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版)》是2013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胜红、陈中举、周明 。
基本介绍
- 书名:网路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版)
- 作者:胡胜红 陈中举 周明
- ISBN:978-7-115-30550-3
- 页数:280 页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开
- 丛 书 名: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第9章遵循网路工程设计规律,介绍网路工程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网路工程基础知识、网路设计需求分析、网路逻辑设计、备份设计、网路安全结构设计、网路物理设计、IPv6网路设计、企业Intranet套用实例分析、网路系统管理与维护。第10章为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双绞线水晶头的製作、用Visio 2010绘製网路工程图、Intranet组建、伺服器配置以及Cisco网路设备实训。
本书遵循“易学、易教、内容新”的编写理念,既可用作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路工程或系统集成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本书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多达28学时,根据教学要求可安排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以及实训实验等类型。
本书遵循“易学、易教、内容新”的编写理念,既可用作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路工程或系统集成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本书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多达28学时,根据教学要求可安排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以及实训实验等类型。
目录
第1章 网路工程基础知识 1
1.1 重要概念和术语 1
1.1.1 网路工程的含义 1
1.1.2 网路工程建设的各阶段 2
1.1.3 系统集成 2
1.2 计算机网路工程组织 5
1.2.1 组织方式与组织机构 5
1.2.2 网路工程监理 5
1.3 网路互连设备 6
1.3.1 中继器 6
1.3.2 集线器 7
1.3.3 网桥 8
1.3.4 交换机 8
1.3.5 路由器 10
1.3.6 网关 12
1.4 网路套用模型 12
1.4.1 客户机与伺服器概念 13
1.4.2 对等网模式 13
1.4.3 档案伺服器模式 14
1.4.4 客户机/伺服器模式 15
1.4.5 浏览器/伺服器模式 16
1.5 网路工程技术的新发展 17
1.5.1 40G/100G乙太网 17
1.5.2 物联网 18
1.5.3 虚拟化计算 19
1.5.4 云计算 20
习题 21
1.1 重要概念和术语 1
1.1.1 网路工程的含义 1
1.1.2 网路工程建设的各阶段 2
1.1.3 系统集成 2
1.2 计算机网路工程组织 5
1.2.1 组织方式与组织机构 5
1.2.2 网路工程监理 5
1.3 网路互连设备 6
1.3.1 中继器 6
1.3.2 集线器 7
1.3.3 网桥 8
1.3.4 交换机 8
1.3.5 路由器 10
1.3.6 网关 12
1.4 网路套用模型 12
1.4.1 客户机与伺服器概念 13
1.4.2 对等网模式 13
1.4.3 档案伺服器模式 14
1.4.4 客户机/伺服器模式 15
1.4.5 浏览器/伺服器模式 16
1.5 网路工程技术的新发展 17
1.5.1 40G/100G乙太网 17
1.5.2 物联网 18
1.5.3 虚拟化计算 19
1.5.4 云计算 20
习题 21
第2章 网路设计需求分析 24
2.1 需求分析的类型 24
2.1.1 套用背景需求分析 24
2.1.2 业务需求 24
2.1.3 管理需求 25
2.1.4 安全性需求 25
2.1.5 通信量需求 26
2.1.6 网路扩展性需求 26
2.1.7 网路环境需求 27
2.2 如何获得需求 27
2.2.1 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27
2.2.2 归纳整理需求信息 29
2.2.3 撰写需求文档 30
2.3 可行性论证 30
2.4 工程招标与投标 31
2.4.1 工程招标流程简介 32
2.4.2 工程招标 32
2.4.3 工程投标 33
习题 35
2.1 需求分析的类型 24
2.1.1 套用背景需求分析 24
2.1.2 业务需求 24
2.1.3 管理需求 25
2.1.4 安全性需求 25
2.1.5 通信量需求 26
2.1.6 网路扩展性需求 26
2.1.7 网路环境需求 27
2.2 如何获得需求 27
2.2.1 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27
2.2.2 归纳整理需求信息 29
2.2.3 撰写需求文档 30
2.3 可行性论证 30
2.4 工程招标与投标 31
2.4.1 工程招标流程简介 32
2.4.2 工程招标 32
2.4.3 工程投标 33
习题 35
第3章 网路逻辑设计 38
3.1 网路设计的目标 38
3.2 拓扑结构设计 39
3.2.1 常见的网路拓扑结构 39
3.2.2 估算网路中的通信量 40
3.2.3 分层设计方法 41
3.3 网路组件设计 45
3.3.1 园区网 46
3.3.2 多媒体子网 57
3.3.3 无线区域网路 57
3.3.4 服务子网 59
3.3.5 Internet接入 60
3.3.6 广域网 61
3.3.7 远程连线 68
3.4 IP位址分配 70
3.4.1 子网划分 71
3.4.2 VLSM 72
3.4.3 网路地址转换 73
3.4.4 地址分配策略 75
3.4.5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 75
3.5 IP路由设计 76
3.5.1 路由协定类型 76
3.5.2 路由协定的性能参数 77
3.5.3 RIP 78
3.5.4 IGRP 79
3.5.5 OSPF 80
3.5.6 第三层交换 81
习题 83
3.1 网路设计的目标 38
3.2 拓扑结构设计 39
3.2.1 常见的网路拓扑结构 39
3.2.2 估算网路中的通信量 40
3.2.3 分层设计方法 41
3.3 网路组件设计 45
3.3.1 园区网 46
3.3.2 多媒体子网 57
3.3.3 无线区域网路 57
3.3.4 服务子网 59
3.3.5 Internet接入 60
3.3.6 广域网 61
3.3.7 远程连线 68
3.4 IP位址分配 70
3.4.1 子网划分 71
3.4.2 VLSM 72
3.4.3 网路地址转换 73
3.4.4 地址分配策略 75
3.4.5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 75
3.5 IP路由设计 76
3.5.1 路由协定类型 76
3.5.2 路由协定的性能参数 77
3.5.3 RIP 78
3.5.4 IGRP 79
3.5.5 OSPF 80
3.5.6 第三层交换 81
习题 83
第4章 高性能网路设计 87
4.1 建立健壮的网路 87
4.1.1 冗余设计 87
4.1.2 分层设计下的冗余技术 89
4.1.3 拨号路由备份 91
4.1.4 热备份路由协定 92
4.2 网路QoS设计 93
4.2.1 QoS设计概述 93
4.2.2 QoS设计工具 94
4.2.2 QoS设计步骤 95
4.2.3 园区网QoS设计 97
4.2.4 基于QoS的WLAN设计 97
4.2.5 广域网QoS设计 98
4.3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99
4.3.1 备份域控制器 99
4.3.2 资料库备份 100
4.3.3 网路日誌备份 101
4.4 备份策略 101
4.4.1 备份类型 101
4.4.2 备份设备 102
4.4.3 备份软体 103
4.4.4 备份计画 104
4.5 伺服器集群与负载均衡技术 105
4.5.1 集群技术 105
4.5.2 负载均衡 106
4.6 SAN与NAS 108
4.6.1 NAS与SAN概述 108
4.6.2 NAS与SAN比较 108
4.6.3 SAN系统设计 109
4.6.4 IP SAN技术 109
习题 110
4.1 建立健壮的网路 87
4.1.1 冗余设计 87
4.1.2 分层设计下的冗余技术 89
4.1.3 拨号路由备份 91
4.1.4 热备份路由协定 92
4.2 网路QoS设计 93
4.2.1 QoS设计概述 93
4.2.2 QoS设计工具 94
4.2.2 QoS设计步骤 95
4.2.3 园区网QoS设计 97
4.2.4 基于QoS的WLAN设计 97
4.2.5 广域网QoS设计 98
4.3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99
4.3.1 备份域控制器 99
4.3.2 资料库备份 100
4.3.3 网路日誌备份 101
4.4 备份策略 101
4.4.1 备份类型 101
4.4.2 备份设备 102
4.4.3 备份软体 103
4.4.4 备份计画 104
4.5 伺服器集群与负载均衡技术 105
4.5.1 集群技术 105
4.5.2 负载均衡 106
4.6 SAN与NAS 108
4.6.1 NAS与SAN概述 108
4.6.2 NAS与SAN比较 108
4.6.3 SAN系统设计 109
4.6.4 IP SAN技术 109
习题 110
第5章 网路安全结构设计 111
5.1 影响网路安全的隐患 111
5.1.1 网路窃听 111
5.1.2 完整性破坏 112
5.1.3 地址欺骗 112
5.1.4 拒绝服务攻击 113
5.1.5 计算机病毒 114
5.1.6 系统漏洞 115
5.2 网路安全技术概述 115
5.3 网路安全结构设计 116
5.3.1 网路结构划分 116
5.3.2 双宿主机结构 117
5.3.3 主机过滤结构 117
5.3.4 子网过滤结构 118
5.3.5 防火墙体系结构 119
5.4 防火墙 119
5.4.1 防火墙概述 119
5.4.2 防火墙技术 119
5.4.3 防火墙产品选购 122
5.4.4 架设防火墙的步骤 124
5.5 网路作业系统安全性概述 126
5.5.1 Windows Server 2008的安全性概述 127
5.5.2 Windows Server 2008的用户管理 128
5.5.3 Windows Server 2008的组策略 129
5.5.4 提高Windows 2008安全性的措施 131
习题 132
5.1 影响网路安全的隐患 111
5.1.1 网路窃听 111
5.1.2 完整性破坏 112
5.1.3 地址欺骗 112
5.1.4 拒绝服务攻击 113
5.1.5 计算机病毒 114
5.1.6 系统漏洞 115
5.2 网路安全技术概述 115
5.3 网路安全结构设计 116
5.3.1 网路结构划分 116
5.3.2 双宿主机结构 117
5.3.3 主机过滤结构 117
5.3.4 子网过滤结构 118
5.3.5 防火墙体系结构 119
5.4 防火墙 119
5.4.1 防火墙概述 119
5.4.2 防火墙技术 119
5.4.3 防火墙产品选购 122
5.4.4 架设防火墙的步骤 124
5.5 网路作业系统安全性概述 126
5.5.1 Windows Server 2008的安全性概述 127
5.5.2 Windows Server 2008的用户管理 128
5.5.3 Windows Server 2008的组策略 129
5.5.4 提高Windows 2008安全性的措施 131
习题 132
第6章 网路物理设计 135
6.1 物理设计的原则 135
6.2 传输介质选型 135
6.2.1 同轴电缆 136
6.2.2 双绞线 137
6.2.3 光纤 139
6.2.4 无线介质 142
6.3 设备选型 143
6.3.1 网卡 143
6.3.2 集线器 144
6.3.3 交换机 146
6.3.4 路由器 151
6.3.5 伺服器 155
6.3.6 无线区域网路设备选型 158
6.4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161
6.4.1 结构化综合布线概述 161
6.4.2 工作区子系统 164
6.4.3 水平子系统 166
6.4.4 干线子系统 168
6.4.5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0
6.4.6 管理子系统 171
6.4.7 建筑群子系统 175
6.4.8 综合布线测试技术 178
习题 182
6.1 物理设计的原则 135
6.2 传输介质选型 135
6.2.1 同轴电缆 136
6.2.2 双绞线 137
6.2.3 光纤 139
6.2.4 无线介质 142
6.3 设备选型 143
6.3.1 网卡 143
6.3.2 集线器 144
6.3.3 交换机 146
6.3.4 路由器 151
6.3.5 伺服器 155
6.3.6 无线区域网路设备选型 158
6.4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161
6.4.1 结构化综合布线概述 161
6.4.2 工作区子系统 164
6.4.3 水平子系统 166
6.4.4 干线子系统 168
6.4.5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0
6.4.6 管理子系统 171
6.4.7 建筑群子系统 175
6.4.8 综合布线测试技术 178
习题 182
第7章 IPv6网路设计 184
7.1 IPv6概述 184
7.1.1 什幺是IPv6 184
7.1.2 IPv6的新特点 185
7.1.3 IPv6的报文格式 186
7.2 IPv6地址设计 187
7.2.1 IPv6地址表示 187
7.2.2 IPv6地址类型 188
7.2.3 IPv6地址规划 190
7.3 部署IPv6的总体设计原则 191
7.3.1 IPv6网路建设的原则 191
7.3.2 IPv6路由协定的选择 191
7.3.3 IPv6路由器的选择 191
7.4 IPv6路由配置 192
7.4.1 IPv6静态路由 192
7.4.2 动态路由 193
7.5 IPv6过渡技术 194
7.5.1 双协定栈 194
7.5.2 隧道 195
7.5.3 网路地址转换/协定翻译 197
习题 198
7.1 IPv6概述 184
7.1.1 什幺是IPv6 184
7.1.2 IPv6的新特点 185
7.1.3 IPv6的报文格式 186
7.2 IPv6地址设计 187
7.2.1 IPv6地址表示 187
7.2.2 IPv6地址类型 188
7.2.3 IPv6地址规划 190
7.3 部署IPv6的总体设计原则 191
7.3.1 IPv6网路建设的原则 191
7.3.2 IPv6路由协定的选择 191
7.3.3 IPv6路由器的选择 191
7.4 IPv6路由配置 192
7.4.1 IPv6静态路由 192
7.4.2 动态路由 193
7.5 IPv6过渡技术 194
7.5.1 双协定栈 194
7.5.2 隧道 195
7.5.3 网路地址转换/协定翻译 197
习题 198
第8章 企业Intranet套用实例分析 200
8.1 Internet/Intranet技术概述 200
8.1.1 什幺是Intranet 200
8.1.2 Intranet的特点 200
8.1.3 Intranet的套用範围 202
8.1.4 Intranet技术综述 202
8.2 企业Intranet的建设 203
8.2.1 某企业网路业务简介 203
8.2.2 需求分析设计书 203
8.2.3 逻辑结构设计与地址分配 205
8.2.4 网路安全设计 209
8.2.5 物理设计与设备选型 210
8.2.6 综合布线及设备清单 212
8.2.7 系统管理与维护 214
习题 214
8.1 Internet/Intranet技术概述 200
8.1.1 什幺是Intranet 200
8.1.2 Intranet的特点 200
8.1.3 Intranet的套用範围 202
8.1.4 Intranet技术综述 202
8.2 企业Intranet的建设 203
8.2.1 某企业网路业务简介 203
8.2.2 需求分析设计书 203
8.2.3 逻辑结构设计与地址分配 205
8.2.4 网路安全设计 209
8.2.5 物理设计与设备选型 210
8.2.6 综合布线及设备清单 212
8.2.7 系统管理与维护 214
习题 214
第9章 网路系统管理与维护 216
9.1 网路管理的主要功能 216
9.1.1 配置管理 216
9.1.2 性能管理 217
9.1.3 计费管理 218
9.1.4 故障管理 218
9.1.5 安全管理 219
9.2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 219
9.2.1 SNMP的发展 219
9.2.2 SNMP原理 220
9.2.3 SNMP报文 222
9.2.4 SNMP操作 222
9.3 网路管理新技术 222
9.3.1 远程监控技术 222
9.3.2 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223
9.4 网路维护与故障排除 224
9.4.1 网路维护的流程 224
9.4.2 故障排除的两个常用方法 224
9.4.3 常见的网路故障及排除方法 225
9.5 典型的网路管理软体 227
习题 229
9.1 网路管理的主要功能 216
9.1.1 配置管理 216
9.1.2 性能管理 217
9.1.3 计费管理 218
9.1.4 故障管理 218
9.1.5 安全管理 219
9.2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 219
9.2.1 SNMP的发展 219
9.2.2 SNMP原理 220
9.2.3 SNMP报文 222
9.2.4 SNMP操作 222
9.3 网路管理新技术 222
9.3.1 远程监控技术 222
9.3.2 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223
9.4 网路维护与故障排除 224
9.4.1 网路维护的流程 224
9.4.2 故障排除的两个常用方法 224
9.4.3 常见的网路故障及排除方法 225
9.5 典型的网路管理软体 227
习题 229
第10章 实验 232
实验1 水晶头的製作 232
实验2 用Visio 2010绘製网路结构图 234
实验3 Intranet组建与伺服器配置 238
实验4 Cisco网路设备实训 253
附录A 习题参考答案 275
附录B 某网路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书模板 285
实验1 水晶头的製作 232
实验2 用Visio 2010绘製网路结构图 234
实验3 Intranet组建与伺服器配置 238
实验4 Cisco网路设备实训 253
附录A 习题参考答案 275
附录B 某网路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书模板 285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