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2009中国网路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报告对去年国区域网路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路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介绍
这份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路舆情指数体系(IRI)”,由中国传媒大学网路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谘询机构撰写。
内容
报告对2009年网路热点事件透视发现,在国家大事件中,舆论态度以正面评价为主;经济类话题容易成网路媒体兴奋点;反腐倡廉诉求成为网民重要呼声,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反腐维权的话语权;论坛、部落格讯息往往能引发轰动性效果,应对网路舆情的不同态度带来的结果也会迥异。 报告对2009年网路热点事件中的行政执法机关公信力分析称,媒体以及公众越来越倾向于给网路曝光的事件“贴标籤”,“发烧死”“躲猫猫”等都是类似情形。 报告重点分析了网民的关注结构。针对天涯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搜狐社区、中华网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等网路社区2009年前9个月相关板块的发帖情况进行跟蹤分析发现,在网民点击结构中,财经与国际分列第一、第二位,而在网民发帖结构中,国际趋于第二位,财经居于第五位。财经帖子吸引点击的能力强劲。 报告除了对当下网路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路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热点
由中国传媒大学网路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该报告称,当前社会实情与网路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案例研究显示:网民对重大社会事件网路舆情的贡献率为59%;在79%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媒体增加报导量具有推动作用。2009年发生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都是网民和媒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这一中国内地首份权威网路舆情指数报告披露,中国网民去年最关注的8大热点问题依次是:反腐倡廉、房价问题、就业问题、户籍制度、养老保险、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和交通安全问题。
从论坛发帖内容来看,房价成为最受百姓关注话题,帖子多为各地房价“涨落”的展示,网民普遍认为房价过高,舆论主要矛头指向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不尽人意,亟待改善。同时又有论坛提及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而高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报告对2009年网路热点事件透视发现,对国家大事件舆论态度以正面评价为主;经济类话题容易成网路媒体兴奋点;反腐倡廉诉求成为网民主要呼声,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反腐维权的话语权;论坛、部落格讯息往往能引发轰动性效果,应对网路舆情的不同态度带来的结果也会迥异,顺应民意可缓和舆情,如果回应欲盖弥彰则较事件本身更易引爆舆论。
对行政执法机关公信力分析称,媒体以及公众越来越倾向于给网路曝光的事件“贴标籤”,而对政府通报中所呈现的具体案情选择性失明。“发烧死”、“躲猫猫”等事件显示,舆论宁愿去塑造一个“发烧死”流行语,也不去体会政府的通报,这无疑是政府公信力流失的表现。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网路舆论质疑力量也有一定的盲目性。
报告认为,经济政策、政治议题、民生问题、腐败问题等都可能成为触发网路舆情的导火索,而网路恶炒和舆论失控是值得警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