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计算机网路(第三版)(蔡皖东) 十一五

2019-04-09 06:11:04 百科
计算机网路(第三版)(蔡皖东) 十一五

计算机网路(第三版)(蔡皖东) 十一五

《计算机网路(第三版)(蔡皖东) 十一五》是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皖东。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第三版)(蔡皖东) 十一五
  • 作者:蔡皖东
  • ISBN:978-7-5606-1820-3
  • 定价:27.2元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2004年出版的《计算机网路》(第二版)本科生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从2000年出版第一版至今,本书共印刷了10次,深受读者的欢迎,被教育部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由于计算机网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因此,为了反映近年来计算机网路技术中出现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路教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地调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很有必要。修订后的教材仍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特点,同时更加注重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共分11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路概论、网路体系结构、广域网技术、区域网路技术、TCP/IP协定、IP v6协定、移动IP技术、组播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网路管理技术和网路系统构造等内容。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路套用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和网路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路概论 1
1.1 引言 1
1.2 传输介质 2
1.2.1 有线介质 2
1.2.2 无线介质 4
1.3 拓扑结构 4
1.3.1 星形结构 5
1.3.2 环形结构 6
1.3.3 汇流排形结构 6
1.4 数据传输技术 7
1.4.1 数据编码技术 7
1.4.2 数据传输方式 11
1.4.3 多路复用技术 12
1.4.4 通信操作模式 14
1.4.5 通信同步方式 15
1.4.6 差错处理技术 16
1.5 数据交换技术 17
1.5.1 电路交换 18
1.5.2 报文交换 19
1.5.3 分组交换 20
1.5.4 数据交换技术小结 21
1.6 网路体系结构与标準化 21
1.6.1 ISO/OSI参考模型 22
1.6.2 IEEE 802标準 24
1.6.3 ITU建议 24
1.6.4 TCP/IP协定 25
习题 25
第2章 网路体系结构 27
2.1 引言 27
2.2 物理层 27
2.2.1 物理层接口标準 28
2.2.2 物理层接口标準举例 29
2.2.3 数据机技术 31
2.2.4 数字用户线路技术 34
2.3 数据链路层 36
2.3.1 HDLC规程 37
2.3.2 流量控制算法 41
2.3.3 差错控制算法 44
2.4 网路层 47
2.4.1 数据传输服务 47
2.4.2 路由选择算法 48
2.4.3 拥塞控制算法 56
2.5 传输层 58
2.5.1 数据传输服务 59
2.5.2 建立连线 59
2.5.3 释放连线 60
2.5.4 流量控制 61
2.5.5 多路复用 62
2.6 套用层 62
习题 63
第3章 广域网技术 65
3.1 引言 65
3.2 分组交换网 65
3.2.1 X.25分组交换网的体系结构 66
3.2.2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 71
3.2.3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72
3.3 帧中继网 76
3.3.1 帧中继网的体系结构 77
3.3.2 帧中继网的组成与用户接入形式 79
3.3.3 帧中继业务与套用 80
3.4 ISDN 81
3.4.1 ISDN的体系结构 81
3.4.2 ISDN业务与套用 84
3.5 ATM网 85
3.5.1 ATM网的体系结构 86
3.5.2 ATM网的组成与套用 92
3.6 无线通信网 99
3.6.1 第1代移动通信系统 100
3.6.2 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 100
3.6.3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 101
3.7 网路互连 103
3.7.1 网路互连模式 103
3.7.2 路由器技术 104
3.8 Internet 106
3.8.1 Internet简介 106
3.8.2 Internet主要网路 107
3.8.3 Internet接入方式 108
习题 109
第4章 区域网路技术 111
4.1 引言 111
4.2 LLC协定 113
4.3 乙太网 115
4.3.1 介质访问控制协定 115
4.3.2 10 Mb/s Ethernet 119
4.3.3 100 Mb/s Ethernet 125
4.3.4 Gigabit Ethernet 128
4.3.5 10 Gigabit Ethernet 130
4.3.6 全双工乙太网 130
4.4 令牌环网 131
4.4.1 介质访问控制协定 132
4.4.2 物理层规範 135
4.4.3 网路组成技术 135
4.5 FDDI网 137
4.5.1 介质访问控制协定 137
4.5.2 物理层规範 139
4.5.3 站管理功能 142
4.5.4 网路组成技术 142
4.6 100VG-AnyLAN网 143
4.6.1 介质访问控制协定 143
4.6.2 物理层规範 145
4.6.3 网路组成技术 146
4.7 无线区域网路 146
4.7.1 扩频通信技术 147
4.7.2 802.11无线区域网路 149
4.7.3 蓝牙技术 154
4.8 交换式网路 157
4.8.1 交换机技术 158
4.8.2 虚拟网技术 159
4.8.3 交换网路组成技术 161
4.9 区域网路互连 162
4.9.1 中继器 162
4.9.2 网桥 163
习题 165
第5章 TCP/IP协定 167
5.1 引言 167
5.2 网路接口 168
5.3 网际层 168
5.3.1 IP协定 168
5.3.2 ARP协定和RARP协定 174
5.3.3 ICMP协定 175
5.4 传送层 178
5.4.1 TCP协定 178
5.4.2 UDP协定 183
5.4.3 传送层连线埠 184
5.5 套用层 186
5.5.1 DNS协定 186
5.5.2 HTTP协定 190
5.5.3 FTP协定 193
5.5.4 Telnet协定 195
5.5.5 电子邮件协定 196
习题 199
第6章 IP v6协定 201
6.1 引言 201
6.2 IP v6协定简介 202
6.2.1 IP v6的报头格式 202
6.2.2 ICMP v6 204
6.2.3 MLD协定 204
6.2.4 ND协定 206
6.3 IP v6地址 207
6.3.1 IP v6地址的表示 207
6.3.2 单播地址 208
6.3.3 组播地址 210
6.3.4 任播地址 211
6.3.5 IP v6地址的分配 211
6.4 IP v6地址的自动配置 212
6.5 IP v6路由器 214
6.6 IP v6的安全机制 215
6.7 IP v6的QoS支持机制 216
6.8 IP v6的移动IP支持功能 216
6.9 IP v6套用举例 217
6.9.1 Win IP v6 217
6.9.2 IP v6的配置方法 218
6.9.3 IP v6的网路实验 227
6.9.4 IP v6的网路套用 232
6.9.5 Win IP v6工具 232
习题 237
第7章 移动IP技术 239
7.1 引言 239
7.2 移动IP v4技术 239
7.2.1 移动IP v4技术的基本原理 239
7.2.2 移动IP v4协定的机制 241
7.3 移动IP v6技术 243
7.3.1 移动IP v6技术的基本原理 243
7.3.2 移动IP v6协定的机制 244
7.4 移动IP技术的套用 246
7.4.1 移动IP技术的套用类型 246
7.4.2 移动IP与无线通信的关係 249
习题 249
第8章 组播技术 250
8.1 引言 250
8.2 IP组播技术 251
8.2.1 IP组播的基本概念 251
8.2.2 IP组播组管理协定 252
8.2.3 IP组播路由协定 253
8.2.4 IP v6组播技术 256
8.3 套用层组播技术 257
8.3.1 套用层组播的基本概念 257
8.3.2 套用层组播协定 257
习题 261
第9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 262
9.1 引言 262
9.2 网路服务质量 263
9.3 DiffServ协定 264
9.4 RSVP协定 267
9.4.1 综合服务 268
9.4.2 RSVP报文格式 269
9.4.3 传送者的Path报文 269
9.4.4 接收者的Resv报文 271
9.4.5 路由器的RSVP处理 271
9.5 MPLS协定 273
9.5.1 MPLS网路体系 274
9.5.2 基于MPLS的QoS技术 275
9.5.3 基于MPLS的VPN技术 277
9.6 RTP协定 278
9.6.1 RTP报文格式 278
9.6.2 基于RTP的频宽控制方法 279
9.7 分散式多媒体套用——IP电话 281
9.7.1 分散式多媒体套用的特点 281
9.7.2 IP电话的基本原理 282
9.7.3 IP电话系统的组成 283
9.7.4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284
习题 288
第10章 网路管理技术 290
10.1 引言 290
10.2 网路管理功能 291
10.3 SNMP网路管理体系 294
10.3.1 SNMP协定及报文格式 294
10.3.2 管理信息协定 297
10.3.3 SNMP管理实现技术 299
10.3.4 SNMP v2协定 301
10.3.5 SNMP v3协定 305
10.3.6 RMON协定 305
10.4 网路管理系统结构 307
10.5 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308
10.5.1 WBEM规範 309
10.5.2 Web管理解决方案 311
习题 313
第11章 网路系统构造 314
11.1 引言 314
11.2 网路作业系统 314
11.2.1 网路系统模型 315
11.2.2 网路通信环境 316
11.2.3 网路安全性措施 317
11.2.4 网路可靠性措施 319
11.2.5 网路服务功能 321
11.2.6 网路管理功能 322
11.3 网路系统建立 324
11.4 Web服务系统 325
11.4.1 Web伺服器的建立 325
11.4.2 Web伺服器的管理 327
11.4.3 Web伺服器的安全措施 328
11.4.4 HTML网页製作 328
习题 334
索引 336
参考文献 342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