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计算机网路管理(雷震甲主编书籍)

2020-02-16 07:20:22 百科
计算机网路管理(雷震甲主编书籍)

计算机网路管理(雷震甲主编书籍)

本书是作为网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编写的,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选用教材。本书介绍了计算机网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套用,以SNMP协定为基础详细讨论了网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域、协定规範、管理信息库组成、远程网路监视功能和安全机制。本书还介绍了在WindowsServer2003和RedHatLinux9.9作业系统下的网路管理操作,以及用SNMPc网管软体进行网路管理的实用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网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适合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读者学习使用。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管理
  • 作者:雷震甲
  • ISBN:9787560616209
  • 页数:250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2 

基本信息

ISBN: 9787560616209
开本: 16
定价: 20.00 元

目录

第1章 网路管理概论
1.1 网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网路管理 英文名称:Network Management 定义:监测、控制和记录电信网路资源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使网路有效运行,为用户提供一定质量水平的电信业务。套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支撑网路(二级学科)网路管理概念解析 网路管理,是指网路管理员通过网路管理程式对网路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而交换机的管理功能是指交换机如何控制用户访问交换机,以及用户对交换机的可视程度如何。通常,交换机厂商都提供管理软体或满足第三方管理软体远程管理交换机。一般的交换机满足SNMP MIB I / MIB II统计管理功能。而複杂一些的交换机会增加通过内置RMON组(mini-RMON)来支持RMON主动监视功能。有的交换机还允许外接RMON探监视可选连线埠的网路状况。常见的网路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SNMP管理技术
⑵RMON管理技术
⑶基于WEB的网路管理
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
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环境管理协定。SNMP被设计成与协定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定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协定组和规範(见下表),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路上的设备中收集网路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为设备向网路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几乎所有的网路设备生产厂家都实现了对SNMP的支持。领导潮流的SNMP是一个从网路上的设备收集管理信息的公用通信协定。设备的管理者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在管理信息库(MIB)中。这些信息报告设备的特性、数据吞吐量、通信超载和错误等。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来自多个厂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信息,在管理控制台上呈现给系统管理员。
1.2 网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1.2.1 网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1.2.2 网路管理系统的配置
1.2.3 网路管理软体的结构
1.3 网路监控系统
1.3.1 管理信息库
1.3.2 网路监控系统的配置
1.3.3 网路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
1.4 网路监视
1.4.1 性能监视
1.4.2 故障监视
1.4.3 计费监视 1.5 网路控制
网路控制系统的特徵是通过一系列的通信信道构成一个或多个控制闭环,同时具备信号处理、最佳化决策和控制操作的功能,控制器可以分散在网路中的不同地点。
网路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对象物理设备,而不是网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网路稳定序列的长度问题是次要。
但即便如此,网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在网路控制系统中仍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设计一个网路控制系统时,控制的约束必须适应通信网路的频宽限制。从传送控制信号的角度看,一个网路的有效频宽,同时又为单位时间内所传送有意义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排除帧头、填充位等等。这和更传统的网路频宽定义相比较,显然它侧重于单位时间内传送的原始位元组的数量。
影响网路频宽套用和实施的4个主要因素是:不同设备通过网路传送信息的採样频率不同,要求同步操作的元件数不同,表示信息的数据或讯息的大小不同,以及控制信息传输的机器自动控制MAc的子层协定不同。出此,为了满足网路控制系统的时间限制和保证其性能,必须分析网路传输的最优算法和设备连线控制的设计。
网路控制系统的思想就是套用—系列通信网路去交换分布系统中不同的物理元件之间的系统信息与控制信号。标準的串列通信适合构建网路控制系统、如菊花链H5—232标7k、多点R5485标PS、乙太网、IEEE802.11无线通信标準。现在已开发套用的专用网路协定,有工业自动化套用系统的控制器区域网路(cAN)协定,具有载波多路侦u6/冲突检测(c5MD/co)的乙太网协定和现场汇流排协定等等。
1.5.1 配置控制
1.5.2 安全控制
1.6 网路管理标準 习题
第2章 抽象语法表示ASN.
1 2.1 网路数据表示
网际网路上出现的一个网页数据採集软体,据说可以方便採集所有网站的数据保存到本地,然后可以传送到指定的网站上。
这个软体的实际上是在帮助网路搬运工作。
2.2 ASN.1的基本概念
N.1抽象语法标记(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是一种 ISO/ITU-T 标準,描述了一种对数据进行表示、编码、传输和解码的数据格式。它提供了一整套正规的格式用于描述对象的结构,而不管语言上如何执行及这些数据的具体指代,也不用去管到底是什幺样的应用程式。
在任何需要以数字方式传送信息的地方,ASN.1 都可以传送各种形式的信息(声频、视频、数据等等)。ASN.1 和特定的 ASN.1 编码规则推进了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尤其是网路中应用程式之间的结构化数据传输,它以一种独立于计算机架构和语言的方式来描述数据结构。
ISO 协定套中的套用层协定使用了 ASN.1 来描述它们所传输的 PDU,这些协定包括:用于传输电子邮件的 X.400、用于目录服务的 X.500、用于 VoIP 的 H.323 和 SNMP。它的套用还可以扩展到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的接入和非接入层。
ASN.1 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与几个标準化编码规则相关,如基本编码规则(BER) -X.209 、规範编码规则(CER)、识别名编码规则(DER)、压缩编码规则(PER)和 XML编码规则(XER)。这些编码规则描述了如何对 ASN.1 中定义的数值进行编码,以便用于传输,而不管计算机、程式语言或它在应用程式中如何表示等因素。ASN.1 的编码方法比许多与之相竞争的标记系统更先进,它支持可扩展信息快速可靠的传输 — 在无线宽频中,这是一种优势。1984年,ASN.1 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标準,它的编码规则已经成熟并在可靠性和兼容性方面拥有更丰富的历程。
2.2.1 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 简称ADT)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此数学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抽象数据类型需要通过固有数据类型(高级程式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类型)来实现。抽象数据类型是与表示无关的数据类型,是一个数据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运算。对一个抽象数据类型进行定义时,必须给出它的名字及各运算的运算符名,即函式名,并且规定这些函式的参数性质。一旦定义了一个抽象数据类型及具体实现,程式设计中就可以像使用基本数据类型那样,十分方便地使用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用于指定逻辑特性而不指定实现细节的数据结构.
和其他数据类型一样,ADT有3个相关项: ADT的名字(称为类型名); 从属于ADT的值(称为域)
以及数据的相关操作.
2.2.2 子类型
2.2.3 数据结构示例
2.3 基本编码规则
2.3.1 简单编码
2.3.2 栏位扩充 2.4 ASN.1宏定义
2.4.1 模组定义
2.4.2 宏表示
2.4.3 宏定义示例 习题
第3章 管理信息库MIB-2
第4章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
第5章 远程网路监视
第6章 Windows 2003网路管理
第7章 Red Hat Linux 9.0网路管理
第8章 SNMPc网路管理软体的使用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