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法律拟制论》积极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拟制研究体系,涵括了法律拟制的概念、特徵、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法律拟制的法理证成与辨析,我国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规定梳理,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辨析,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转化犯、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及推定等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定规则和程式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刑法中法律拟制论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页数:344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法律出版社
- 作者:李振林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1865844, 9787511865847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刑法中法律拟制论》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振林,2013年6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青少年犯罪问题》杂誌社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曾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十余项课题。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言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创新之处
第一章法律拟制概论
第一节法律拟制的概念及特徵
一、法律拟制的概念
二、法律拟制的特徵
第二节法律拟制的类型
一、按逻辑可能性不同的分类
二、按拟制主体不同的分类
三、按所运用的法律领域不同的分类
第三节法律拟制产生的原因
一、应对客观事实的无限性
二、弥补法律自身的漏洞
三、维护法律稳定的需要
四、满足社会的特定需求
第二章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证成与辨析
第一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
一、立法技术的典型形式
二、刑事政策的贯彻路径
三、刑法经济的实现方式
四、罪刑均衡的目标引领
五、类比思维的刑法写照
第二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形成要件
一、基础性事实——法律拟制的前提
二、参照性法律——法律拟制的依据
第三节对刑法中法律拟制质疑的澄清
一、法律拟制的“威胁”
二、对法律拟制“正当性”质疑之辨析
第三章我国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规定梳理
第一节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法律拟制规定
一、浮动领土的规定
二、单位犯罪的规定
三、部分但书规定
四、特别累犯的规定
五、準自首的规定
六、特殊缓刑的规定
七、公共财产的规定
八、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
第二节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法律拟制规定
一、对客观行为的法律拟制
二、对犯罪主体的法律拟制
三、对主观方面的法律拟制
四、对其他对象的法律拟制
第四章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辨析
第一节注意规定的概念及特徵
一、注意规定的概念
二、注意规定的特徵
第二节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联繫与区别
一、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联繫
二、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区别
三、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的区分方法
第三节我国刑法中的注意规定梳理
一、提示需“明知”的注意规定
二、提示以共犯处断的注意规定
三、提示应数罪併罚的注意规定
四、提示按强姦罪论处的注意规定
五、提示依照职务犯罪论处的注意规定
六、提示依照特殊规定定罪处罚的注意规定
七、提示其他的注意规定
第五章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法律拟制与转化犯的关係辨析
一、转化犯的概念及特徵
二、法律拟制与转化犯的联繫和区别
第二节法律拟制与法定一罪的关係辨析
一、法律拟制与集合犯
二、法律拟制与结合犯
第三节法律拟制与处断一罪的关係辨析
一、法律拟制与连续犯
二、法律拟制与牵连犯
第四节法律拟制与推定的关係辨析
一、推定的概念及特徵
二、法律拟制与推定的联繫及区别
第六章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定规则及程式
第一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定规则
一、立法拟制原则
二、拟制相当性原则
三、刑法机能协调原则
四、拟制谦抑性原则
五、司法便捷原则
第二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特定立法程式
一、法律拟制的公众参与程式
二、法律拟制的立法说明程式
三、法律拟制的审查、解释及废止程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创新之处
第一章法律拟制概论
第一节法律拟制的概念及特徵
一、法律拟制的概念
二、法律拟制的特徵
第二节法律拟制的类型
一、按逻辑可能性不同的分类
二、按拟制主体不同的分类
三、按所运用的法律领域不同的分类
第三节法律拟制产生的原因
一、应对客观事实的无限性
二、弥补法律自身的漏洞
三、维护法律稳定的需要
四、满足社会的特定需求
第二章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证成与辨析
第一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
一、立法技术的典型形式
二、刑事政策的贯彻路径
三、刑法经济的实现方式
四、罪刑均衡的目标引领
五、类比思维的刑法写照
第二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形成要件
一、基础性事实——法律拟制的前提
二、参照性法律——法律拟制的依据
第三节对刑法中法律拟制质疑的澄清
一、法律拟制的“威胁”
二、对法律拟制“正当性”质疑之辨析
第三章我国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规定梳理
第一节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法律拟制规定
一、浮动领土的规定
二、单位犯罪的规定
三、部分但书规定
四、特别累犯的规定
五、準自首的规定
六、特殊缓刑的规定
七、公共财产的规定
八、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
第二节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法律拟制规定
一、对客观行为的法律拟制
二、对犯罪主体的法律拟制
三、对主观方面的法律拟制
四、对其他对象的法律拟制
第四章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辨析
第一节注意规定的概念及特徵
一、注意规定的概念
二、注意规定的特徵
第二节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联繫与区别
一、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联繫
二、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区别
三、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的区分方法
第三节我国刑法中的注意规定梳理
一、提示需“明知”的注意规定
二、提示以共犯处断的注意规定
三、提示应数罪併罚的注意规定
四、提示按强姦罪论处的注意规定
五、提示依照职务犯罪论处的注意规定
六、提示依照特殊规定定罪处罚的注意规定
七、提示其他的注意规定
第五章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法律拟制与转化犯的关係辨析
一、转化犯的概念及特徵
二、法律拟制与转化犯的联繫和区别
第二节法律拟制与法定一罪的关係辨析
一、法律拟制与集合犯
二、法律拟制与结合犯
第三节法律拟制与处断一罪的关係辨析
一、法律拟制与连续犯
二、法律拟制与牵连犯
第四节法律拟制与推定的关係辨析
一、推定的概念及特徵
二、法律拟制与推定的联繫及区别
第六章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定规则及程式
第一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定规则
一、立法拟制原则
二、拟制相当性原则
三、刑法机能协调原则
四、拟制谦抑性原则
五、司法便捷原则
第二节刑法中法律拟制的特定立法程式
一、法律拟制的公众参与程式
二、法律拟制的立法说明程式
三、法律拟制的审查、解释及废止程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夫博士者,博学之士也。博士是中国学位层级之顶端,享有崇高的声誉和闪耀的荣光。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往往能够勤于积累,乐于求思,敢于创新,志于创造。博士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往往在导师的指导下与顶尖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博士生因此也成为知识界后续发展队伍的有力代表,体现着高度的智慧水準和深厚的学力素养。职是之故,法学博士教育作为整个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使命工作,意义重大,足堪旌表。对博士的培养,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学术地位和研究水平,也是衡量高校教育实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依照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对于社会、对于未来的贡献力等理念,全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风生水起。在上海市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工程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画等项目的支持下,我校研究生教育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法律助理项目、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研究生海外访学项目以及硕士学位论文系列选集《崇法集》、《缘法集》、《明法集》、《尚法集》、《鹿鸣集》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活跃了学术氛围,激发了创新意识,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华东政法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30多年来,深知深耕特色办学的重要性,也深知切合时代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办学的重要性。学校地处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国际大都市,得天之独厚,享世之繁华。我们深知,面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诱惑,面对纷至沓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熙攘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做些实际而扎实的学问,殊为不易。我们竭尽所能,努力让学校和师生沉静下来,不务虚渺,不事浮华。踏踏实实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华政浓郁的学术氛围,打造华政自己的学术品位、学术品牌和学术传统。我们既怀有千百年来读书人着书立说,传诸后叶的学术追求;也充满了造福神州,匡济天下的国士情怀。
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丛书,每年遴选若干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以期助推博士生学术发展,鼓励博士生精心治学。我们希望“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能够像一川清流,如一缕烛光,展现新时期学术青年的深思与创造,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事业注入自己的理想与力量!可以这样说,文库的每一本着作都满含着博士们的追求、志向与期望。这种志气和期望,体现着青年学子对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期许和信心,是博士们品德修养和科研底蕴的展现。他们将这种底蕴和情怀幻化为一种博大的嚮往,包含着对法治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并将其内化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正如彼得·德恩里科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博大的襟怀:通过法治来构建并维繫一个和谐社会,通过彼此努力和共同参与来解决社会冲突。这不仅是我们的襟怀,也是我们寻求的生活方式”。
我们亦希望,法治精神及其行为方式,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在普通大众中,法治理念得到实质性的继受与发扬。个体行为合乎法律之要求,践行法治之内涵,这不仅是法律人的準则,同时也成为社会中每一位公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下至民间,上至庙堂,黎元众生,皆从法治,悉受既定规则之约束,按序行事。我们想,这可能就是法治理念实践的最终境界吧。
当然,我们也深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怀崇高的理念,欲将之付诸实行,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故此,我们希望文库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起点。有言道“从来新人有新路,学术新作亦空灵”,我们衷心地希望,文库能够让法学之声在黄浦江畔唱响,亦有助于法治精神在神州大地上传扬。
是为序。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
2014年4月
近年来,依照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对于社会、对于未来的贡献力等理念,全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风生水起。在上海市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工程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画等项目的支持下,我校研究生教育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法律助理项目、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研究生海外访学项目以及硕士学位论文系列选集《崇法集》、《缘法集》、《明法集》、《尚法集》、《鹿鸣集》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活跃了学术氛围,激发了创新意识,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华东政法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30多年来,深知深耕特色办学的重要性,也深知切合时代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办学的重要性。学校地处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国际大都市,得天之独厚,享世之繁华。我们深知,面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诱惑,面对纷至沓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熙攘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做些实际而扎实的学问,殊为不易。我们竭尽所能,努力让学校和师生沉静下来,不务虚渺,不事浮华。踏踏实实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华政浓郁的学术氛围,打造华政自己的学术品位、学术品牌和学术传统。我们既怀有千百年来读书人着书立说,传诸后叶的学术追求;也充满了造福神州,匡济天下的国士情怀。
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丛书,每年遴选若干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以期助推博士生学术发展,鼓励博士生精心治学。我们希望“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能够像一川清流,如一缕烛光,展现新时期学术青年的深思与创造,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事业注入自己的理想与力量!可以这样说,文库的每一本着作都满含着博士们的追求、志向与期望。这种志气和期望,体现着青年学子对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期许和信心,是博士们品德修养和科研底蕴的展现。他们将这种底蕴和情怀幻化为一种博大的嚮往,包含着对法治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并将其内化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正如彼得·德恩里科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博大的襟怀:通过法治来构建并维繫一个和谐社会,通过彼此努力和共同参与来解决社会冲突。这不仅是我们的襟怀,也是我们寻求的生活方式”。
我们亦希望,法治精神及其行为方式,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在普通大众中,法治理念得到实质性的继受与发扬。个体行为合乎法律之要求,践行法治之内涵,这不仅是法律人的準则,同时也成为社会中每一位公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下至民间,上至庙堂,黎元众生,皆从法治,悉受既定规则之约束,按序行事。我们想,这可能就是法治理念实践的最终境界吧。
当然,我们也深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怀崇高的理念,欲将之付诸实行,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故此,我们希望文库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起点。有言道“从来新人有新路,学术新作亦空灵”,我们衷心地希望,文库能够让法学之声在黄浦江畔唱响,亦有助于法治精神在神州大地上传扬。
是为序。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