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网路拓朴结构

2019-11-04 21:59:21 百科
网路拓朴结构

网路拓朴结构

网路拓扑结构是指组成网路的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介质间形成的结点与线路的物理构成模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拓朴结构
  • 简介:形成的结点与线路的物理构成模式
  • 定义:传输媒体互联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
  • 领域:计算机

基本概念

网路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联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将参与LAN工作的各种设备用媒体互联在一起有多种方法,实际上只有几种方式能适合LAN的工作。
如果一个网路只连线几台设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它们都直接相连在一起,这种连线称为点对点连线。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网路称为全网际网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有6个设备,在全互联情况下,需要15条传输线路。如果要连的设备有n个,所需线路将达到n(n-1)/2条!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只有在涉及地理範围不大,设备数很少的条件下才有使用的可能。即使属于这种环境,在LAN技术中也不使用。我们所说的拓扑结构,是因为当需要通过互联设备(如路由器)互联多个LAN时,将有可能遇到这种广域网(WAN)的互联技术。

种类

目前大多数网路使用的拓扑结构有3种:
① 星行拓扑结构;
② 环行拓扑结构;
③ 汇流排型拓扑结;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线方式,大家每天都使用的电话都属于这种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图(a)为电话网的星型结构,图(b)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乙太网(Ethernet)星型结构,处于中心位置的网路设备称为集线器,英文名为Hub。
(a)电话网的星行结构(b)以Hub为中心的结构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繫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繫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对此中心繫统通常採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这种网路拓扑结构的一种扩充便是星行树,如下图所示。每个Hub与端用户的连线仍为星型,Hub的级连而形成树。然而,应当指出,Hub级连的个数是有限制的,并随厂商的不同而有变化。
还应指出,以Hub构成的网路结构,虽然呈星型布局,但它使用的访问媒体的机制却仍是共享媒体的汇流排方式,Hub内的频宽与汇流排一样共享,与交换机的根本区别在于Hub不能识别要将数据发向那台计算机,而交换机可以有目的地传送数据。

环型网路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端用户连成环型,如图5所示。这种结构显而易见消除了端用户通信时对中心繫统的依赖性。
环行结构的特点是,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例如图5中,用户N是用户N+1的上游端用户,N+1是N的下游端用户。如果N+1端需将数据传送到N端,则几乎要绕环一周才能到达N端。
环上传输的任何报文都必须穿过所有端点,因此,如果环的某一点断开,环上所有端间的通信便会终止。为克服这种网路拓扑结构的脆弱,每个端点除与一个环相连外,还连线到备用环上,当主环故障时,自动转到备用环上。

汇流排拓扑结构

汇流排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线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线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如下图所示。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传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在点到点链路配置时,这是相当简单的。如果这条链路是半双工操作,只需使用很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端用户轮流工作。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然而,在LAN环境下,由于所有数据站都是平等的,不能採取上述机制。对此,研究了一种在汇流排共享型网路使用的媒体访问方法: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英文缩写成CSMA/CD。
这种结构具有费用低、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它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传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传送权。媒体访问获取机制较複杂。儘管有上述一些缺点,但由于布线要求简单,扩充容易,端用户失效、增删不影响全网工作,所以是网路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