:的高温焙烧使碳酸钙分解而製得的块状材料,称为生石灰(块灰),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GAO),其次为氧化镁(MGO)。将生石灰(块灰)淋以适量的水,经过熟化作用后所得的粉末材料称为熟石灰,亦称水化石灰或消石灰。 (1)石灰的类别和适用範围。石灰是一种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钙质石灰、镁质石灰和硅质石灰等。按其使用状态,可分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膏。按熟化程度,又可分为快熟石灰(熟化速度≤lOmin)、中熟石灰(熟化速度lO~30Min)、缓熟石灰(熟化速度>30min)。此外,用电石(碳化钙)製取乙炔时产生的电石渣,其主要成分与熟石灰相同,故亦可作石灰的代用材料。
建筑生石灰主要是指以建筑生石灰为原料,经研磨所製得的建筑生石灰粉,按建材行业标準JC/T 480—92《建筑生石灰粉》的规定,其技术指标见表2.1—4。生石灰加水熟化生成粉末状消石灰(熟石灰),按建材行业标準JC/T 48l一92《建筑消石灰粉》的规定,其技术指标见表2.1 5。消石灰可用于生产硅酸盐製品或拌制三合土。将生石灰加入较多的水熟化为浆状的石灰膏,可作砌筑砂浆的塑化剂、用于墙麵粉白、拌制抹灰砂浆(石灰砂浆、水泥石灰膏混合砂浆、纸筋石灰浆等)。建筑生石灰经水化和加工製得的消石灰粉,其合格品可用于砌筑,其一等品可以使用于饰面或中间涂层。
……
(2)中层抹灰为找平层,主要起找平作用。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可以一次抹成,也可以分遍完成,所用材料通常与底层抹灰相同。
(3)面层抹灰为装饰层,对于以抹灰为饰面的工程施工,不论一般抹灰或装饰抹灰,其面层均是通过一定的操作工艺使表面达到规定的效果,起到饰面美化作用。
2.抹灰层的厚度。抹灰层必须採用分层分遍(道)涂抹,并应控制厚度。如若一次抹得太厚,由于内外收水快慢不同,灰浆面层即容易出现于裂、起鼓,以至脱落。各道(遍)抹灰的厚度,多是由基层材料、砂浆品种、工程部位、质量标準要求及施工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每遍厚度应符合表2.1—1的规定。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根据具体部位、基层材料和抹灰等级等要求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大于表2.1—2规定的数值。
2.1.3抹灰胶结材料
1.水泥。我国目前生产的水泥有60多种,但常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这五大品种水泥是根据水泥熟料中掺加混合材料的品种及掺量不同而划分的。
(1)水泥的品种。硅酸盐水泥俗称熟料水泥,不掺混合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系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少量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製成;矿渣硅酸盐水泥则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製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石膏製成;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製成。此外的水泥品种,均属于专用水泥。装饰装修工程常用的白水泥,即白色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铁含量少的白色硅酸盐熟料与适量石膏及混合材料粉磨而成的;彩色硅酸盐水泥是以白水泥熟料和优质白色石膏在粉磨过程中掺入颜料、外加剂(防水剂、保水剂、增塑剂、促硬剂等)共同粉磨而成的。其他可以用于砌筑砂浆和内墙抹面砂浆的还有砌筑水泥、複合硅酸盐水泥等。
(2)水泥的标号。水泥标号是水泥品质指标中的强度指标的表示,即用标準规定的方法製成1:2.5(水泥:标準砂)的砂浆试件在(20±2)℃的水中养护28d后的抗压强度来表示。例如425号水泥,其28d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42.5MPa;同时其抗折强度及3d或7d的抗压、抗折强度也不应低于其相应标号的规定数值。五大品种水泥及白水泥的标号分别为:
硅酸盐水泥——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普通硅酸盐水泥——325、425、525、625四个标号;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75、325、425、525、25五个标号。
其中425、525、625三个标号的水泥又有早强型水泥,其早期强度比一般同标号水泥高。早强型水泥在标号后加一个“R”符号,以示区别。
白色硅酸盐水泥的标号有:325、425、525、625四个,其强度指标要求不得低于表2.1—
3规定的数值。
(3)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水泥属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当水泥加入适量水调成水泥浆后,水泥中的矿物组成很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促使其变稠,浆体失去塑性但不具有强度的过程即为“凝结”,包括初凝和终凝;其强度随时间发展而提高,浆体逐渐变成坚硬的块状物质(水泥石),此过程称为“硬化”。这种凝结硬化过程同时与施工环境有关,尤以温度和湿度条件影响最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浆的凝结硬化越快,反之则慢。从理论上讲,当温度
根据国家标準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min,终凝应≤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rain,终凝应≤10h;白色硅酸盐水泥的初凝应;>~45min,终凝应≤12h。
(4)水泥的标準稠度需水量。测定水泥性能指标时,需水量标準会使各项指标有可比性;水泥加水量的多少,也会对砂浆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水泥达到标準稠度的用水量因品种而异,硅酸盐水泥的标準稠度需水量为21%~28%,普通硅酸盐水泥为24%~28%,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为28%~32%,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26%~32%。以此作为水泥试验的依据,确保掌握水泥拌合料的需水量、凝结时间、施工性和安定性。
(5)水泥的使用与保管。水泥购进应检查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并应对水泥品种、标号、包装(散装水泥为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加以检验。应按不同生产厂的产品、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仓库中不应混存其他粉状材料,并应保持乾燥通风,严格防潮。水泥堆放要离开地面30em,四周距墙壁≥30cm,堆放高度不要超过10包。一般情况下存放3个月后的水泥强度约降低10%~20%,6个月后会降低15%~30%,因此规定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应做到现存现用或先存先用。
2.石灰。由石灰石(碳酸钙)经900~1:lOOl:的高温焙烧使碳酸钙分解而製得的块状材料,称为生石灰(块灰),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GAO),其次为氧化镁(MGO)。将生石灰(块灰)淋以适量的水,经过熟化作用后所得的粉末材料称为熟石灰,亦称水化石灰或消石灰。 (1)石灰的类别和适用範围。石灰是一种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钙质石灰、镁质石灰和硅质石灰等。按其使用状态,可分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膏。按熟化程度,又可分为快熟石灰(熟化速度≤lOmin)、中熟石灰(熟化速度lO~30Min)、缓熟石灰(熟化速度>30min)。此外,用电石(碳化钙)製取乙炔时产生的电石渣,其主要成分与熟石灰相同,故亦可作石灰的代用材料。
建筑生石灰主要是指以建筑生石灰为原料,经研磨所製得的建筑生石灰粉,按建材行业标準JC/T 480—92《建筑生石灰粉》的规定,其技术指标见表2.1—4。生石灰加水熟化生成粉末状消石灰(熟石灰),按建材行业标準JC/T 48l一92《建筑消石灰粉》的规定,其技术指标见表2.1 5。消石灰可用于生产硅酸盐製品或拌制三合土。将生石灰加入较多的水熟化为浆状的石灰膏,可作砌筑砂浆的塑化剂、用于墙麵粉白、拌制抹灰砂浆(石灰砂浆、水泥石灰膏混合砂浆、纸筋石灰浆等)。建筑生石灰经水化和加工製得的消石灰粉,其合格品可用于砌筑,其一等品可以使用于饰面或中间涂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