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腾讯360之争

2019-11-17 14:01:57 百科
腾讯360之争

腾讯360之争

奇虎360与腾讯间的纠葛由来已久,被业界形象地称为“3Q大战”。这源于2010年双方“明星产品”之间的“互掐”。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蒐集QQ软体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体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体,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体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网际网路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

双方互诉三场,奇虎360已败诉。其中奇虎360诉腾讯公司垄断案尤为引人注目,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判定:认定腾讯旗下的QQ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驳回奇虎360的抗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该判决为网际网路领域垄断案树立了司法标桿。

这起被称为“网际网路反不正当竞争第一案”的案件,是迄今为止网际网路行业诉讼标的额最大、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多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首例网际网路反不正当竞争案,案件本身引发了行业、用户和法律界各方的关注。有行业人士认为,诉讼本身就促进了中国网际网路企业创新生态的营造,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与竞争。

持续四年之久的“3Q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事件背景

腾讯QQ和奇虎360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体。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网际网路各个领域。
奇虎360是以安全闻名的企业。其360安全卫士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以很短的时间,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体。
根据官方数据,截止2012年,腾讯即时通讯服务的活跃账户数达6.125亿。凭藉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天然的客户端资源,腾讯也逐步将业务延伸到网际网路的诸多领域,网路游戏、新闻门户、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影音、播放等等,均抢下较大的市场优势,让人不得不感叹腾讯的扩张力之大。
360公司于2006年7月推出主打网际网路安全的"360安全卫士"软体,不到一年即成为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体。据官方数据,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网际网路用户,成为国内第二大桌面客户端软体。以该客户端为基础,360延伸出免费防毒软体、浏览器等产品,均获得了成功。
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网际网路之战。

事件发展

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2010年,腾讯推出QQ医生1.0 Beta版本,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作为查杀盗号木马的小工具。随后QQ医生3.2推出,界面及功能酷似360,同时宣布赠送诺顿防病毒软体半年试用。之后QQ医生利用春节期间强行推广。
敏感的360很快意识到QQ医生的威胁,一些正在休假的员工被紧急召回以应对这起突发事件。360快速反应,加上QQ医生本身产品并不成熟就匆忙上阵,很多用户陆续卸载QQ医生,其市场份额也快速降至10%以下。360成为此次交锋的胜利者。
第二阶段
2010年5月31日,腾讯悄然将QQ医生悄然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新版软体将QQ医生和QQ软体管理合二为一,增加了云查杀木马、清理外挂程式等功能,涵盖了360安全卫士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极其类似,腾讯这招让360和金山措手不及。
周鸿祎在微博上扔出40多条讯息,自爆360与金山的多年积怨,金山随即强烈回应。两家公司随后互诉对方,口水战诉讼战不止。就在这时,腾讯的出手让360措手不及。周鸿祎在接受专访时,建议腾讯应该加大投入解决QQ内部安全问题。
第三阶段
2010年中秋节期间,“QQ软体管理”和“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涵盖了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安全防护,系统维护和软体管理等功能,而这也是360安全卫士的主流功能。而凭藉着QQ庞大的用户基础,QQ电脑管家将直接威胁360在安全领域的生存地位。
2010年9月22日,网上陆续有网友反映,自己的桌面上突然多出了“QQ电脑管家”的图示,而且会在开机时自动启动。这是QQ继2010年春节强制安装QQ医生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强制安装。凭藉着QQ庞大的用户基础,QQ电脑管家将直接威胁360在安全领域的生存地位。
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曝光QQ的行为,并提示用户“某聊天软体”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档案和数据。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
第四阶段
2010年10月14日,针对360隐私保护器曝光QQ偷窥用户隐私事件,腾讯正式宣布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法院已受理此案。
针对腾讯起诉,360随即回应三点,表示将提起反诉。在回应中,360称“各界对腾讯提出的质疑,腾讯一直迴避窥探用户隐私,这时候起诉360,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迴避外界质疑”。
第五阶段
2010年10月27日,腾讯刊登了《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声明由腾讯、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公司联合发布。要求主管机构对360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360恶意对用户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
2010年10月29日,360公司推出一款名为"360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360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包括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档案、防止木马盗取QQ以及给QQ加速,过滤广告等功能。72小时内下载量突破2000万,并且不断迅速增加。腾讯对此作出强烈说明,称360扣扣保镖是“外挂”行为。
第六阶段
2010年11月3日傍晚6点,腾讯公开信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体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体,倡导必须卸载360软体才可登入QQ,这是360与腾讯一系列争执中,腾讯方面迄今为止最激烈的行动。此举引发了业界震动,网友愤怒,业内认为,腾讯这招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据360CEO周鸿祎称被迫卸载的360软体用户达到6000万。
腾讯致网友的一封信腾讯致网友的一封信
2010年11月3日晚上9点左右,360公司对此发表回应“保证360和QQ同时运行”,随后360公司“扣扣保镖”软体在其官网悄然下线,4日360发表公开信称:愿搁置争议,让网路恢复平静,360扣扣保镖正式下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下,QQ已与360开始恢复兼容。2010年11月4日上午,360公司发出弹窗公告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请求用户卸载。此举似乎有了和解的迹象。
召回扣扣保镖召回扣扣保镖
第七阶段
副总裁刘峻证实,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和公安部已经介入此事,4日分别找到两家公司问询。
2010年11月5日上午,工信部、网际网路协会等部门开会讨论此事的应对方案。政府部门已经介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双方不再纷争。知情人称,360方面也在此形势下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软体。两家公司不得再发布煽动此事的新闻和讯息。
360公开信360公开信
第八阶段
奇虎360于2010年11月10日宣布QQ和360已经恢复兼容,并在官方网站发布名为《QQ和360已经恢复兼容 感谢有您!》的公告,感谢广大用户对360软体的支持,公布了有关部门的联繫方式,提醒用户若发现二者软体若出现冲突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腾讯公司于2010年11月21日发布名为《和你在一起》的致歉信。双方冲突在工信部的介入下正式化解。
第九阶段
2010年11月11日下午,新浪公司与MSN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宣布,新浪与MSN中国完成战略合作协定签署,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係。根据合作协定,新浪与MSN将在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涵盖微博、部落格、即时通讯、资讯内容、无线等方面。

双方态度

腾讯方面
装360就别想用QQ
“这场战斗还将持续,我们坚信必将赢得用户的支持,打赢这场战斗。”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
根据腾讯发出的公开信,之所以做出服务变动的决定,是因为考虑到QQ账户的安全问题,腾讯表示,360强制推广外挂扣扣保镖,该软体改变了QQ的安全模组,导致了QQ失去相关功能。腾讯认为,在360软体运行环境下,腾讯无法保障QQ账户安全,所以,腾讯终于决定,在360停止推广扣扣保镖之前,如果用户需要运行360软体,则无法使用QQ。这个决定很快引起了网民震惊。2010年11月3日晚的新浪微博几乎快被这个讯息和相关评论淹没了。
不过记者发现,截至2010年11月3日9点,记者电脑中的360和QQ依然可以一起运行。对于何时执行“在装有360软体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体”的举措,腾讯表示,“目前行动正在展开中。”
而事件演变到2010年11月3日晚11点30分时,针对与360公司纠纷一事,腾讯公司公布了三项和解条件:
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衊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
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体,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
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我们呼吁360痛改前非,承诺给用户一个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使用QQ和其他合法软体。”
360方面
扣扣保镖临时下线
“腾讯这个横行的霸权即使要倾轧过360的身躯,360也一定要让这个恶霸付出代价,这就是腾讯必须要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还给亿万用户。”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
面对腾讯的决绝,360方面很快做出反应,表示绝不会放弃,“会竭尽所能,让所有中国网民能安全、放心地同时使用360与QQ聊天”。360所採取的方式更令人吃惊,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表示,对腾讯的表态早有预案,同时推出了WEBQQ客户端软体保证用户顺畅聊天。实际上,这个客户端是给WEBQQ(QQ网页聊天版)做了一个“壳”,使用的还是QQ的服务,相当于一个由360齣品的QQ网页聊天快速通道,主动推广竞争对手的服务,这在此前的中国网际网路竞争中也见所未见。不过,这一亲密的主动创新没多久就遭到腾讯拒绝。WEBQQ客户端推出不到20分钟,腾讯就关闭了WEBQQ网站入口。web. qq. com及web2.qq. com两个网站均已跳转至“腾讯至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看来,腾讯对自己的决定十分坚决,只要使用360,就没法使用QQ,不可能兼容。
而到了2010年11月3日晚间9点左右,记者发现,在360官网的首页上,曾经惹恼腾讯的扣扣保镖悄悄消失,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360仍有希望与QQ达成和解。360方面解释称,突然发现与QQ存在技术冲突,不排除是QQ公司故意所为,为了不伤害用户体验和利益,决定将360扣扣保镖临时下线。昨晚9点30,360方面号召用户停用QQ三天,用行动来反抗腾讯QQ公司威胁用户。
起诉反诉
腾讯与360的“隐私大战”升级到对薄公堂。2010年10月14日晚间,腾讯公司宣布,已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法院已受理此案。360对此作出回应,称将提起反诉。“隐私门”风波始于360公司在2011年9月推出“360隐私保护器”之时。360声称,QQ存在各种窥视用户隐私的行为。腾讯公司当天低调回应其对腾讯QQ安全功能的误解。2010年10月11日,360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又一次暗示腾讯QQ软体“不够安全”。当晚,腾讯发表官方声明,严厉驳斥360 的指责,同时宣布将採取法律手段维权。

诉讼战

360诋毁腾讯案

起诉
2010年10月14日,针对360隐私保护器曝光QQ偷窥用户隐私事件,腾讯正式宣布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一审
2011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曾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为360捏造事实的行为损害了腾讯的竞争优势、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奇虎公司赔偿40万元。
二审
2011年9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腾讯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侵权案的终审判决结果:北京奇虎、奇智软体以及三际无限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三公司停止侵权;三家公司需要在本判决生效起30天内在360网站的首页及《法制日报》上公开发表声明以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腾讯经济损失40万元。

腾讯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

起诉
2011年8月,腾讯向广东高院提起诉讼,称奇虎360的“扣扣保镖”是打着保护用户利益的旗号,污衊、破坏和篡改腾讯QQ软体的功能,并通过虚假宣传,鼓励和诱导用户删除QQ软体中的增值业务外挂程式、禁止原告的客户广告,而将其产品和服务嵌入QQ软体界面,藉机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索赔1.25亿元。
一审
2013年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曾作出一审判决,奇虎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宣判结束后,奇虎公开发布声明,对判决结果表示非常遗憾,决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二审
201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这一案件。
2014年4月24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奇虎360的抗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奇虎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

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起诉
2012年11月,奇虎公司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控腾讯公司滥用其在即时通信软体及服务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5亿元。
一审
2013年3月28日,广东高院一审判决,腾讯不构成垄断,奇虎承担诉讼费79万元。这是国内首个在即时通讯领域对垄断行为作出认定的判决。
奇虎公司表示不服,向最高法提出抗诉,并索赔经济损失1.5亿元。
QQ医生升级到QQ电脑管家QQ医生升级到QQ电脑管家
二审
2013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开庭审理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此次庭审历时整整两天,截至庭审结束,抗诉人和被抗诉人仍然互不相让,均坚持各自诉讼请求。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庭审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以电视直播、广播连线、网路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直播庭审过程,引发社会关注。据悉,这是首次以“全媒体”形式对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的民事案件进行报导,是最高人民法院努力推进司法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最新举措。
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对奇虎360诉腾讯公司垄断案进行终审宣判。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判定:认定腾讯旗下的QQ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驳回奇虎360的抗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
持续四年之久的“3Q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据了解,这起被称为“网际网路反不正当竞争第一案”的案件,是迄今为止网际网路行业诉讼标的额最大、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多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首例网际网路反不正当竞争案。

案情摘要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公司)、奇智软体(北京)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29日发布扣扣保镖软体,对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合称腾讯公司)的QQ软体及其服务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2010年11月3日,腾讯公司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在装有360软体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体。11月4日,奇虎公司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软体。同日,360安全中心亦宣布,QQ和360软体已经实现了完全兼容。2010年9月,腾讯QQ即时通信软体与QQ软体管理一起打包安装,安装过程中并未提示用户将同时安装QQ软体管理。2010年9月21日,腾讯公司发出公告称,正在使用的QQ软体管理和QQ医生将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奇虎公司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控腾讯公司滥用其在即时通信软体及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请求判令腾讯公司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赔偿奇虎公司经济损失1.5亿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奇虎公司的诉讼请求,但并未明确界定本案相关商品市场的具体範围。奇虎公司不服,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抗诉、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并非在任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中均必须明确而清楚地界定相关市场;即使不明确界定相关市场,也可以通过排除或者妨碍竞争的直接证据对被诉经营者的市场地位及被诉垄断行为可能的市场影响进行评估。作为界定相关市场的一种分析思路,假定垄断者测试(HMT)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假定垄断者测试,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产品差异化非常明显且质量、服务、创 新、消费者体验等非价格竞争成为重要竞争形式的领域,採用数量不大但有意义且并非短暂的价格上涨(SSNIP)的方法则存在较大困难;此时可以採取该方法的变通形式,例如基于质量下降的假定垄断者测试。市场份额只是判断市场支配地位的一项比较粗糙且可能具有误导性的指标,其在认定市场支配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即使初步认定被诉经营者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仍可以进一步分析被诉垄断行为对竞争的影响效果,以检验关于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正确与否。

各界反应

媒体报导

2010年11月4日,今日早报:“腾讯逼迫用户封杀的是人心”
2010年11月4日,金山安全和卡巴斯基分别宣布对自己的防毒软体产品免费一年。
2010年11月4日,人人网推出“QQ劝架补丁 V1.0”同时为人人桌面添加广告词“下载人人桌面(兼容QQ、360,聊天没压力)”
2010年11月4日,人民日报:《警惕“水军”炮製网路“民意”》
2010年11月4日,胡钢律师:腾讯未尊重网民选择权 可调查其垄断
2010年11月5日,瑞星证实扣扣保镖藏后门 可骗QQ用户备份信息。
2010年11月5日,金山、傲游、可牛、百度、腾讯五厂商宣布如果360一意孤行,坚持欺骗和绑架用户,五大厂商将选择不兼容360系列软体。
2010年11月5日,华西都市报:“腾讯盟友不兼容360的时间尚未确定”
2010年11月5日,天府早报:“成都50网民欲起诉腾讯逼迫用户的行为”11月8日,北京晨报:“千余QQ用户加入集体维权 申请对腾讯反垄断调查”
2010年11月8日,南都社论:“腾讯对决360是违背网路精神的恶斗”
2010年11月8日,新快报(广州):“腾讯就不準备给用户一个真诚说法?”

同行态度

2010年10月27日,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等公司联合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2010年11月3日,搜狐CEO张朝阳:“腾讯将抄袭和垄断做到极致”
2010年11月5日,鑒于360与QQ恢复兼容,人人网停止为“QQ劝架补丁 V1.0”提供下载。
2010年11月5日晚,搜狐CEO张朝阳否认搜狗将参与联名不兼容360行动。

网友热议

360和QQ都是我喜欢的,他们吵架了我怎幺办?
“防毒软体多,360有东西可以替代,QQ用了这幺多年了,谁能替代呢?”,“我觉得腾讯应该选择符合自身形象与责任的更大度的做法。”,“受不了了,你们公司之间通过法律斗吧,还我们个安静的网路!”,“企业之间的竞争矛盾到最后受苦的是普通用户,咱们的那些‘相关部门’都跑哪去了?这事没人管,就由着他们这样不正当竞争吗?”
怎幺办? 最后的赢家不会是用户。
实际上用户希望他们和解。
在以往历次网际网路软体的竞争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软体之间的技术斗争,即互相卸载、干扰,让用户的电脑变成软体公司竞争的战场。
腾讯此次的决定,已经在竭力避免这种后果,但二选一的局面,也着实让很多用户难以抉择。
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目前看来,无论是谁,都不会是用户。

专家观点

对该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网际网路周刊》主编姜奇平表示,QQ和360应该对自己的用户负责,消费者应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软体。
“以往在国外网际网路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评价腾讯和360之间的争斗,需要判断他们是存在技术上的冲突还是商业上的冲突。前几天,360针对QQ推出扣扣保镖,腾讯认为360对QQ软体存在恶意,从腾讯的角度看,技术上的冲突也成立。如果是商业上的冲突,我建议还是协商解决,腾讯和360应该对自己的用户负责,消费者应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软体。”姜奇平说。而对于网际网路的发展,姜奇平认为,“网际网路发展到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状况也不可避免,但我主张中国的网际网路企业应该有良性竞争,合作共赢。”
卸载了360,谁来保证我们电脑的安全?不用QQ,我们聊天怎幺办?某网站资深编辑对360和QQ两家企业互不兼容的交锋提出了问题。两虎相争,用户倒霉。“对于如此多的QQ付费用户,腾讯让他们说不用就不用?360公司虽有不妥之处,但腾讯应该考虑用户的权益。”
360隐私保护器检测到QQ窥视扫描360隐私保护器检测到QQ窥视扫描
网路行销分析师苏笛康先生对“3Q大战”的解读相对中立,指出3Q大战凸显了网民的劣势地位,批评两家公司强迫用户进行选择,“整个过程中,网民没有任何抵制和制裁的能力”,“想要改变网民的弱势地位,就必须做到两点:网民呼声的正常化和网际网路公司的去垄断化”,并预言“只要网民还处在劣势地位,类似的网际网路战争还会以各种形式出现”。

主要意义

将为网际网路领域垄断案树司法标桿
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法宣判后,引发舆论关注。对于外界有关腾讯市场支配地位的疑问,参加旁听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盛杰民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很多人认为,市场份额多就是垄断,其实不然,要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要考虑很多因素。”
在盛杰民看来,最高法的宣判“特别慎重”,不轻易认定某一方存在违法行为,并从法律和事实上进行充分说明,这一点值得肯定。
“最高法并没有明确认定腾讯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是‘认为本案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被抗诉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盛杰民举例说。
盛杰民指出,作为最高法审理的第一起垄断案件,这将为以后审判案件和行政执法树立比较好的典型範例,“也就是说,通过竞争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这是合法的、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滥用这个地位?今天的宣判,在法律上对此作出很好的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达7.4万字的判决书中,最高法详细阐述了网际网路领域反垄断法意义上相关市场界定标準、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準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分析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问题,明确了反垄断法律适用的多个重要裁判标準。
“总体来看,今天的判决特别专业化,应该说,可以向世界显示中国反垄断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盛杰民说。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网际网路领域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在国际上也较为少见。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所阐述的法律适用标準在国际上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事件反思

应在技术创新、服务质量上多下功夫
该案涉诉双方均为中国网际网路领域中的领军公司,双方之间爆发多起诉讼,被舆论称为“3Q大战”。
宣判后,腾讯方面表示,这对规範网际网路有序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保护那些通过自主创新做大做强的企业。奇虎360方面则表示,对最终结果表示遗憾,但尊重法院终审判决。反垄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这本身就促进了中国网际网路企业创新生态的营造。
因此,随着今日的终审宣判,奇虎360和腾讯公司历时4年的互诉大战最终尘埃落定。
“竞争并不是非要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双赢的。”盛杰民呼吁,双方应在技术创新、服务质量上多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