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网路是对包括电信网路、计算机网路和新一代网路等在内的各类网路的总称。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人员、规範与标準的研究人员,以及其它以网路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教学乃至从事网路系统商务行销的人员。
基本介绍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平装:362页
- 开本:16开
- ISBN:7810823817
- 条形码:9787810823814
- 产品尺寸:25.8x18.4x2cm;599g
- ASIN:B0011C6PC8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这些网路在系统层面上就它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网路技术的形成、网路系统的总体结构、规範与描述方法、定址与选路、安全和保护、服务质量与网路性能、服务与套用、支持移动的网路能力等。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人员、规範与标準的研究人员,以及其它以网路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教学乃至从事网路系统商务行销的人员。
目录
第1章 历史的回顾与网路系统的形成
1.1 历史的回顾
1.2 网路技术的主要里程碑
1.3 经验与教训
1.4 网强系统的形成——将网路作为一个大系统
1.5 网路系统的方法论
1.6 网路系统论仍有待发展
第2章 信息交换、传送和接入的方式
2.1 基本概念
2.2 信息交换与传送的方式
2.3 网路接入方式
2.4 连线方式与无连线方式
第3章 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
3.1 开放系统互连协定
3.2 经典的协定参考模型
3.3 实际的协定参考模型
3.4 基于平面的协定描述
3.5 协定栈图及其使用
3.6 对协定参考模型的重新思考
3.7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三层资源模型
3.8 新一代网路发展中的协定参考模型
第4章 信息通信网路功能性结构的描述
4.1 引言
4.2 基本定义
4.3 对网路功能性结构的陈述性描述
4.4 传送网路功能结构的标準化描述
第5章 网路功能的水平分割
5.1 网路水平功能结构的演化
5.2 现有网路功能的水平分割
5.3 自动交换传送网的出现及其影响
5.4 如何合理水平配置网路功能
第6章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描述
……
第7章 协义、规範与信令及其描述与制定过程
第8章 系统与规範模述方法之一:统一建模语言
第9章 系统与规範描述方法之二:规範描述语言SDL-2000
第10章 网路地址标识
第11章 路由的选择
第12章 服务质量与网路性能
第13章 网路安全和保护
第14章 服务与套用
第15章 移动通信网路
第16章 网路结构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