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协定 》是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尚凤军。全书共分为10章,以全新的视野、翔实的资料,深刻阐述了无线感测器网路领域的一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工程套用开发的设计方法。
基本介绍
- 书名: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协定
- 作者:尚凤军
- ISBN:9787121137099
- 类别:图书 > 科技 > 电子与通信
- 页数:219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协定》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无线感测器网路协定的设计及感测器网路数据融合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研究了无线感测器网路的路由协定、数据融合算法及水下路由通信算法。《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协定》中大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协定》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感测器网路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第1章,介绍感测器网路的体系结构、与其关係密切的无线短距离通信标準等。
第二部分是感测器网路协定及感测器网路通信算法研究,包括第2~8章,介绍具有能量效率的通信协定、具有QoS机制的通信协定、水下通信协定及数据融合技术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感测器网路相关技术及其套用,包括第9、10章,介绍物联网、云计算及超宽频技术等,同时列举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套用。
目录
第1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概述
1.1 引言
1.2 无线感测器网路介绍
1.2.1 无线感测器网路体系结构
1.2.2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1.2.3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套用
1.3 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算法
1.3.1 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算法研究的主要思路
1.3.2 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算法的分类
1.3.3 无线感测器网路QoS路由算法研究的基本思想
1.3.4 无线感测器网路QoS路由算法研究的分类
1.3.5 平面路由的主流算法
1.3.6 分簇路由的主流算法
1.4 ZigBee技术
1.4.1 ZigBee技术的特点
1.4.2 ZigBee协定框架
1.4.3 ZigBee的网路拓扑结构
1.5 无线感测器安全研究
1.5.1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安全需求
1.5.2 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的研究进展
1.5.3 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的研究方向
1.6 水下感测器网路
1.7 无线感测器网路定位
1.7.1 存在的问题
1.7.2 性能评价
1.7.3 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
1.7.4 非测距定位算法
1.7.5 移动节点定位
第2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分散式能量有效非均匀成簇算法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工作
2.2.1 单跳成簇算法
2.2.2 多跳成簇算法
2.3 DEEUC成簇路由算法
2.3.1 网路模型
2.3.2 DEEUC成簇算法
2.3.3 候选簇头的产生
2.3.4 估计平均能量
2.3.5 最终簇头的产生
2.3.6 平衡簇头区节点能量
2.3.7 算法分析
2.4 仿真和分析
2.5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分簇多跳能量均衡路由算法
3.1 无线传输能量模型
3.2 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策略研究
3.2.1 平面路由
3.2.2 单跳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3.2.3 多跳层次路由算法研究
3.3 LEACH-L算法
3.3.1 LEACH-L的改进思路
3.3.2 LEACH-L算法模型
3.3.3 LEACH-L描述
3.4 LEACH-L的分析
3.5 实验仿真
3.5.1 评价参数
3.5.2 仿真环境
3.5.3 仿真结果
3.6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3.6.1 总结
3.6.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生成树的无线感测器网路分簇通信协定
4.1 引言
4.2 无线传输能量模型
4.3 基于时间延迟机制的分簇算法(CHTD)
4.3.1 CHTD的改进思路
4.3.2 CHTD簇头的产生
4.3.3 CHTD簇头数目的确定
4.3.4 CHTD最优簇半径
4.3.5 CHTD描述
4.3.6 CHTD的特性
4.4 CHTD簇数据传输研究
4.4.1 引言
4.4.2 改进的CHTD算法(CHTD-M)
4.4.3 CHTD-M的分析
4.5 仿真分析
4.5.1 生命周期
4.5.2 接收数据包量
4.5.3 能量消耗
4.5.4 负载均衡
4.6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4.6.1 总结
4.6.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自适应蚁群系统的感测器网路QoS路由算法
5.1 引言
5.2 蚁群算法
5.3 APAS算法的信息素自适应机制
5.4 APAS算法的挥发係数自适应机制
5.5 APAS算法的QoS改进参数
5.6 APAS算法的信息素分发机制
5.7 APAS算法的定向广播机制
5.8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8.1 仿真环境
5.8.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9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5.9.1 总结
5.9.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簇头选择算法
6.1 引言
6.2 LEACH NEW算法
6.2.1 网路模型
6.2.2 LEACH NEW簇头选择机制
6.2.3 簇的生成
6.2.4 簇头间多跳路径的建立
6.3 仿真实现
6.4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章 水下无线感测网路中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协定
7.1 引言
7.2 相关工作
7.3 网路模型
7.3.1 问题的数学描述
7.3.2 网路模型
7.4 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协定
7.4.1 基于向量转发协定的分析
7.4.2 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算法
7.5 仿真实验
7.5.1 仿真环境
7.5.2 仿真分析
7.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8.1 引言
8.2 节能路由算法
8.2.1 平面式路由算法
8.2.2 层状式路由算法
8.3 数据融合模型
8.3.1 数据融合系统
8.3.2 LEACH簇头选择算法
8.3.3 簇内融合路径
8.3.4 环境设定和能耗公式
8.4 数据融合仿真
8.4.1 仿真分析
8.4.2 仿真结果分析
8.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相关技术
9.1 超宽频技术
9.1.1 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
9.1.2 空间传输容量大
9.1.3 多径分辨能力强
9.1.4 安全性高
9.1.5 定位精确
9.2 物联网技术
9.2.1 物联网原理
9.2.2 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9.3 云计算技术
9.3.1 SaaS软体即服务
9.3.2 公用/效用计算
9.3.3 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
9.4 认知无线电技术
9.4.1 传统的Ad-hoc方式中无线感测器网路的不足
9.4.2 在ZigBee无线感测器网路中的套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套用
10.1 军事套用
10.2 农业套用
10.3 环保监测
10.4 建筑套用
10.5 医疗监护
10.6 工业套用
10.6.1 工业安全
10.6.2 先进制造
10.6.3 交通控制管理
10.6.4 仓储物流管理
10.7 空间、海洋探索
10.8 智慧型家居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