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路及其关键技术》是2011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利。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通信网路及其关键技术
- 作者:赵利
- ISBN:9787118073317
- 定价:45.00元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6月1日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通信网路已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赵利编着的《现代通信网路及其关键技术》以当今主流技术为主,早期技术为线索,以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为基础,从各种通信网路的
技术背景和套用定位出发,着重介绍各种通信网路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典型设备和套用案例。
图书目录
第1 章通信网路与技术概述……………… 1
1.1通信与网路技术发展回顾………… 1
1.1.1通信网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1
1.1.2通信网路的发展与演进……… 2
1.2通信网路分类……………………… 4
1.3通信标準化及其组织……………… 5
1.3.1标準化的意义………………… 5
1.3.2主要标準化组织……………… 5
1.4通信网路的模型与结构…………… 8
1.4.1点到点通信与端到端通信………………………… 8
1.4.2通信网路的层次结构………… 9
1.5通信网路的技术基础及特点……… 9
1.5.1技术基础……………………… 9
1.5.2主要特点…………………… 10
1.6现代通信网路的发展……………… 12
1.6.1发展的动力………………… 12
1.6.2发展的趋势………………… 13
思考题…………………………………… 14
参考文献………………………………… 14
第2 章通信网路的技术基础……………… 15
2.1通信网的意义……………………… 15
2.2网路体系结构……………………… 16
2.2.1OSI 模型与分层协定………… 16
2.2.2通信网路的分层结构………… 21
2.3交换与路由………………………… 21
2.3.1交换技术…………………… 21
2.3.2路由选择方式……………… 23
2.4通信链路…………………………… 24
2.5业务与服务质量…………………… 26
2.5.1业务及分类………………… 26
2.5.2服务质量…………………… 28
2.6复用与定址方式…………………… 29
2.6.1多路复用…………………… 29
2.6.2定址与识别………………… 30
2.7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 31
2.7.1流量控制及其方式………… 31
2.7.2拥塞管理…………………… 31
2.8网路结构及接口…………………… 32
2.9汇聚、分段和重装操作…………… 34
2.10用户通信的可靠性管理………… 35
思考题…………………………………… 35
参考文献………………………………… 36
第3 章通信网路与技术回顾……………… 37
3.1PDH 数字型系与传输系统………… 37
3.1.1技术与套用背景…………… 37
3.1.2PDH 体系结构……………… 37
3.1.3基群(E1)的帧结构………… 38
3.1.4数字同步与复接…………… 39
3.1.5典型套用示例……………… 43
3.1.6PDH 技术存在的问题……… 44
3.2公众电话交换网…………………… 44
3.2.1PSTN 的基本概念…………… 44
3.2.2PSTN 的网路结构…………… 45
3.2.3PSTN 的关键技术…………… 47
3.3X.25 分组交换网………………… 50
3.3.1技术与套用背景…………… 50
3.3.2体系结构…………………… 51
3.4综合业务数字网路………………… 52
3.4.1技术与套用背景…………… 52
3.4.2N - ISDN 体系结构………… 53
3.4.3N - ISDN 的套用…………… 57
3.4.4N - ISDN 存在的问题………… 58
3.5帧中继(FR)技术………………… 58
3.5.2帧中继的体系结构………… 58
3.5.3帧中继的核心技术………… 62
3.5.4典型套用方案……………… 64
3.6数字同步网………………………… 65
3.6.1基本概念…………………… 65
3.6.2网同步方式………………… 65
3.6.3我国的数字同步网………… 66
3.7电信管理网………………………… 67
3.7.1基本概念…………………… 67
3.7.2系统构成…………………… 68
3.8七号信令系统……………………… 70
3.8.1信令的基本概念…………… 70
3.8.2SS7 的基本概念……………… 71
3.8.3SS7 体系结构………………… 71
3.8.4SS7 套用示例………………… 73
思考题…………………………………… 74
参考文献………………………………… 75
1.1通信与网路技术发展回顾………… 1
1.1.1通信网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1
1.1.2通信网路的发展与演进……… 2
1.2通信网路分类……………………… 4
1.3通信标準化及其组织……………… 5
1.3.1标準化的意义………………… 5
1.3.2主要标準化组织……………… 5
1.4通信网路的模型与结构…………… 8
1.4.1点到点通信与端到端通信………………………… 8
1.4.2通信网路的层次结构………… 9
1.5通信网路的技术基础及特点……… 9
1.5.1技术基础……………………… 9
1.5.2主要特点…………………… 10
1.6现代通信网路的发展……………… 12
1.6.1发展的动力………………… 12
1.6.2发展的趋势………………… 13
思考题…………………………………… 14
参考文献………………………………… 14
第2 章通信网路的技术基础……………… 15
2.1通信网的意义……………………… 15
2.2网路体系结构……………………… 16
2.2.1OSI 模型与分层协定………… 16
2.2.2通信网路的分层结构………… 21
2.3交换与路由………………………… 21
2.3.1交换技术…………………… 21
2.3.2路由选择方式……………… 23
2.4通信链路…………………………… 24
2.5业务与服务质量…………………… 26
2.5.1业务及分类………………… 26
2.5.2服务质量…………………… 28
2.6复用与定址方式…………………… 29
2.6.1多路复用…………………… 29
2.6.2定址与识别………………… 30
2.7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 31
2.7.1流量控制及其方式………… 31
2.7.2拥塞管理…………………… 31
2.8网路结构及接口…………………… 32
2.9汇聚、分段和重装操作…………… 34
2.10用户通信的可靠性管理………… 35
思考题…………………………………… 35
参考文献………………………………… 36
第3 章通信网路与技术回顾……………… 37
3.1PDH 数字型系与传输系统………… 37
3.1.1技术与套用背景…………… 37
3.1.2PDH 体系结构……………… 37
3.1.3基群(E1)的帧结构………… 38
3.1.4数字同步与复接…………… 39
3.1.5典型套用示例……………… 43
3.1.6PDH 技术存在的问题……… 44
3.2公众电话交换网…………………… 44
3.2.1PSTN 的基本概念…………… 44
3.2.2PSTN 的网路结构…………… 45
3.2.3PSTN 的关键技术…………… 47
3.3X.25 分组交换网………………… 50
3.3.1技术与套用背景…………… 50
3.3.2体系结构…………………… 51
3.4综合业务数字网路………………… 52
3.4.1技术与套用背景…………… 52
3.4.2N - ISDN 体系结构………… 53
3.4.3N - ISDN 的套用…………… 57
3.4.4N - ISDN 存在的问题………… 58
3.5帧中继(FR)技术………………… 58
3.5.2帧中继的体系结构………… 58
3.5.3帧中继的核心技术………… 62
3.5.4典型套用方案……………… 64
3.6数字同步网………………………… 65
3.6.1基本概念…………………… 65
3.6.2网同步方式………………… 65
3.6.3我国的数字同步网………… 66
3.7电信管理网………………………… 67
3.7.1基本概念…………………… 67
3.7.2系统构成…………………… 68
3.8七号信令系统……………………… 70
3.8.1信令的基本概念…………… 70
3.8.2SS7 的基本概念……………… 71
3.8.3SS7 体系结构………………… 71
3.8.4SS7 套用示例………………… 73
思考题…………………………………… 74
参考文献………………………………… 75
第4 章高速乙太网技术…………………… 76
4.1乙太网概述………………………… 76
4.1.1乙太网发展历程及其优越性……………………… 76
4.1.2乙太网的标準与分类………… 77
4.1.3网路拓扑与分层体系结构………………………… 78
4.2乙太网关键技术及设备…………… 79
4.2.1CSMA/ CD 协定……………… 80
4.2.2交换式乙太网……………… 81
4.2.3第三层交换………………… 81
4.2.4虚拟区域网路………………… 82
4.2.5乙太网互联设备…………… 84
4.3快速乙太网………………………… 88
4.3.1基于IEEE802.3u 的快速乙太网………………… 88
4.3.2基于IEEE802.12 的100VG - AnyLAN …………… 89
4.4千兆乙太网………………………… 90
4.5万兆乙太网………………………… 91
4.6下一代高速乙太网………………… 93
4.7乙太网套用案例…………………… 93
4.7.1网咖的乙太网解决方案……… 93
4.7.2校园网的乙太网解决方案………………………… 94
思考题…………………………………… 96
参考文献………………………………… 96
第5 章SDH 传送网及技术………………… 97
5.1SDH/ SONET 概述………………… 97
5.1.1SDH/ SONET 发展背景……… 97
5.1.2SDH/ SONET 主要特点……… 98
5.1.3SDH/ SONET 技术标準……… 99
5.1.4SDH/ SONET 套用领域……… 100
5.2SDH 体系结构…………………… 100
5.2.1SDH/ SONET 术语………… 100
5.2.2SDH/ SONET 信号体系结构……………………… 101
5.2.3SDH 分层结构……………… 101
5.2.4SDH 网元类型与网路配置……………………… 102
5.2.5SDH 帧结构………………… 103
5.3SDH 复用………………………… 104
5.3.1概念与术语………………… 104
5.3.2SDH 复用结构与方法……… 108
5.4SDH 网元与网路结构…………… 111
5.4.1SDH 网元设备……………… 111
5.4.2SDH 网路结构……………… 114
5.4.3SDH 自愈环保护…………… 117
5.4.4SDH 传送网组网案例……… 123
5.5SDH 支撑网……………………… 124
5.5.1SDH 同步网………………… 124
5.5.2SDH 管理网………………… 126
5.6SDH 典型设备及套用…………… 126
思考题…………………………………… 129
参考文献………………………………… 130
4.1乙太网概述………………………… 76
4.1.1乙太网发展历程及其优越性……………………… 76
4.1.2乙太网的标準与分类………… 77
4.1.3网路拓扑与分层体系结构………………………… 78
4.2乙太网关键技术及设备…………… 79
4.2.1CSMA/ CD 协定……………… 80
4.2.2交换式乙太网……………… 81
4.2.3第三层交换………………… 81
4.2.4虚拟区域网路………………… 82
4.2.5乙太网互联设备…………… 84
4.3快速乙太网………………………… 88
4.3.1基于IEEE802.3u 的快速乙太网………………… 88
4.3.2基于IEEE802.12 的100VG - AnyLAN …………… 89
4.4千兆乙太网………………………… 90
4.5万兆乙太网………………………… 91
4.6下一代高速乙太网………………… 93
4.7乙太网套用案例…………………… 93
4.7.1网咖的乙太网解决方案……… 93
4.7.2校园网的乙太网解决方案………………………… 94
思考题…………………………………… 96
参考文献………………………………… 96
第5 章SDH 传送网及技术………………… 97
5.1SDH/ SONET 概述………………… 97
5.1.1SDH/ SONET 发展背景……… 97
5.1.2SDH/ SONET 主要特点……… 98
5.1.3SDH/ SONET 技术标準……… 99
5.1.4SDH/ SONET 套用领域……… 100
5.2SDH 体系结构…………………… 100
5.2.1SDH/ SONET 术语………… 100
5.2.2SDH/ SONET 信号体系结构……………………… 101
5.2.3SDH 分层结构……………… 101
5.2.4SDH 网元类型与网路配置……………………… 102
5.2.5SDH 帧结构………………… 103
5.3SDH 复用………………………… 104
5.3.1概念与术语………………… 104
5.3.2SDH 复用结构与方法……… 108
5.4SDH 网元与网路结构…………… 111
5.4.1SDH 网元设备……………… 111
5.4.2SDH 网路结构……………… 114
5.4.3SDH 自愈环保护…………… 117
5.4.4SDH 传送网组网案例……… 123
5.5SDH 支撑网……………………… 124
5.5.1SDH 同步网………………… 124
5.5.2SDH 管理网………………… 126
5.6SDH 典型设备及套用…………… 126
思考题…………………………………… 129
参考文献………………………………… 130
第6 章ATM 技术与B - ISDN 网路…… 131
6.1B - ISDN 概述…………………… 131
6.1.1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其发展……………………… 131
6.1.2宽频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其发展…………………… 132
6.1.3ATM 技术概述……………… 134
6.1.4B - ISDN 业务……………… 135
6.2B - ISDN/ ATM 体系结构………… 136
6.2.1技术标準…………………… 136
6.2.2B - ISDN 参考配置………… 137
6.2.3ATM 信元………………… 139
6.2.4ATM 网路结构与接口……… 140
6.2.5B - ISDN/ ATM 协定参考模型…………………… 142
6.3ATM 交换机及其关键技术……… 148
6.3.1ATM 复用与交换方式……… 148
6.3.2ATM 交换机及技术………… 151
6.4B - ISDN 网路信令……………… 157
6.4.1B - ISDN 信令概述………… 157
6.4.2B - ISDN 信令协定体系…… 159
6.4.3B - ISDN 网路信令
互操作……………………… 161
6.5ATM 设备与套用案例…………… 163
6.5.1ATM 网路与设备…………… 163
6.5.2Cisco 公司ATM 产品简介……………………… 164
6.5.3B - ISDN 套用案例………… 165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7 章宽频IP 城域网…………………… 168
7.1宽频IP 城域网概述……………… 168
7.1.1宽频城域网发展背景……… 168
7.1.2宽频IP 城域网技术特徵…… 170
7.1.3宽频城域网的业务定位…… 171
7.2宽频城域网结构及技术选择…… 172
7.2.1宽频城域网的层次结构…… 172
7.2.2宽频城域网技术选择……… 174
7.2.3宽频城域传送网规划与建设……………………… 177
7.3城域乙太网多业务平台………… 178
7.3.1城域乙太网概述…………… 178
7.3.2城域乙太网体系结构……… 178
7.3.3城域乙太网业务与服务质量……………………… 180
6.1B - ISDN 概述…………………… 131
6.1.1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其发展……………………… 131
6.1.2宽频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其发展…………………… 132
6.1.3ATM 技术概述……………… 134
6.1.4B - ISDN 业务……………… 135
6.2B - ISDN/ ATM 体系结构………… 136
6.2.1技术标準…………………… 136
6.2.2B - ISDN 参考配置………… 137
6.2.3ATM 信元………………… 139
6.2.4ATM 网路结构与接口……… 140
6.2.5B - ISDN/ ATM 协定参考模型…………………… 142
6.3ATM 交换机及其关键技术……… 148
6.3.1ATM 复用与交换方式……… 148
6.3.2ATM 交换机及技术………… 151
6.4B - ISDN 网路信令……………… 157
6.4.1B - ISDN 信令概述………… 157
6.4.2B - ISDN 信令协定体系…… 159
6.4.3B - ISDN 网路信令
互操作……………………… 161
6.5ATM 设备与套用案例…………… 163
6.5.1ATM 网路与设备…………… 163
6.5.2Cisco 公司ATM 产品简介……………………… 164
6.5.3B - ISDN 套用案例………… 165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7 章宽频IP 城域网…………………… 168
7.1宽频IP 城域网概述……………… 168
7.1.1宽频城域网发展背景……… 168
7.1.2宽频IP 城域网技术特徵…… 170
7.1.3宽频城域网的业务定位…… 171
7.2宽频城域网结构及技术选择…… 172
7.2.1宽频城域网的层次结构…… 172
7.2.2宽频城域网技术选择……… 174
7.2.3宽频城域传送网规划与建设……………………… 177
7.3城域乙太网多业务平台………… 178
7.3.1城域乙太网概述…………… 178
7.3.2城域乙太网体系结构……… 178
7.3.3城域乙太网业务与服务质量……………………… 180
7.3.4城域乙太网业务保护……… 181
7.3.5城域乙太网的管理………… 183
7.3.6基于VPLS 的城域乙太网……………………… 184
7.4SDH 多业务传送平台…………… 186
7.4.1多业务传送平台概述……… 186
7.4.2MSTP 多业务平台的结构…… 189
7.4.3MSTP 的关键技术………… 190
7.5基于RPR 的宽频城域网………… 196
7.5.1弹性分组环及标準………… 196
7.5.2RPR 网路结构及原理……… 197
7.5.3RPR 的MAC 协定………… 198
7.5.4基于RPR 的城域网………… 199
7.6CWDM 城域网…………………… 201
7.6.1CWDM 技术及优势………… 201
7.6.2CWDM 城域网结构………… 202
7.7宽频城域网设备与套用………… 205
7.7.1宽频城域网典型设备……… 205
7.7.2宽频城域网套用方案……… 207
思考题……………………………………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8 章宽频接入网及技术……………… 210
8.1接入网概述……………………… 210
8.1.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210
8.1.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211
8.1.3通用协定参考模型………… 212
8.1.4接入网的分类……………… 212
8.2基于xDSL 宽频接入技术………… 214
8.2.1xDSL 接入技术概述………… 214
8.2.2xDSL 的调製方案…………… 215
8.2.3ADSL 接入技术…………… 217
8.2.4VDSL 接入技术及发展……… 221
8.2.5典型xDSL 设备简介……… 223
8.2.6ADSL 套用案例…………… 224
8.3基于光纤的接入网路与技术…… 224
8.3.1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224
8.3.2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225
8.3.3有源光网路简介…………… 228
8.3.4无源光网路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229
8.3.5基于ATM 的无源光网路…… 236
8.3.6基于乙太网的无源光网路……………………… 240
8.3.7吉比特无源光网路………… 244
8.3.8典型设备简介……………… 245
8.3.9套用案例:住宅小区EPON 接入………………… 245
8.4基于HFC 的宽频接入技术……… 247
8.4.1HFC 技术概述……………… 247
8.4.2HFC 网路框架结构………… 248
8.4.3HFC 接入系统结构………… 249
8.4.4电缆数据机及关键技术…………………… 249
8.4.5典型设备介绍……………… 251
8.4.6套用方案:智慧型大厦套用…… 252
8.5宽频无线接入技术……………… 252
8.5.1宽频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252
8.5.2WiFi 以及宽频无线区域网路……………………… 253
8.5.3WiMAX 以及宽频无线城域网……………………… 258
8.5.4宽频无线接入的套用:无线城市…………………… 265
思考题…………………………………… 266
参考文献………………………………… 267
第9 章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 268
9.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68
9.1.1概述……………………… 268
9.1.2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 268
9.1.3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 269
9.22G 向3G 的演进………………… 273
9.2.12G 向3G 演进的方式……… 273
9.2.2GSM 向3G 演进的过渡…… 274
9.2.3cdmaOne/ IS -95 向3G演进的过渡………………… 276
9.33G 移动通信系统………………… 277
9.3.1IMT -2000 系统概述……… 277
9.3.2WCDMA …………………… 280
9.3.3CDMA2000 ………………… 283
9.3.4TD - SCDMA ……………… 284
9.3.5三种3G 标準的比较……… 285
9.3.63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86
9.4后3G 网路技术研究与发展……… 288
9.4.1Beyond3G/4G 技术研究……………………… 288
9.4.23G 技术长期演进项目……… 290
9.53G 网路的套用…………………… 291
思考题…………………………………… 294
参考文献………………………………… 294
7.3.5城域乙太网的管理………… 183
7.3.6基于VPLS 的城域乙太网……………………… 184
7.4SDH 多业务传送平台…………… 186
7.4.1多业务传送平台概述……… 186
7.4.2MSTP 多业务平台的结构…… 189
7.4.3MSTP 的关键技术………… 190
7.5基于RPR 的宽频城域网………… 196
7.5.1弹性分组环及标準………… 196
7.5.2RPR 网路结构及原理……… 197
7.5.3RPR 的MAC 协定………… 198
7.5.4基于RPR 的城域网………… 199
7.6CWDM 城域网…………………… 201
7.6.1CWDM 技术及优势………… 201
7.6.2CWDM 城域网结构………… 202
7.7宽频城域网设备与套用………… 205
7.7.1宽频城域网典型设备……… 205
7.7.2宽频城域网套用方案……… 207
思考题……………………………………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8 章宽频接入网及技术……………… 210
8.1接入网概述……………………… 210
8.1.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210
8.1.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211
8.1.3通用协定参考模型………… 212
8.1.4接入网的分类……………… 212
8.2基于xDSL 宽频接入技术………… 214
8.2.1xDSL 接入技术概述………… 214
8.2.2xDSL 的调製方案…………… 215
8.2.3ADSL 接入技术…………… 217
8.2.4VDSL 接入技术及发展……… 221
8.2.5典型xDSL 设备简介……… 223
8.2.6ADSL 套用案例…………… 224
8.3基于光纤的接入网路与技术…… 224
8.3.1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224
8.3.2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225
8.3.3有源光网路简介…………… 228
8.3.4无源光网路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229
8.3.5基于ATM 的无源光网路…… 236
8.3.6基于乙太网的无源光网路……………………… 240
8.3.7吉比特无源光网路………… 244
8.3.8典型设备简介……………… 245
8.3.9套用案例:住宅小区EPON 接入………………… 245
8.4基于HFC 的宽频接入技术……… 247
8.4.1HFC 技术概述……………… 247
8.4.2HFC 网路框架结构………… 248
8.4.3HFC 接入系统结构………… 249
8.4.4电缆数据机及关键技术…………………… 249
8.4.5典型设备介绍……………… 251
8.4.6套用方案:智慧型大厦套用…… 252
8.5宽频无线接入技术……………… 252
8.5.1宽频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252
8.5.2WiFi 以及宽频无线区域网路……………………… 253
8.5.3WiMAX 以及宽频无线城域网……………………… 258
8.5.4宽频无线接入的套用:无线城市…………………… 265
思考题…………………………………… 266
参考文献………………………………… 267
第9 章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 268
9.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68
9.1.1概述……………………… 268
9.1.2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 268
9.1.3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 269
9.22G 向3G 的演进………………… 273
9.2.12G 向3G 演进的方式……… 273
9.2.2GSM 向3G 演进的过渡…… 274
9.2.3cdmaOne/ IS -95 向3G演进的过渡………………… 276
9.33G 移动通信系统………………… 277
9.3.1IMT -2000 系统概述……… 277
9.3.2WCDMA …………………… 280
9.3.3CDMA2000 ………………… 283
9.3.4TD - SCDMA ……………… 284
9.3.5三种3G 标準的比较……… 285
9.3.63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86
9.4后3G 网路技术研究与发展……… 288
9.4.1Beyond3G/4G 技术研究……………………… 288
9.4.23G 技术长期演进项目……… 290
9.53G 网路的套用…………………… 291
思考题…………………………………… 294
参考文献………………………………… 294
第10 章智慧型网…………………………… 295
10.1智慧型网及其发展………………… 295
10.1.1智慧型网的概念…………… 295
10.1.2智慧型网的发展背景……… 297
10.1.3智慧型网的技术基础……… 297
10.1.4智慧型网的基本特徵……… 299
10.1.5智慧型网的技术标準……… 299
10.1.6智慧型网业务及套用……… 301
10.2智慧型网概念模型及呼叫处理…… 303
10.2.1智慧型网概念模型………… 303
10.2.2智慧型网呼叫处理………… 308
10.2.3智慧型网业务的实现……… 310
10.3智慧型网结构及技术……………… 311
10.3.1智慧型网的基本架构……… 311
10.3.2智慧型网的节点及技术…… 312
10.3.3智慧型网的组网…………… 315
10.4智慧型网的套用…………………… 316
10.4.1我国的智慧型网…………… 316
10.4.2智慧型网产品及套用……… 319
思考题…………………………………… 321
参考文献………………………………… 322
第11 章IPv6 与下一代网际网路…………… 323
11.1网际网路及其发展概述…………… 323
11.1.1网际网路的形成…………… 323
11.1.2网际网路的结构…………… 324
11.1.3网际网路的特点…………… 324
11.1.4网际网路的套用…………… 325
11.1.5网际网路的发展…………… 327
11.2IPv4 协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328
11.2.1TCP/ IP 协定分层模型…… 328
11.2.2TCP 协定………………… 329
11.2.3IPv4 协定………………… 331
11.2.4IPv4 存在的问题………… 335
11.3IPv6 协定………………………… 336
11.3.1IPv6 的特性……………… 336
11.3.2IPv6 地址结构…………… 337
11.3.3IPv6 数据格式…………… 340
11.3.4IPv6 的安全性…………… 342
11.3.5IPv6 的移动性…………… 343
11.3.6IPv6 服务质量保证……… 344
11.4下一代网际网路(NGI)概述……… 345
11.4.1下一代网际网路及其特点…………………… 345
11.4.2国内NGI 的研究………… 346
11.5IPv6 的套用进展………………… 349
11.5.1日本NTT 的IPv6业务套用………………… 349
11.5.2中国IPv6 的套用和发展…………………… 352
思考题…………………………………… 353
参考文献………………………………… 353
第12 章软交换与下一代网路…………… 354
12.1下一代网路概述………………… 354
12.1.1下一代网路产生的背景…………………… 354
12.1.2下一代网路的定义……… 355
12.1.3下一代网路的特徵……… 355
12.2下一代网路基本结构与业务能力…………………………… 356
12.2.1下一代网路基本结构…… 356
12.2.2下一代网路的业务以及分类…………………… 357
12.2.3下一代网路业务的特点…………………… 360
12.3下一代网路核心技术———软交换…………………………… 361
12.3.1软交换技术概述………… 361
12.3.2软交换网路体系结构…… 362
12.3.3软交换网路相关协定…… 364
12.3.4软交换面临的问题……… 373
12.4下一代网路的演进策略………… 374
12.5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路解决方案…………………… 375
12.5.1北电网路解决方案……… 375
12.5.2中兴的下一代网路解决方案………………… 376
思考题…………………………………… 377
参考文献………………………………… 377
缩略语……………………………………… 378
10.1智慧型网及其发展………………… 295
10.1.1智慧型网的概念…………… 295
10.1.2智慧型网的发展背景……… 297
10.1.3智慧型网的技术基础……… 297
10.1.4智慧型网的基本特徵……… 299
10.1.5智慧型网的技术标準……… 299
10.1.6智慧型网业务及套用……… 301
10.2智慧型网概念模型及呼叫处理…… 303
10.2.1智慧型网概念模型………… 303
10.2.2智慧型网呼叫处理………… 308
10.2.3智慧型网业务的实现……… 310
10.3智慧型网结构及技术……………… 311
10.3.1智慧型网的基本架构……… 311
10.3.2智慧型网的节点及技术…… 312
10.3.3智慧型网的组网…………… 315
10.4智慧型网的套用…………………… 316
10.4.1我国的智慧型网…………… 316
10.4.2智慧型网产品及套用……… 319
思考题…………………………………… 321
参考文献………………………………… 322
第11 章IPv6 与下一代网际网路…………… 323
11.1网际网路及其发展概述…………… 323
11.1.1网际网路的形成…………… 323
11.1.2网际网路的结构…………… 324
11.1.3网际网路的特点…………… 324
11.1.4网际网路的套用…………… 325
11.1.5网际网路的发展…………… 327
11.2IPv4 协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328
11.2.1TCP/ IP 协定分层模型…… 328
11.2.2TCP 协定………………… 329
11.2.3IPv4 协定………………… 331
11.2.4IPv4 存在的问题………… 335
11.3IPv6 协定………………………… 336
11.3.1IPv6 的特性……………… 336
11.3.2IPv6 地址结构…………… 337
11.3.3IPv6 数据格式…………… 340
11.3.4IPv6 的安全性…………… 342
11.3.5IPv6 的移动性…………… 343
11.3.6IPv6 服务质量保证……… 344
11.4下一代网际网路(NGI)概述……… 345
11.4.1下一代网际网路及其特点…………………… 345
11.4.2国内NGI 的研究………… 346
11.5IPv6 的套用进展………………… 349
11.5.1日本NTT 的IPv6业务套用………………… 349
11.5.2中国IPv6 的套用和发展…………………… 352
思考题…………………………………… 353
参考文献………………………………… 353
第12 章软交换与下一代网路…………… 354
12.1下一代网路概述………………… 354
12.1.1下一代网路产生的背景…………………… 354
12.1.2下一代网路的定义……… 355
12.1.3下一代网路的特徵……… 355
12.2下一代网路基本结构与业务能力…………………………… 356
12.2.1下一代网路基本结构…… 356
12.2.2下一代网路的业务以及分类…………………… 357
12.2.3下一代网路业务的特点…………………… 360
12.3下一代网路核心技术———软交换…………………………… 361
12.3.1软交换技术概述………… 361
12.3.2软交换网路体系结构…… 362
12.3.3软交换网路相关协定…… 364
12.3.4软交换面临的问题……… 373
12.4下一代网路的演进策略………… 374
12.5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路解决方案…………………… 375
12.5.1北电网路解决方案……… 375
12.5.2中兴的下一代网路解决方案………………… 376
思考题…………………………………… 377
参考文献………………………………… 377
缩略语………………………………………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