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

2020-02-01 08:20:09 百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共600余名,研究生40余名。每年平均招收200余名本科生、20余名硕士生,初步形成了规模合理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建立起基础教学与学科专业互动的发展机制。创办于2011年6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
  • 创办时间:2011年6月
  • 所属地区:黑龙江

学院简介

为适应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军“深空、深海、深蓝”三大未知领域的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理顺办学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基础教学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原数学系和光电科学系的基础上,于2011年6月新成立了理学院。理学院是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下设数学系和光电科学系,覆盖数学、物理两个一级学科、三个本科专业和三个研究生专业。数学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套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数学硕士点和套用数学硕士点。光电科学系现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有光学专业硕士点。学院同时还承担学校工科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三门公共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集了一批国内知名、治学严谨的教学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提高理学院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数学系现有的30余名教师中,有正教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人,二级教授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育部宝钢基金优秀教师3人;光电科学系现有的20余名教师中,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名,副高职人员12人。近年来,学院还引进了国内外着名科研单位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多名优秀博士,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开拓了新的学术方向。学院上下通过採取以老带新、适时送国外交流互访、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自身教学和学术梯队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美国组织的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多次获得一等奖,参加物理创新大赛也多次获一、二等奖。理学院的毕业生知识面宽广,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率平均在50%以上,每年都有多人被清华大学、中科大等国内着名大学及中科院相关院所录取,多人到国外着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院教学成果显着,科研成果斐然。出版专着6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在内的各种教学用书共13部。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数学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理学院的超快光子技术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科学系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学院学术氛围浓、科研实力强,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被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威海市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省级奖励。学院的超快光子技术研究团队被评为2007年校级优秀科研团队。多年来,培养出大批理论基础扎实、科研水平高、独立工作能力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按照哈工大(威海)“努力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发展规划,全院教职工正以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勤奋工作、迎接挑战,努力为学校的理学学科发展和基础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设定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集计算数学、计算机套用软体、信息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数学基础扎知识及其它相关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数学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实变函式、数值分析、机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科学基础、运筹学、C语言、资料库、数据结构、作业系统、编译原理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计算机套用、软体开发和管理工作。在继续深造方面选择面也比较广,可以继续在数学领域深造,考取本专业研究生,从事数学教学、数学研究等;还可以攻读计算机、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生。毕业生还可以向相近专业甚至跨度较大的专业发展,比如从事软体与产品开发、设计、管理、科研、生产等工作。

数学与套用数学

专业简介
该专业以培养数学基础理论与套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科研、教学型人才为主,同时注重培养把数学理论套用于工程实际、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理工结合型人才。专业教学重视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强调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套用。
主要专业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实变函式、机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解析几何、离散数学、複变函数、数学软体、数学建模、泛函分析、运筹学、数学建模和实践、理论力学、统计分析、C语言、资料库、数据结构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到银行、证券投资公司、计算机公司、保险公司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体开发、市场调研与分析、电子商务、网路安全、网路维护与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高等学校的科研、数学骨干,也可向相近专业甚至跨度较大的专业发展,从事软体也产品开发、设计、管理、科研、生产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培养目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光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与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现代测试技术等相互渗透、紧密联繫,属于光电子学在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套用的前沿学科。本专业以理工融合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物理学、套用光学、光电子学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光纤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2.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物理及相关的材料与元器件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套用以上知识分析和解决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测试和套用技术;
3. 具有较强的科研、套用和实验动手能力,具备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套用和软硬体开发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专业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跟蹤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 术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前沿和发展动态。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四年。完成规定的学分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较广,具有“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特色。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60%以上。每年都有多人录取清华大学、中科大等国内着名大学及中科院相关院所研究生,多人录取国外着名大学研究生。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可程式逻辑器件、电路分析、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原子物理、电磁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统计物理、物理光学、套用光学、付立叶光学、光纤技术、雷射原理与技术、半导体雷射器及套用、光电子学原理与技术、计算物理、工程製图等。
4.实验与实践
电学与光学专业实验(见教育教学-实验室建设专栏),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5.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研究、产品开发、管理等工作。有志深造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