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路实用组网技术》是2008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乐孜纯、张明、全必胜。
基本介绍
- 书名:光网路实用组网技术
- 作者:乐孜纯 张明 全必胜
- ISBN:978-7-5606-2030-5/TP.1051
- 定价:29.75元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7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详尽地描述了光网路组网涉及的各个关键单元技术,并侧重于以设计实例的形式来阐述相关技术的套用。在保证内容系统性和先进性的同时,着意突出了实用性。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光纤通信网路概述、光纤通信网路纵览、光纤通信网技术基础、光网路组网的核心网元、光网路的规划与设计、光网路逻辑拓扑最佳化设计、波长路由光网路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光网路的生存性、光网路的网路管理,以及光网路套用实例,书末附缩略语对照表。
本书可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与计算机网路技术研究和套用的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光纤通信网路概述 1
1.1 电信网路结构 1
1.2 光学层 2
1.2.1 网路的分层结构 2
1.2.2 光学层概述 5
1.2.3 网路透明性 9
1.3 工作于光学层之上的用户层 10
1.3.1 SDH 10
1.3.2 ATM 16
1.3.3 IP 20
1.3.4 其他类型的用户层 23
1.4 光网路的演化发展 25
第2章 光纤通信网路纵览 32
2.1 全光网路 32
2.1.1 全光网的特性 32
2.1.2 全光网的结构 33
2.2 光传送网路 34
2.2.1 光传送网概述 34
2.2.2 光传送网的体系结构 36
2.2.3 光传送网的主要网元 38
2.3 光网际网路 40
2.3.1 传统IP网路的局限性 40
2.3.2 光网路互联 41
2.4 智慧型光网路 47
2.4.1 智慧型光网路概述 47
2.4.2 自动交换光网路 48
2.4.3 通用多协定标记交换智慧型光网路 52
2.5 光交换网路 55
2.5.1 光分组交换网路概述 55
2.5.2 光分组交换网路 56
2.5.3 游标记交换网路 60
2.6 光纤接入网路 63
2.6.1 光纤接入网路概述 63
2.6.2 无源光网路 66
2.6.3 有源光网路 68
第3章 光纤通信网技术基础 71
3.1 光纤 71
3.1.1 光纤的类型 71
3.1.2 光纤的色散和损耗 73
3.1.3 光纤的非线性 77
3.2 光调製技术 84
3.2.1 光调製的原理和特性 84
3.2.2 光调製的器件技术 88
3.3 光编码技术 90
3.3.1 光正交码 91
3.3.2 光时域编码 93
3.3.3 光频域编码 97
3.4 光信道多路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 101
3.4.1 光波分复用技术 101
3.4.2 光时分复用技术 103
3.4.3 光码分复用技术 105
3.5 光交换技术 106
3.5.1 空分光交换 107
3.5.2 时分光交换 108
3.5.3 波分光交换 108
3.5.4 码分光交换 109
第4章 光网路组网的核心网元 111
4.1 光网路有源器件 111
4.1.1 光发射器件 111
4.1.2 光放大器件 119
4.1.3 光检测器件 127
4.2 光网路无源器件 130
4.2.1 耦合器 130
4.2.2 隔离器和环形器 132
4.2.3 复用器和滤波器 133
4.3 光线路终端 153
4.4 光分插复用器件 155
4.4.1 光分插复用器的结构 156
4.4.2 可重配置的光分插复用器 159
4.5 光交叉互联器件 161
4.5.1 全光连线器结构 165
4.5.2 光开关 167
4.6 波长转换器件 175
第5章 光网路的规划与设计 181
5.1 光网路的规划与设计概述 181
5.2 表征光网路的参数 182
5.2.1 表征拓扑的参数 182
5.2.2 表征物理限制的参数 183
5.2.3 表征业务需求的参数 183
5.2.4 表征网路结构的参数 184
5.2.5 表征生存性的参数 185
5.3 光网路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185
5.3.1 光网路规划与设计问题分解 185
5.3.2 光网路的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步骤 186
5.4 业务需求分析 187
5.4.1 现有业务的频宽需求预测 187
5.4.2 新业务的频宽需求预测 188
5.5 网路结构设计 189
5.5.1 光网路的基本结构 189
5.5.2 环状网与网状网的组网技术对比分析 190
5.6 WDM光层设计 194
5.6.1 环状光网路的设计 194
5.6.2 网状光网路的设计 195
5.6.3 网状光网路设计实例 196
5.7 物理层的设计 198
5.7.1 物理层中光信号的传输损伤模型 199
5.7.2 物理层设备最佳化配置分析 199
5.7.3 光网路链路传输系统设计 202
第6章 光网路逻辑拓扑最佳化设计 204
6.1 引言 204
6.2 基本概念 205
6.2.1 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 205
6.2.2 逻辑拓扑设计的最佳化目标 206
6.3 採用MILP方法进行逻辑拓扑设计 207
6.3.1 LTD问题的MILP数学模型 207
6.3.2 採用MILP求解LTD问题示例 209
6.4 求解逻辑拓扑设计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212
6.4.1 MILP问题的启发式求解 212
6.4.2 最大化单跳业务流量法 213
6.4.3 最大化单跳和多跳的业务量法 214
6.4.4 最佳化网路节点配置算法 217
6.5 逻辑拓扑设计中的理论边界 218
6.5.1 拥塞下限 218
6.5.2 波长数下限 219
6.6 逻辑拓扑设计实例 219
6.6.1 基于业务量矩阵和时延矩阵的权重定义方式 220
6.6.2 基于权重均衡的光网路逻辑拓扑最佳化算法 222
6.6.3 算法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223
第7章 波长路由光网路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 228
7.1 引言 228
7.2 波长路由光网路的概念和结构 228
7.2.1 波长路由光网路中的关键网元器件 228
7.2.2 波长路由光网路的体系结构 229
7.2.3 波长路由光网路中的两个限制条件 230
7.3 静态RWA问题 231
7.3.1 静态RWA问题描述 231
7.3.2 静态RWA的数学模型 231
7.3.3 静态RWA的类型及求解思路 232
7.3.4 静态RWA中的路由选择子问题 233
7.3.5 静态RWA中的波长分配子问题 235
7.4 动态RWA问题 238
7.4.1 动态RWA的问题描述 239
7.4.2 动态RWA问题的求解思路 239
7.4.3 动态RWA中的路由选择子问题 239
7.4.4 动态RWA中的波长分配子问题 241
7.5 RWA问题的理论边界 243
7.5.1 静态RWA中波长需求的下限 243
7.5.2 静态RWA中波长需求的上限 244
7.6 RWA中的其他问题 244
7.6.1 业务量疏导的RWA问题 244
7.6.2 多播RWA问题 245
7.6.3 抗毁网路的RWA问题 246
7.7 求解RWA问题实例分析 246
7.7.1 网路模型的建立 247
7.7.2 动态门限的定义和表述 248
7.7.3 动态门限的求解 248
7.7.4 基于动态门限的波长分配算法 250
7.7.5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250
第8章 光网路的生存性 254
8.1 网路生存性的概念 254
8.1.1 网路生存性的定义 254
8.1.2 网路生存性的设计内容 255
8.1.3 网路生存性的部署方法 255
8.1.4 网路生存性的评价指标 256
8.2 光网路的保护和恢复 256
8.2.1 保护和恢复的概念 256
8.2.2 保护和恢复分类 257
8.2.3 故障类别及恢复原则 259
8.3 SDH层的保护和恢复技术 259
8.3.1 点到点链路保护技术 259
8.3.2 环网保护技术 261
8.4 光层的保护和恢复技术 266
8.4.1 光层自愈的必要性 266
8.4.2 光层的结构 267
8.4.3 光层中的线路保护倒换 267
8.4.4 光层中的环保护 268
8.4.5 光层中的网状网恢复 269
8.5 IP层的保护和恢复技术 271
8.5.1 IP动态路由——传统的IP恢複方案 272
8.5.2 改进的IP恢複方案 272
8.5.3 基于MPLS的生存性策略 273
8.5.4 双向转发检测 274
8.6 ATM层的保护和恢复技术 274
8.6.1 ATM层的保护技术 274
8.6.2 ATM恢复技术 276
8.7 网路的多层生存性 276
8.7.1 多层生存性的基本概念 276
8.7.2 多层生存性的规划原则 278
第9章 光网路的网路管理 280
9.1 光网路网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280
9.1.1 服务管理系统层 281
9.1.2 综合网路管理系统层 281
9.1.3 网路管理系统层 283
9.1.4 网元管理系统层 284
9.2 现有的几种典型网路管理体系结构 284
9.2.1 SNMP体系结构 284
9.2.2 CMIP体系结构 286
9.2.3 TMN体系结构 287
9.2.4 CORBA体系结构 289
9.3 SDH的网路管理系统 290
9.3.1 SDH管理网的管理层次 290
9.3.2 SDH管理网的管理功能 291
9.3.3 SDH管理网的组织模型 292
9.3.4 SMN、 SMS和TMN之间的关係 293
9.4 WDM的网路管理系统 293
9.4.1 WDM网管分层结构 293
9.4.2 WDM系统网元划分 294
9.4.3 WDM网元管理系统要求 295
9.5 OTN的网路管理系统 299
9.5.1 OTN管理结构 299
9.5.2 OTN管理功能 303
9.6 ASON的网路管理系统 306
9.6.1 ASON管理架构 306
9.6.2 ASON网路各个平面间的管理关係 307
9.6.3 管理面与控制面 307
9.6.4 ASON管理面要求 307
9.7 网管分层结构与多厂商网管互操作性 311
9.7.1 网管系统的升级 311
9.7.2 OTN网路下的网管互通 311
9.7.3 ASON网路下的网管互通 311
第10章 光网路套用实例 313
10.1 国内光网路套用概况 313
10.1.1 国内光网路试验网 313
10.1.2 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光网路套用情况 322
10.2 国外光网路套用概况 323
10.2.1 国外光网路试验网示例 323
10.2.2 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光网路套用情况 329
10.3 长距离光网路个案研究 330
10.4 城域环网的个案研究 336
附录 缩略语对照表 340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