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排型拓扑结构简称汇流排拓扑,它是将网路中的各个节点设备用一根汇流排(如同轴电缆等)挂接起来,实现计算机网路的功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汇流排型拓扑
- 外文名:Bus type topology
- 分类:通信
- 套用:网路连线
基本简介
汇流排型拓扑是採用单根传输作为共用的传输介质,将网路中所有的计算机通过相应的硬体接口和电缆直接连线到这根共享的汇流排上。使用汇流排型拓扑结构需解决的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传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
在点到点的链路配置时,如链路是半双工操作,只需使用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用户轮流工作。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
结构特点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的数据传输是广播式传输结构,数据传送给网路上的所有的计算机,只有计算机地址与信号中的目的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才能接收到。採取分散式访问控制策略来协调网路上计算机数据的传送,如图1所示。

优点
(1)网路结构简单,易于网路扩展;
(2)设备少、造价低,安装和使用方便;
(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单个节点的故障不会涉及整个网路。
缺点
(1)汇流排传输距离有限,通信範围受到限制;
(2)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困难。故障隔离困难。当节点发生故障,隔离起来还比较方便,一旦传输介质出现故障时,就需要将整个汇流排切断;
(3)易于发生数据碰撞,线路争用现象比较严重;
(4)分散式协定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站点必须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体和软体开销。
(5)节点的增加与删除困难
适用场景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适用于计算机数目相对较少的区域网路络,通常这种区域网路络、的传输速率在100Mbps,网路连线选用同轴电缆。主要适用于家庭、宿舍等网路规模较小的场所。汇流排型拓扑结构曾流行了一段时间,典型的汇流排型区域网路有乙太网。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是指採用单根数据传输线作为通信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体接口直接连线到通信介质,而且能被所有其他的站点接收。汇流排型网路拓扑结构中的用户节点为伺服器或工作站,通信介质为同轴电缆。由于所有的节点共享一条公用的传输链路,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一般情况下,汇流排型网路採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定(CSMA/CD)作为控制策略。
结构优点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在区域网路中得到广泛的套用,其主要优点如下:
(1)布线容易、电缆用量小。汇流排型网路中的节点都连线在一个公共的通信介质上,所以需要的电缆长度短,减少了安装费用,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汇流排结构简单,从硬体观点来看,十分可靠。
(3)易于扩充。在汇流排型网路中,如果要增加长度,可通过中继器加上一个附加段;如果需要增加新节点,只需要在汇流排的任何点将其接入。
(4)易于安装。汇流排型网路的安装比较简单,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
结构局限性
(1)故障诊断困难。虽然汇流排拓扑简单,可靠性高,但故障检测不容易。因为具有汇流排型拓扑结构的网路不是集中控制,故障检测需要在网上各个节点进行。
(2)故障隔离困难。对于介质的故障,不能简单地撤销某工作站,这样会切断整段网路。
(3)中继器配置。在汇流排的干线基础上扩充时,需要增加中继器,并重新设定,包括电缆长度的裁剪,终端匹配器的调整等。
(4)通信介质或中间某一接口点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网路瘫痪。
(5)终端必须是智慧型的。因为接在汇流排上的节点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因此必须具有智慧型,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体和软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