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

2019-10-19 22:58:02 百科
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

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

本书得到了诸多专家推荐,严寒冰,徐凯,任望,陈新龙,余弦,白掌门,袁劲松……

企业经营的核心命脉是业务,一切以业务可持续发展为优先安全保障

本书立足于实践,再现了典型业务安全场景,总结了业务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对于业务及开发人员来说本书可以让你的团队开发出的业务更安全、更可靠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路安全漏洞分析的相关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基本介绍

  • 书名: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
  • 作者:陈晓光 胡兵 张作峰 等 编着
  • ISBN:ISBN 978-7-121-33581-5
  • 页数:220页
  • 定价:69.00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年3月出版
  •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业务安全漏洞作为常见的Web安全漏洞,在各大漏洞平台时有报导,《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是一本从原理到案例分析,系统性地介绍这门技术的书籍。撰写团队具有10年大型网站业务安全测试经验,成员们对常见业务安全漏洞进行梳理,总结出了全面、详细的适用于电商、银行、金融、证券、保险、游戏、社交、招聘等业务系统的测试理论、工具、方法及案例。
《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共15章,包括理论篇、技术篇和实践篇。理论篇首先介绍从事网路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请大家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白帽子,然后介绍业务安全引发的一些安全问题和业务安全测试相关的方法论,以及怎幺去学好业务安全。技术篇和实践篇选取的内容都是这些白帽子多年在电商、金融、证券、保险、游戏、社交、招聘、O2O等不同行业、不同的业务系统存在的各种类型业务逻辑漏洞进行安全测试总结而成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行业的业务系统涉及的业务安全漏洞的特点。具体来说,技术篇主要介绍登录认证模组测试、业务办理模组测试、业务授权访问模组测试、输入/输出模组测试、回退模组测试、验证码机制测试、业务数据安全测试、业务流程乱序测试、密码找回模组测试、业务接口模组调用测试等内容。实践篇主要针对技术篇中的测试方法进行相关典型案例的测试总结,包括账号安全案例总结、密码找回案例总结、越权访问案例、OAuth 2.0案例总结、线上支付安全案例总结等。
通过对《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的学习,读者可以很好地掌握业务安全层面的安全测试技术,并且可以协助企业规避业务安全层面的安全风险。《Web攻防之业务安全实战指南》比较适合作为企业专职安全人员、研发人员、普通高等院校网路空间安全学科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以及作为网路安全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网路安全法律法规 2
第2章 业务安全引发的思考 8
2.1 行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8
2.2 如何更好地学习业务安全 9
第3章 业务安全测试理论 11
3.1 业务安全测试概述 11
3.2 业务安全测试模型 12
3.3 业务安全测试流程 13
3.4 业务安全测试参考标準 18
3.5 业务安全测试要点 18
技术篇
第4章 登录认证模组测试 22
4.1 暴力破解测试 22
4.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22
4.1.2 测试过程 22
4.1.3 修复建议 30
4.2 本地加密传输测试 30
4.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30
4.2.2 测试过程 30
4.2.3 修复建议 32
4.3 Session测试 32
4.3.1 Session会话固定测试 32
4.3.2 Seesion会话注销测试 35
4.3.3 Seesion会话逾时时间测试 39
4.4 Cookie仿冒测试 42
4.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42
4.4.2 测试过程 42
4.4.3 修复建议 45
4.5 密文比对认证测试 45
4.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45
4.5.2 测试过程 45
4.5.3 修复建议 48
4.6 登录失败信息测试 48
4.6.1 测试原理和方法 48
4.6.2 测试过程 49
4.6.3 修复建议 50
第5章 业务办理模组测试 51
5.1 订单ID篡改测试 51
5.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51
5.1.2 测试过程 51
5.1.3 修复建议 55
5.2 手机号码篡改测试 55
5.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55
5.2.2 测试过程 56
5.2.3 修复建议 57
5.3 用户ID篡改测试 58
5.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58
5.3.2 测试过程 58
5.3.3 修复建议 60
5.4 信箱和用户篡改测试 60
5.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60
5.4.2 测试过程 61
5.4.3 修复建议 62
5.5 商品编号篡改测试 63
5.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63
5.5.2 测试过程 63
5.5.3 修复建议 65
5.6 竞争条件测试 66
5.6.1 测试原理和方法 66
5.6.2 测试过程 67
5.6.3 修复建议 69
第6章 业务授权访问模组 70
6.1 非授权访问测试 70
6.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70
6.1.2 测试过程 70
6.1.3 修复建议 71
6.2 越权测试 72
6.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72
6.2.2 测试过程 72
6.2.3 修复建议 76
第7章 输入/输出模组测试 77
7.1 SQL注入测试 77
7.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77
7.1.2 测试过程 78
7.1.3 修复建议 84
7.2 XSS测试 84
7.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84
7.2.2 测试过程 85
7.2.3 修复建议 88
7.3 命令执行测试 89
7.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89
7.3.2 测试过程 89
7.3.3 修复建议 91
第8章 回退模组测试 92
8.1 回退测试 92
8.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92
8.1.2 测试过程 92
8.1.3 修复建议 93
第9章 验证码机制测试 94
9.1 验证码暴力破解测试 94
9.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94
9.1.2 测试过程 94
9.1.3 修复建议 97
9.2 验证码重複使用测试 97
9.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97
9.2.2 测试过程 98
9.2.3 修复建议 100
9.3 验证码客户端回显测试 101
9.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01
9.3.2 测试过程 101
9.3.3 修复建议 104
9.4 验证码绕过测试 104
9.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04
9.4.2 测试过程 104
9.4.3 修复建议 106
9.5 验证码自动识别测试 106
9.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06
9.5.2 测试过程 107
9.5.3 修复建议 111
第10章 业务数据安全测试 112
10.1 商品支付金额篡改测试 112
10.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12
10.1.2 测试过程 112
10.1.3 修复建议 115
10.2 商品订购数量篡改测试 115
10.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15
10.2.2 测试过程 115
10.2.3 修复建议 120
10.3 前端JS限制绕过测试 121
10.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21
10.3.2 测试过程 121
10.3.3 修复建议 123
10.4 请求重放测试 123
10.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23
10.4.2 测试过程 123
10.4.3 修复建议 125
10.5 业务上限测试 126
10.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26
10.5.2 测试过程 126
10.5.3 修复建议 128
第11章 业务流程乱序测试 129
11.1 业务流程绕过测试 129
11.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29
11.1.2 测试过程 129
11.1.3 修复建议 133
第12章 密码找回模组测试 134
12.1 验证码客户端回显测试 134
12.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34
12.1.2 测试流程 134
12.1.3 修复建议 137
12.2 验证码暴力破解测试 137
12.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37
12.2.2 测试流程 137
12.2.3 修复建议 140
12.3 接口参数账号修改测试 140
12.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40
12.3.2 测试流程 141
12.3.3 修复建议 144
12.4 Response状态值修改测试 144
12.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44
12.4.2 测试流程 144
12.4.3 修复建议 147
12.5 Session覆盖测试 147
12.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47
12.5.2 测试流程 148
12.5.3 修复建议 150
12.6 弱Token设计缺陷测试 150
12.6.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50
12.6.2 测试流程 151
12.6.3 修复建议 153
12.7 密码找回流程绕过测试 153
12.7.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53
12.7.2 测试流程 154
12.7.3 修复建议 157
第13章 业务接口调用模组测试 158
13.1 接口调用重放测试 158
13.1.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58
13.1.2 测试过程 158
13.1.3 修复建议 160
13.2 接口调用遍历测试 160
13.2.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60
13.2.2 测试过程 161
13.2.3 修复建议 166
13.3 接口调用参数篡改测试 167
13.3.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67
13.3.2 测试过程 167
13.3.3 修复建议 169
13.4 接口未授权访问/调用测试 169
13.4.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69
13.4.2 测试过程 170
13.4.3 修复建议 172
13.5 Callback自定义测试 172
13.5.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72
13.5.2 测试过程 173
13.5.3 修复建议 177
13.6 WebService测试 177
13.6.1 测试原理和方法 177
13.6.2 测试过程 177
13.6.3 修复建议 184
实践篇
第14章 账号安全案例总结 186
14.1 账号安全归纳 186
14.2 账号安全相关案例 187
14.1.1 账号密码直接暴露在网际网路上 187
14.1.2 无限制登录任意账号 189
14.1.3 电子邮件账号泄露事件 192
14.1.4 中间人攻击 195
14.1.5 撞库攻击 197
14.3 防範账号泄露的相关手段 199
第15章 密码找回安全案例总结 200
15.1 密码找回凭证可被暴力破解 200
15.1.1 某社交软体任意密码修改案例 201
15.2 密码找回凭证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203
15.2.1 密码找回凭证暴露在请求连结中 204
15.2.2 加密验证字元串返回给客户端 205
15.2.3 网页原始码中隐藏着密保答案 206
15.2.4 简讯验证码返回给客户端 207
15.3 密码重置连结存在弱Token 209
15.3.1 使用时间戳的md5作为密码重置Token 209
15.3.2 使用伺服器时间作为密码重置Token 210
15.4 密码重置凭证与用户账户关联不严 211
15.4.1 使用简讯验证码找回密码 212
15.4.2 使用信箱Token找回密码 213
15.5 重新绑定用户手机或信箱 213
15.5.1 重新绑定用户手机 214
15.5.2 重新绑定用户信箱 215
15.6 服务端验证逻辑缺陷 216
15.6.1 删除参数绕过验证 217
15.6.2 信箱地址可被操控 218
15.6.3 身份验证步骤可被绕过 219
15.7 在本地验证服务端的返回信息——修改返回包绕过验证 221
15.8 注册覆盖——已存在用户可被重複注册 222
15.9 Session覆盖——某电商网站可通过Session覆盖方式重置他人密码 223
15.10 防範密码找回漏洞的相关手段 225
第16章 越权访问安全案例总结 227
16.1 平行越权 227
16.1.1 某高校教务系统用户可越权查看其他用户个人信息 227
16.1.2 某电商网站用户可越权查看或修改其他用户信息 229
16.1.3 某手机APP普通用户可越权查看其他用户个人信息 232
16.2 纵向越权 233
16.2.1 某办公系统普通用户许可权越权提升为系统许可权 233
16.2.2 某中学网站管理后台可越权添加管理员账号 235
16.2.3 某智慧型机顶盒低许可权用户可越权修改超级管理员配置信息 240
16.2.4 某Web防火墙通过修改用户对应选单类别可提升许可权 244
16.3 防範越权访问漏洞的相关手段 247
第17章 OAuth 2.0安全案例总结 248
17.1 OAuth 2.0认证原理 248
17.2 OAuth 2.0漏洞总结 250
17.2.1 某社交网站CSRF漏洞导致绑定劫持 250
17.2.2 某社区劫持授权 251
17.3 防範OAuth 2.0漏洞的相关手段 253
第18章 线上支付安全案例总结 254
18.1 某快餐连锁店官网订单金额篡改 254
18.2 某网上商城订单数量篡改 256
18.3 某伺服器供应商平台订单请求重放测试 257
18.4 某培训机构官网订单其他参数干扰测试 259
18.5 防範线上支付漏洞的相关手段 261

精彩节摘

3.3 业务安全测试流程
业务安全测试流程总体上分为七个阶段,前期工作主要以测试準备和业务调研为主,通过收集并参考业务系统相关设计文档和实际操作,与相关开发人员沟通、调研等方式熟悉了解被测系统业务内容和流程,然后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类型进行业务场景建模,并把重要业务系统功能拆分成待测试的业务模组,进而对重要业务功能的各个业务模组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之后对梳理后的业务关键点进行风险识别工作,这也是业务测试安全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最终根据风险点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开展测试工作并最终输出测试报告。具体业务安全测试流程如图3-2所示。
流程一:测试準备
準备阶段主要包括对业务系统的前期熟悉工作,以了解被测试业务系统的数量、规模和场景等内容。针对白盒性质的测试,可以结合相关开发文档去熟悉相关係统业务;针对黑盒测试,可通过实际操作还原业务流程的方式理解业务。
流程二:业务调研
业务调研阶段主要针对业务系统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调研,了解业务系统的整体情况,包括部署情况、功能模组、业务流程、数据流、业务逻辑以及现有的安全措施等内容。根据以往测试实施经验,在业务调研前可先设计访谈问卷,访谈后可能会随着对客户业务系统具体情况了解的深入而不断调整、更新问卷(黑盒测试此步骤可忽略)。
流程三:业务场景建模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平台的业务系统,如电商、银行、金融、证券、保险、游戏、社交、招聘等业务系统,识别出其中的高风险业务场景进行建模。以电商系统为例,如图3-3所示为业务场景建模模型图。
流程四:业务流程梳理
建模完成后需要对重要业务场景的各个业务模组逐一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从前台和后台、业务和支撑系统等4个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识别各业务模组的业务逻辑、业务数据流和功能栏位等。
业务模组的流程梳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区分业务主流程和分支流程,业务梳理工作是围绕主流程进行分析的,而主流程一定是核心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点梳理的对象首先应放在核心主流程上,务必梳理出业务关键环节;
√ 概括归纳业务分支流程,业务分支流程往往存在通用点,可将具有业务相似性的分支流程归纳成某一类型的业务流程,无须单独对其进行测试;
√ 识别业务流程数据信息流,特别是业务数据流在互动方双方之间传输的先后顺序、路径等;
√ 识别业务数据流功能栏位,识别数据流中包含的重要程度不等的信息,理解这些栏位的含义有助于下阶段风险点分析。
如图3-4所示是针对某电商类网站的用户登录功能的业务流程梳理图。
通过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梳理出业务流程各个关键环节点,如图3-5所示。
流程五:业务风险点识别
在完成前期不同维度的业务流程梳理工作后,针对前台业务应着重关注用户界面操作每一步可能的逻辑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后台业务应着重关注数据安全、数据流转及处理的日誌和审计。
业务风险点识别应主要关注以下安全风险内容。
(1)业务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
业务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指的是业务使用者可见的业务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注册、登录和密码找回等身份认证环节,是否存在完善的验证码机制、数据一致性校验机制、Session和Cookie校验机制等,是否能规避验证码绕过、暴利破解和SQL注入等漏洞。
(2)支持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支持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用户访问控制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水平越权或垂直越权漏洞。系统内加密存储机制是否完善,业务数据是否明文传输。系统使用的业务接口是否可以未授权访问/调用,是否可以调用重放、遍历,接口调用参数是否可篡改等。
(3)业务环节间存在的安全风险
业务环节间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系统业务流程是否存在乱序,导致某个业务环节可绕过、回退,或某个业务请求可以无限重放。业务环节间传输的数据是否有一致性校验机制,是否存在业务数据可被篡改的风险。
(4)支持系统间存在的安全风险
支持系统间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系统间数据传输是否加密、系统间传输的参数是否可篡改。系统间输入参数的过滤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可能导致SQL注入、XSS跨站脚本和代码执行漏洞。
(5)业务环节与支持系统间存在的安全风险
业务环节与支持系统间存在的风险,如数据传输是否加密、加密方式是否完善,是否採用前端加密、简单MD5编码等不安全的加密方式。系统处理多执行绪并发请求的机制是否完善,服务端逻辑与资料库读写是否存在时序问题,导致竞争条件漏洞。系统间输入参数的过滤机制是否完善。
具体业务风险点识别示例如图3-6所示。
流程六:开展测试
对前期业务流程梳理和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工作。
流程七:撰写报告
最后是针对业务安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综合评价利用场景的风险程度和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最终完成测试报告的撰写。

作者简介

陈晓光
恆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执行总裁,资深安全专家,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专业。长期从事网路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和市场拓展工作。曾主导和参与多项重大国家标準、国家863 项目和242 安全课题;建设了多个全国性安全系统工程;为电信、金融和政府等多个行业提供安全建议。在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準、移动网际网路安全和通信安全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CISSP、CISA、ISO27001 LA 等多项国际安全从业资质。
胡兵恆
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安全攻防与应急回响中心总经理。负责公司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安全攻防技术研究、安全谘询服务等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安全攻防技术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信息安全有关部门、各大电信运营商、高校多个课题研究项目。带领安全研究团队支撑“中国反网路病毒联盟平台ANVA”、“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运营工作,以及承担国家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
张作峰(Rce)
恆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安全攻防与应急回响中心副总经理、轩辕攻防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安全专家、网际网路白帽子,原启明星辰资深安全研究员。十余年网路安全服务、安全研究、应急保障工作经验,在职期间参与完成了多个大型安全服务、集成、安全课题项目,以及多次国家重要活动的网路安全应急保障任务。

媒体评论

网际网路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路安全漏洞分析的相关工作。全书贴近网路安全实际工作,系统地介绍了业务逻辑安全测试的相关技术。一经阅读,引人入胜。详细阅读本书的读者,一定会获益匪浅。
——国家网际网路应急中心运行部主任 严寒冰
随着网路安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注入、跨站、上传等Web 安全问题,鲜有专业人士对业务安全做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作者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详细介绍了从登录到业务流程再到越权访问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业务安全问题,对网站开发人员和安全测试人员来说本书都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主任 徐凯
近年来,业务安全日益成为网路安全的重要风险来源,业务安全也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安全风险的测试与评估方法一直比较欠缺。本书立足于实践,再现了典型业务安全场景,总结了业务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和方法,推荐具有一定安全基础的人员阅读,同时也适合信息系统运营者参阅。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繫统评估处 任望
企业经营的核心命脉是业务,一切以业务可持续发展为优先安全保障,基于业务做安全一直也都是安全专家的核心竞争力,此书清晰地阐述了做业务安全所需要的战略、战法,读起来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值得拥有。
——威客安全董事长兼CEO 陈新龙
这本书以业务安全测试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实践了业务各环节的安全攻防。对于安全攻防人员来说是一本很值得参考的书籍;对于业务及开发人员来说这本书里的实践可以让你的团队开发出的业务更安全、更可靠。
——Joinsec 创始人 余弦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堪称网路安全技术人员的宝典!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网际网路业务漏洞如何复现和利用,给出了翔实有效的修复建议,同时又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很有借鉴与启发意义。
——补天漏洞回响平台 白掌门
攻防之战永不停歇,在与黑色产业的对抗中,安全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本书介绍的业务安全知识正好补充了传统安全的缺失部分。
——漏洞盒子创始人 袁劲松

前言

“没有网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网路安全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于Web 2.0的兴起,基于Web环境的网际网路套用越来越广泛,也让Web套用的安全技术日趋成熟。目前网际网路上接连爆发的套用安全漏洞,让各大企业的安全人员、运维人员、研发及管理人员都不得不重视这一领域,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日渐成熟的防护产品和解决方案,让Web安全防护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网际网路上的网站模板,大部分都自带了防SQL注入、跨站脚本等攻击的功能,传统的“工具党”、“小白”已很难再通过简单操作几个按钮就成功完成一次Web入侵。
随着网际网路业务的不断发展,网际网路上的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所涉及的网路交易也越来越频繁,交易的数额也越来越庞大,引发的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安全事件的攻击者更倾向于利用业务逻辑层的安全漏洞,如网际网路上曝光的“1元购买特斯拉”、“微信无限刷红包”、“支付宝熟人可重置登录密码”等业务安全层面的漏洞。基于传统的渗透测试方法很难发现这些业务逻辑层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又危害巨大,可能造成企业的资产损失和名誉受损,并且传统的安全防御设备和措施对业务安全漏洞防护收效甚微。
业务安全问题在网际网路上也时有报导,不算新生事物,但目前缺乏一套体系化的介绍这门技术的书籍。我们通过多年的不同行业的安全服务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业务安全方面的经验,于是萌生了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把我们所有沉澱的业务安全测试经验分享给爱好网路安全事业的白帽子们,让大家一起成长,共同为国家网路安全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的撰写者均为轩辕攻防实验室白帽子,这些白帽子具备多年的业务安全测试经验,同时他们在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报送过很多原创漏洞(2016年轩辕攻防实验室报送原创漏洞排名第二)。这些白帽子平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听说要编写这本书时,大家群情激奋,热烈回响,牺牲了很多的个人休息时间,经过了近一年的努力才总结完成了全面的、详细的可以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系统的业务安全测试理论、工具、方法及案例。在此也感谢所有参与撰写本书的这些默默无闻,不求名、不逐利、默默分享的白帽子。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网际网路上发现了很多关于业务安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选取了几个非常不错且比较典型的案例,经过我们整理总结后分享给各位读者,有的案例原作者已经联繫上了,有个别的也无从联繫了,在此也对分享这些经典案例且默默在网际网路上耕耘和贡献的白帽子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发自内心的致敬。
在内容甄选时,抛开了一些纯理论的内容,书中选取的场景案例多是作者在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加以改造的,目的是让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实用的业务安全测试技术,协助企业规避业务安全层面的安全风险。
本书共15章,包括理论篇、技术篇和实践篇。理论篇开篇首先介绍从事网路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请大家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白帽子,然后介绍业务安全引发的一些安全问题和业务安全测试相关的方法论及怎幺去学好业务安全。技术篇和实践篇选取的内容都是这些白帽子多年在电商、金融、证券、保险、游戏、社交、招聘、O2O等不同行业、不同的业务系统存在的各种类型业务逻辑漏洞进行安全测试总结而成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行业的业务系统涉及的业务安全漏洞的特点。具体来说,技术篇主要介绍登录认证模组测试、业务办理模组测试、业务授权访问模组测试、输入/输出模组测试、回退模组测试、验证码机制测试、业务数据安全测试、业务流程乱序测试、密码找回模组测试、业务接口模组调用测试等内容。实践篇主要针对技术篇中的测试方法进行相关典型案例的测试总结,包括账号安全案例总结、密码找回案例总结、越权访问案例、OAuth 2.0案例总结、线上支付安全案例总结等。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很好地掌握业务安全层面的安全测试技术,并且可以协助企业规避业务安全层面的安全风险。本书比较适合作为企业专职安全人员、研发人员、普通高等院校网路空间安全学科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以及作为网路安全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加之网路攻防技术纵深宽广,发展迅速,在内容取捨和编排上难免考虑不周全,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轩辕攻防实验室负责人 张作峰
2018年01月 于北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