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路体系结构》在介绍网路体系结构概念的基础上,对现有典型网路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基于对网路体系结构的整体认识,最后凝练并提出了对未来中国宽频之路的思考。 《新型网路体系结构》取材新颖、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反映了国内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适合于从事通信、计算机网路体系设计与研究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 作者:邬江兴 兰巨龙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外文名:Novel Network Architecture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页数:232页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汇集最新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理论基础和新技术研究成果的综合体。对现有典型网路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路体系结构概述 1
1.1 网路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1
1.1.1 网路体系结构的起源 1
1.1.2 网路体系结构的内涵 3
1.2 网路体系结构设计目标和原则 9
1.2.1 体系结构设计目标 9
1.2.2 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10
1.3 网路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14
1.3.1 网路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 14
1.3.2 网路体系结构的新需求 17
1.3.3 网路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20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现有典型网路体系结构 27
2.1 电信网体系结构 27
2.1.1 传统电信网 27
2.1.2 传统电话网 31
2.1.3 智慧型网 40
2.1.4 下一代网路 47
2.2 广电网体系结构 52
2.2.1 广播电视网 52
2.2.2 广电数据网 59
2.2.3 广电网的发展 68
2.3 网际网路体系结构 69
2.3.1 网际网路的基本组成 69
2.3.2 网际网路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74
2.4 小结 89
参考文献 90
第3章 国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91
3.1 开放可程式网路 91
3.1.1 ForCES体系 92
3.1.2 SDN体系 98
3.2 面向服务的新型网路体系 109
3.2.1 SOI 109
3.2.2 NetServ 112
3.2.3 COMBO 115
3.2.4 SONA 117
3.2.5 小结 119
3.3 内容中心网路 120
3.3.1 NDN体系结构 120
3.3.2 DONA体系结构 126
3.3.3 PSIRP体系结构 127
3.3.4 NetInf体系结构 129
3.4 面向移动性的新型网路体系 130
3.4.1 MobilityFirst 131
3.4.2 HIP 135
3.4.3 LIN6136
3.4.4 Six/One 137
3.5 其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138
3.5.1 XIA 138
3.5.2 NEBULA 140
3.6 典型新型网路试验床 145
3.6.1 PlanetLab 145
3.6.2 GENI 148
3.6.3 FIRE 157
3.6.4 AKARI试验床 158
3.6.5 Global X—Bone 160
3.6.6 Emulab 161
3.6.7 VINI项目 162
3.6.8 CORONET项目 163
3.6.9 CABO 164
3.6.10 韩国的FIRST项目 164
3.6.11 日本的JGN试验床 166
3.6.12 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4章 国内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170
4.1 引言 170
4.2 基于电路交换的新型网路体系 170
4.2.1 层次式交换网路体系结构 170
4.2.2 软交换体系结构 176
4.3 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型网路体系 182
4.3.1 一体化网路与普适服务体系结构 182
4.3.2 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网路体系结构 187
4.3.3 面向服务的未来网际网路体系结构与机制 190
4.4 基于电路与分组交换混合的新型网路体系 193
4.4.1 高性能宽频信息网(3TNet) 193
4.4.2 播存网 200
4.5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路体系结构 204
4.5.1 可重构和扩展的基础网路FARI 205
4.5.2 基本网际传送通道 206
4.5.3 原子能力与原子服务 207
4.5.4 服务路径和服务链 208
4.5.5 多态定址与路由 208
4.5.6 资源与状态认知 210
4.5.7 网路重构 211
4.5.8 可重构服务承载网 212
4.5.9 可重构路由器 212
4.5.10 重构运行环境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5章 未来中国宽频之路 216
5.1 宽频中国对未来信息网路的需求 216
5.2 宽频中国网路体系结构构想 220
5.3 展望 221
5.3.1 服务可扩展性体系架构 222
5.3.2 构建物理视图可扩展性的服务实体网 223
5.3.3 主动式可扩展网路资源管理 224
5.3.4 设计开放式构件化可扩展性的网路节点 225
5.3.5 未来宽频技术网路的影响 226
参考文献 227
名词索引 228
作者简介 231
1.1 网路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1
1.1.1 网路体系结构的起源 1
1.1.2 网路体系结构的内涵 3
1.2 网路体系结构设计目标和原则 9
1.2.1 体系结构设计目标 9
1.2.2 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10
1.3 网路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14
1.3.1 网路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 14
1.3.2 网路体系结构的新需求 17
1.3.3 网路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20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现有典型网路体系结构 27
2.1 电信网体系结构 27
2.1.1 传统电信网 27
2.1.2 传统电话网 31
2.1.3 智慧型网 40
2.1.4 下一代网路 47
2.2 广电网体系结构 52
2.2.1 广播电视网 52
2.2.2 广电数据网 59
2.2.3 广电网的发展 68
2.3 网际网路体系结构 69
2.3.1 网际网路的基本组成 69
2.3.2 网际网路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74
2.4 小结 89
参考文献 90
第3章 国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91
3.1 开放可程式网路 91
3.1.1 ForCES体系 92
3.1.2 SDN体系 98
3.2 面向服务的新型网路体系 109
3.2.1 SOI 109
3.2.2 NetServ 112
3.2.3 COMBO 115
3.2.4 SONA 117
3.2.5 小结 119
3.3 内容中心网路 120
3.3.1 NDN体系结构 120
3.3.2 DONA体系结构 126
3.3.3 PSIRP体系结构 127
3.3.4 NetInf体系结构 129
3.4 面向移动性的新型网路体系 130
3.4.1 MobilityFirst 131
3.4.2 HIP 135
3.4.3 LIN6136
3.4.4 Six/One 137
3.5 其他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138
3.5.1 XIA 138
3.5.2 NEBULA 140
3.6 典型新型网路试验床 145
3.6.1 PlanetLab 145
3.6.2 GENI 148
3.6.3 FIRE 157
3.6.4 AKARI试验床 158
3.6.5 Global X—Bone 160
3.6.6 Emulab 161
3.6.7 VINI项目 162
3.6.8 CORONET项目 163
3.6.9 CABO 164
3.6.10 韩国的FIRST项目 164
3.6.11 日本的JGN试验床 166
3.6.12 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4章 国内新型网路体系结构 170
4.1 引言 170
4.2 基于电路交换的新型网路体系 170
4.2.1 层次式交换网路体系结构 170
4.2.2 软交换体系结构 176
4.3 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型网路体系 182
4.3.1 一体化网路与普适服务体系结构 182
4.3.2 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网路体系结构 187
4.3.3 面向服务的未来网际网路体系结构与机制 190
4.4 基于电路与分组交换混合的新型网路体系 193
4.4.1 高性能宽频信息网(3TNet) 193
4.4.2 播存网 200
4.5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路体系结构 204
4.5.1 可重构和扩展的基础网路FARI 205
4.5.2 基本网际传送通道 206
4.5.3 原子能力与原子服务 207
4.5.4 服务路径和服务链 208
4.5.5 多态定址与路由 208
4.5.6 资源与状态认知 210
4.5.7 网路重构 211
4.5.8 可重构服务承载网 212
4.5.9 可重构路由器 212
4.5.10 重构运行环境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5章 未来中国宽频之路 216
5.1 宽频中国对未来信息网路的需求 216
5.2 宽频中国网路体系结构构想 220
5.3 展望 221
5.3.1 服务可扩展性体系架构 222
5.3.2 构建物理视图可扩展性的服务实体网 223
5.3.3 主动式可扩展网路资源管理 224
5.3.4 设计开放式构件化可扩展性的网路节点 225
5.3.5 未来宽频技术网路的影响 226
参考文献 227
名词索引 228
作者简介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