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域名又称为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是由ISO/IEC、ITU-T国际标準化组织上世纪80年代联合提出的标识机制,採用分层树形结构对任何类型的对象(包括实体对象、虚拟对象、複合对象等)进行全球无歧义、唯一命名。物联网域名具有分层灵活、扩展性强、跨异构系统等优势,并可兼容现有标识机制,已经广泛套用于信息安全、医疗卫生、网路管理等领域。
随着现代物联网的发展,标识与载体技术分离的需求逐渐增强,各机构组织对于标识管理的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物联网域名因此逐渐开始替代一些传统的编码技术,成为物联网首选的对象标识技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物联网域名
- 外文名:Object Identifier
- 解释:对象标识或OID
- 目的:全球对象唯一标识
- 特性:唯一性 开放性 标準化
物联网域名
物联网域名(Object identifier, OID)是由ISO/IEC、ITU国际标準组织共同提出的标识机制,用于对任何类型的对象、概念或者“事物”进行全球无歧义、唯一命名。一旦命名,该名称终生有效。由于物联网域名具有分层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适合作为现有各种编码方案之间进行交换的元标识机制。
物联网域名基本概念
从物联网域名定义“通信和信息处理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它是可标识(可以命名)的,同时它可被注册”可以看出,物联网域名是与对象相关联的用来无歧义地标识对象的全局唯一的值,可保证对象在通信或信息处理中正确地定位和管理。通俗地讲,物联网域名就是网路世界中对象的身份证。
物联网域名编码结构为树状结构,不同层次之间用“.”分隔,层数无限制。在标识对象时,标识符为由从树根到叶子全部路径上的结点顺序组合而成的一个字元串。国际根节点下分为ISO、ISO-ITU联合(joint-iso-itu-t)、ITU-T三个分支,其中ISO、ISO-ITU联合节点下,由各个国家成员体负责国家内部物联网域名的管理和注册,其结构下图所示。

对象标识符树
标準与发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ISO/IEC、ITU等国际标準化组织便开始了物联网域名标识机制的研究工作,陆续发布并完善了相关係列标準,具体下表所示:
国际标準号 | 标準名称 | 套用範围 | |
ISO/IEC 29168系列标準 | ISO/IEC 29168-1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part 1: object identifier resolution system | 本系列标準用于指导OID解析系统建设,对注册机构的操作运营规程进行规定。 |
ISO/IEC 29168-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part 2: procedures for the object identifier resolution system operational agency | ||
ISO/IEC 9834系列标準 | ISO/IEC 9834-1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general procedures and top arcs of the international object identifier tree. | 本系列标準用于规範对OID标识注册规程。 |
ISO/IEC 9834-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part 2: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for OSI document types. | ||
ISO/IEC 9834-3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Registration of Object Identifier arcs beneath the top-level arc jointly administered by ISO and ITU-T. | ||
ISO/IEC 9834-4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register of VTE profiles. | ||
ISO/IEC 9834-5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register of VT control object definitions. | ||
ISO/IEC 9834-6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registration of application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 entities. | ||
ISO/IEC 9834-7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assignment of international names for use in specific contexts. | ||
ISO/IEC 9834-8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gener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s (UUIDs) and their use as ASN.1 Object Identifier components | ||
ISO/IEC 9834-9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SI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registration of object identifier arcs for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using tag-based identification | ||
ISO/IEC 8824系列标準 | ISO/IEC 8824-1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specification of basic notation; amendment 1: relative object | 本系列标準用于规範OID对象描述规则。 |
ISO/IEC 8824-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information object specification; Amendment 1: ASN.1 semantic model | ||
ISO/IEC 8824-3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Constraint specification | ||
ISO/IEC 8824-4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Parameterization of ASN.1 specifications | ||
ISO/IEC 8825系列标準 | ISO/IEC 8825-1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N.1 encoding rules: specification of basic encoding rules (ber), canonical encoding rules (cer) and distinguished encoding rules (der) | 本系列标準用于规定OID转化为二进制的编码规则。 |
ISO/IEC 8825-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N.1 encoding rules: Specification of packed encoding rules (PER) | ||
ISO/IEC 8825-3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N.1 encoding rules: Specification of Encoding Control Notation (ECN) | ||
ISO/IEC 8825-4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SN.1 encoding rules: XML Encoding Rules (XER) | ||
ISO/IEC 8825-5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SN.1 encoding rules: Mapping W3C XML schema definitions into ASN.1 | ||
ISO/IEC 8825-6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N.1 encoding rules: regi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 encoding instructions | ||
ISO/IEC 1596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for item management - Data protocol: data encoding rules and logical memory functions | 本标準用于规定OID套用于RFID领域的编码规则和逻辑存储功能。 | |
ISO/IEC 15963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RF tags | 本标準用于规定OID套用于RFID领域的统一标识方案。 |
国际相关标準列表
ISO/IEC、ITU权威标準组织通过研製ISO/IEC 29168、ISO/IEC 9834、ISO/IEC 8824、ISO/IEC 8825、ISO/IEC15962、ISO/IEC15963系列国际标準,针对OID标识的命名规则、分配方案、传输编码、解析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规範,实现正式、无歧义和精确的唯一标识机制来标识不同对象。
套用介绍
iotcrc系统负责提供全球物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情况,目前全球物联网域名根注册系统由法国电信公司维护。截止到2012年12月,国际物联网域名资料库中已有643087个顶层的物联网域名标识符进行注册,涉及物流、信息安全、RFID、3GPP、生物识别、网路管理和医疗影像等领域。相应的物联网域名解析系统研发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根解析机构由韩国维护,实现了物联网域名根目录、物联网域名 (2.27:ID-based)弧解析等解析服务功能。
下面就具体不同领域的物联网域名套用情况进行介绍。
医疗领域(HL7-物联网域名系统)
HL7(Health Level Seven, 健康信息交换第七层协定)组织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国际性组织,主要从事卫生保健环境临床和管理电子数据交换的标準开发。HL7标準套用于多种作业系统和硬体环境,能够进行多套用系统间的档案和数据交换,是医疗领域不同套用系统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定,主要目的是发展各型医疗信息系统间,如临床、检验、保险、管理及行政等各项电子资料交换的标準。
HL7採用OID标识机制来对电子医疗档案、电子账单、电子文档格式、医院组织结构、医疗机构注册信息、工作人员档案等进行管理,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统一相关的传输协定标準,实现不同医疗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目前在HL7组织的OID根节点下,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法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分别建立自己国家在医疗领域的OID树。目前,单就美国来说就有4000多个顶级的OID分配给相应的医疗机构用以信息资源的标识。
在我国,卫生部信息中心代表国家医疗主管部门申请了OID(1.2.156.10011),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医疗领域的统一标识管理。
信息安全领域
以电子认证为例,X.509标準是ITU-T组织设计的PKI标準,是信息安全领域最基础的标準之一,目前套用广泛。X.509标準利用OID标识成功定义了CA证书和安全访问数据格式,完成了X.500目录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
随着电子认证业务的广泛套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电子认证管理机构,对从事电子认证业务的机构进行严格审查。为此,国际OID注册机构为信息安全领域分配2.48作为其OID的标识前缀。在此前缀下,由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按需建立OID分支机构,分配下级的命名空间和层级,针对X.509安全机制证书和安全策略证书等进行OID标识分配,用以信息安全的基础管理。
在我国,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国家密码管理局、各省级数字证书认证公司和电子商务认证公司出于管理或发展需求,申请了相应的OID标识对相关密码标準、加密算法、电子证书、ASN.1通信模组和相关的协定、SNMP管理信息库、密钥管理库等内容进行管理。
物流领域
作为物流领域有影响力的国际GS1组织,在2012年2月份,申请2.51的OID标识前缀,用于物流领域的对象管理,纳入进了OID标识体系。
其他领域
OID在其他领域中的套用如下所示:
- OID(joint-iso-itu-t(2) Telebiometrics (42))远程生物测量
- OID(joint-iso-itu-t(2) alerting(49)wmo(0))世界气象组织(WMO) 用于天气预警和天气预警机构标识。下设国家分支、授权机构分支等
- OID(1.3.111.1.a) IEEE MAC地址等
- OID(1.3.6.1.4.1 ) SNIA CDMI 云存储对象标识
OID的套用不仅涵盖上述所介绍的领域,还在其他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套用。为此,ISO/IEC和ITU国际权威组织将OID作为不同编码机制之间的转换桥樑——元标识机制,广泛套用于各个领域。以RFID领域为例,ISO/IEC和ITU组织于2007年批准将OID(2.27)作为基于标籤的ID编码机制的标识。ISO/IEC 15962、ISO/IEC 15963已将OID作为各类RFID不同标识方案转换的方式,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方案。
国内OID注册机构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信科函[2006]45号《关于同意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準化研究所成立国家OID注册中心的复函》档案的批覆,我国于2007年组建了“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负责管理“ISO分支”和“ISO-ITU联合分支” 下的中国OID分支,负责国内OID注册、管理、维护以及在国际上的备案工作。
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自从成立以来,坚持派遣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ISO/IEC JTC1 SC6、SC31、SC32等分技术委员会的国际会议,派人员到欧洲(欧洲标準化协会,CEN)和美国(ANSI、NIST等)留学,专门开展OID相关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实时追蹤与OID相关的国际先进标準,代表我国参与OID分配、解析、元标识等多项国际标準的研製工作。
目前,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已为国内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分配了顶层的OID标识符,涉及网路管理、信息安全、医疗卫生、感测器网路、RFID等多个领域,所研製的注册系统,已经具备标识注册、系统解析等多种套用功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OID等信息资源,如同网际网路域名一样,需要进行规範管理。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的建设,对于规範OID注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内标準研製
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在参考国际标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完成和正在制定一系列与OID相关的国家标準:
国家标準 | 标準名称 | 标準範围 |
立项号20120558-T-469 | 信息技术 开放式系统互连 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规範 | 实现OID解析系统规範 |
立项号20120559-T-469 | 信息技术 开放式系统互连 解析系统运营机构的操作规程 | 实现解析系统的操作运营规範 |
GB/T 17969.1-2000 |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注册机构操作规程 一般规程 | 用于进行统一标识注册时所遵循的操作规範 |
GB/T 17969.3-2008 |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第3部分:ISO和ITU-T联合管理的顶级弧下的客体标识符弧的登记 | 用于顶层的标识分配体系 |
GB/T 17969.5-2000 |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OSI 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第5部分 VT控制客体定义的登记表 | 实现统一标识注册管理过程规範 |
GB/T 17969.6-2000 |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OSI 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第6部分:套用进程和套用实体 | 实现注册管理的过程规範 |
GB/T 17969.8-2010 |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的生成和登记及其用作ASN.1客体标识符组件 | 实现UUID和OID标识机制的兼容规範 |
GB/T 16262.1-2006 | 信息技术 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基本记法规範 | 实现统一标识注册管理过程规範 |
GB/T 16262.2-2006 | 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第2部分信息客体规範 | 实现统一标识注册管理过程规範 |
GB/T 16262.3-2006 | 信息技术 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 第3部分:约束规範 | 实现统一标识注册管理过程规範 |
GB/T 16262.4-2006 | 信息技术 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 第4部分:ASN.1规範的参数化 | 实现统一标识注册管理过程规範 |
GB/T 16263.1-2006 | 信息技术 ASN.1 编码规则 第1部分:基本编码规则(BER)、正则编码规则(CER)和非典型编码规则(DER)规範 | 实现编码规则制定 |
GB/T 16263.2-2006 | 信息技术 ASN.1 编码规则 第2部分:紧缩编码规则(PER)规範 | 实现编码规则制定 |
GB/T 26231-2010 (自主制定) |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 | 实现标识注册流程规範 |
立项号20100406-T-469 (自主制定) | 信息技术 电子阅读设备(电子书) 标识要求 | 实现电子阅读设备、数字内容等电子书範畴的对象标识 |
立项号20091419-T-469 (自主制定) | 感测器网路 标识 感测节点编码规範 | 套用于物联网,实现感测器节点标识规範 |
立项号2009-1683T-SJ (自主制定) | 基于网际网路的射频识别标籤信息查询与发现服务 | 套用于网际网路领域,实现设备及管理对象的规範 |
立项号2009-1686T-SJ (自主制定) | 危险化学品气瓶标识用电子标籤通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气瓶电子标识代码 | 套用于化工领域,实现对于危险化学品气瓶的标识规範 |
国内OID套用
中国物联网域名注册中心自成立5年来,已为国内9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分配了107项顶级OID标识符,主要套用示例如表3所示:
注册机构性质 | 注册机构名称 | 套用领域 |
各大部委及直属事业单位 | 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 (1.2.156.339.1) | 为企业安全证书、法人安全证书、个人数字证书、伺服器数字证书、代码数字证书分配唯一标识码进行电子认证服务。 |
国家密码管理局 (1.2.156.10197) | 标识相关係列密码标準、加密算法、X.509电子证书、ASN.1通信模组和相关的协定、SNMP管理信息库、密钥管理库等内容。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2.156.2316) | 为其行业内部工作人员、相关计算机设备、电子文档格式分配唯一标识符,便于进行安全保密及工作管理。 | |
卫生部信息中心 (1.2.156.10011) | 目的是实现卫生行业範围内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套用模组的复用性,建立开放的、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1.2.156.112600) | 对公安领域的管理对象等进行标识。 | |
标準机构和社会团体 | 感测网路标準工作组 (2.16.156.101818) | 用于标识感测网路的任意网路节点 |
RFID标準工作组 (2.16.156.27) | 为电子标籤分配唯一的标识符,用于进行物品识别 | |
电子商会物联网专委会二维码工作组 (2.16.156.47001) | 为二维码分配唯一的标识符,用于进行物品识别 | |
中国网际网路信息中心 (1.2.156.20002) | 用于网路域名管理 | |
企业 | 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1.2.156.112535)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2.156.112570)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山东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有限公司 (1.2.156.112571)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浙江省数字安全证书管理有限公司 (1.2.156.112573)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福建省数字安全证书管理有限公司 (1.2.156.112578)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 (1.2.156.112580)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河北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 (1.2.156.112586)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2.16.156.112554) |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电子证书发放 | |
北京大学医学院 (1.2.156.112606) | 医疗领域,对电子文档格式、设备等进行管理 | |
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16.156.112557) | 医疗领域,对电子文档格式、设备等进行管理 | |
北京亿仁赛博医疗设备公司(1.2.156.112548) | 医疗领域,对电子文档格式、设备等进行管理 | |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1.2.156.112543) | 设备管理 | |
江苏凌云广播电视公司(1.2.156.112539) | 用于广电系统内部设备管理 | |
广东华大集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156.112557) | 设备管理 |
无论是在信息承载技术领域的套用,还是在具体套用领域的套用,OID标识机制都有着很好的优势,主要包括:
(1)RFID、感测器、二维码等信息载体技术领域
ISO/IEC和ITU组织于2007年批准将OID(2.27)作为基于标籤的ID编码机制的标识,国家OID注册中心在中国分支下同步分配了OID(2.16.156.27),用于我国RFID领域中各类对象的标识,并在物品管理、单品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电子票务、离散製造业生产管理等RFID套用领域的标準中採用OID标识。
国家感测器标準工作组申请OID标识(2.16.156.101818),为所管理的感测器节点分配唯一标识符,用于精确定位,获取实时感知信息。
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套用专业委员会二维码专项工作组申请OID标识(2.16.156.47001),为所管辖领域内商品的二维码分配唯一标识符,用于实现商品信息的精确解析和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互动。
(2)信息安全领域
国家密码管理局申请OID(1.2.156.10197),用以标识相关係列密码标準、加密算法、X.509电子证书、ASN.1通信模组和相关的协定、SNMP管理信息库、密钥管理库等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在2011年9月注册申请了OID(1.2.156.339.1),为企业安全证书、法人安全证书、个人数字证书、伺服器数字证书、代码数字证书分配唯一标识码进行电子认证服务。每种证书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安全等级服务。信息化安全协调司为各家具备认证资格的电子认证企业授权发放唯一的OID标识前缀,由各家电子认证企业为不同的认证对象分配唯一的标识符进行安全等级服务认定。
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公司申请了OID 用以标识CA证书、安全数据模组等。
(3)医疗卫生领域
目前,卫生部信息中心代表国家医疗主管部门申请了OID(1.2.156.10011),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医疗领域的统一标识管理,以实现卫生行业领域内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套用模组的复用性,建立开放的、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北京大学医学院申请了OID(1.2.156.112606),为下属组织、信息系统、电子文档、设备等对象进行标识管理。
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亿仁赛博医疗设备公司等多家服务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企业也申请了OID作为标识机制用以信息系统开发和电子医疗设备研製。
(4)监察管理领域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申请了OID(1.2.156.112600),用于公安领域的对象标识。
此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套用推广,OID标识机制将会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域名注册解析系统
目前,国家OID注册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了我国OID标识分配方案和注册管理体系,开发了注册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标识注册、系统解析等多种功能,并对外提供服务。
(1)标识注册
政府机构、各大企事业单位、公共团体及慈善机构均可以作为分支机构向国家OID注册中心提出申请,由国家OID注册中心根据注册机构性质分配相应的OID标识前缀,完成注册。各分支机构依据国家OID注册中心所制定的国家标準和管理规则,对其相应的注册系统进行开发或维护。
(2)系统解析
国家OID注册中心提供系统解析功能,通过输入OID标识符,获得与标识对象相关的信息。用户通过浏览器客户端查询、系统外挂程式、多种格式文档嵌入、机器自动识别等方式,获得标识对象的多种解析信息。通过国家OID注册中心和各分支机构的协作,OID注册管理系统可以为人或者机器提供多样、灵活的解析和查询服务,以满足物联网环境中以“物”为中心的多种解析需求。
(3)元数据管理
为了本行业内部或者各行业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数据互动,国家OID注册中心提供统一的元数据管理平台,为各行业、系统间的数据互连互通奠定基础。
四. OID的技术优势
与其他标识机制相比,OID具有面向多种对象、与对象的相关特性信息相关联、兼容现有的各种标识机制、分层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套用于信息安全、电子医疗、网路管理、自动识别、感测网路等计算机、通信、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具备很好的套用基础和发展前景。
OID的技术优势体现于多个方面:
l 自主可控性
在实际套用中, ISO/IEC国际标準化机构维护顶层OID标识,各个国家负责该国家分支下的OID分配、注册、解析等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和维护。OID标识机制不存在任何国际专利、智慧财产权、注册费等方面问题。
l 良好的兼容性
OID标识机制具有分层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能够兼容现有的各种标识机制,因此适合作为现有各种套用的元标识机制。以OID在射频识别(RFID)领域中的套用为例,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基于ID技术的编码机制,而且很难有一种编码机制一统天下(这种情况在很多领域都有)。为此,ISO/IEC和ITU组织于2007年批准将OID(2.27)作为基于标籤ID编码机制的元标识。ISO/IEC 15962、ISO/IEC 15963中将OID作为各类RFID不同标识方案转换的方式,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方案,使OID成为不同编码机制之间转换桥樑。
l 与新兴信息技术相辅相成
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产业对统一标识管理的需求愈来愈高。我国相关研究单位也在加紧相关标準的规划与制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国信标委感测器网路标準工作组、工信部电子标籤标準工作组和国家物联网基础标準工作组均採用OID标识机制进行对象管理,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套用。在云计算领域,身份管理服务与标识管理密不可分。一方面,这些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为OID标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OID在实际套用中,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能够进行很好的套用,也引领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