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理论与实用技术丛书》中的基础篇,对信息安全的套用基础进行了全面、简明通俗的介绍,包括必要的网路基础知识,安全基础,作业系统基础,主流作业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密码学基础,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以及散列算法等在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和抗抵赖等方面的套用,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网际网路安全体系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以及安全服务的配置原理和技术方法等。
基本介绍
- 书名:信息安全套用基础
- 作者:戴宗坤
- ISBN:9787562433897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
- 开本:16
版权资讯
(信息安全理论与实用技术丛书)
定价: 25.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信息安全专业技术指定培训教材,亦可作为信息安全和计算机套用本专科教材;对从事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以及信息安全谘询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1 网路基础
1.1 通信模型
1.1.1 简单通信模型
1.1.2 数据通信
1.1.3 数据通信网路连线
1.1.4 交换方式
1.2 计算机网路概述
1.2.1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
1.2.2 计算机网路的发展阶段
1.2.3 计算机网路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路的组织结构
1.3.1 基本结构
1.3.2 网路的硬体与软体系统结构
1.3.3 计算机网路的拓扑构型
1.4 网路体系结构
1.4.1 网路体系结构概述
1.4.2 计算机网路结构的模型
1.5 TCP/IP协定
1.5.1 IP协定
1.5.2 UDP协定
1.5.3 TCP协定
1.6 IPv6
1.6.1 IPv6简介
1.6.2 IPv6包
1.6.3 IPv6地址
2 信息安全概述
2.1 基本概念
2.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攻击
2.2.1 窃取型攻击
2.2.2 非法访问
2.2.3 恶意攻击
2.2.4 社会学工程
2.2.5 计算机病毒
2.3 信息安全问题溯源
2.3.1 自然及物理安全问题
2.3.2 方案设计缺陷
2.3.3 系统安全漏洞
2.3.4 人为因素
2.4 网路通信的威胁
2.5 信息安全对策
2.5.1 基本对策
2.5.2 信息安全模型
3 密码技术
3.1 密码学的发展
3.2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3.2.1 密码学的主要任务
3.2.2 密码学的基本要素
3.2.3 密码体制的原则
3.3 密码体制
3。3.1 对称密码体制
3.3.2 非对称密码体制
3.4 网路中的两种主要加密方式
3.4.1 链路加密
3.4.2 端—端加密
3.5 密钥管理
3.5.1 密钥的管理问题
3.5.2 密钥的种类和作用
3.5.3 密钥的生成
3.5.4 密钥的分配、注入、存储与更换
3.5.5 公钥管理与PKI
3.6 散列函式与数字签名
3.6.1 散列函式
3.6.2 数字签名
4 作业系统安全
4.1 作业系统与计算机安全
4.1.1 普通作业系统
4.1.2 可信作业系统
4.1.3 作业系统的安全级别与安全作业系统
4.2 主流作业系统的安全特性
4.2.1 作业系统的典型缺陷
4.2.2 UNIX系统的安全特性
4.2.3 Linux系统的安全特性
4.2.4 Windows系统的安全特性
4.3 Windows2000伺服器的安全
4.3.1 Windows2000伺服器安全技术简介
4.3.2 Windows2000Server的安全配置
4.4 WindowsXP系统安全
4.4.1 WindowsXP系统新的安全特性
4.4.2 WindowsXP系统的安全设定建议
4.4.3 WindowsXP系统的防火墙功能
4.4.4 配置WindowsXP的安全策略
5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5.1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5.1.1 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结构
5.1.2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框架
5.2 安全服务和技术基础知识
5.2.1 鉴别框架
5.2.2 鉴别信息和设备
5.2.3 访问控制框架
5.2.4 抗抵赖框架
5.2.5 机密性框架
5.2.6 完整性框架
5.2.7 安全审计和报警框架
5.2.8 密钥管理框架
参考文献
附录1 信息安全常用缩略语
附录2 名词与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