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Internet·Intranet技术

2020-02-16 01:04:27 百科
Internet·Intranet技术

Internet·Intranet技术

《Internet/Intranet技术 》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围绕Internet核心技术,紧跟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全面系统地介绍网路基础、建立区域网路、构建Intranet及信息发布、接入Internet、建立广域网、网路管理与安全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

基本介绍

  • 书名:Internet/Intranet技术
  • ISBN:7040115638
  • 页数:364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2003年8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 丛书名:新世纪网路课程教材
  • 尺寸:23 x 18.4 x 1.6 cm
  • 重量:481g

内容简介

《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介绍原理的同时,注重融人工程案例的解决方案。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配以案例教学及实践指导,使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儘量能够熟悉相应和实践技术。附录部分还根据每章的内容提供了43个实验指南,另外配有大量酌术语解释以辅助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
《Internet\Intranet技术》可与教育部新世纪网路课程“Internet/Intranet”配套使用,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网路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Internet/Intranet技术简介
1.1 Internet的相关技术
1.2 Intranet的相关技术
1.3 谁掌管着TCP/IP协定
习题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2.1 数据通信模型
2.2 传输介质
2.2.1 关于数据传输的理论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无线传输
2.3 复用
2.3.1 频分复用FDM
2.3.2 时分复用TDM
2.4 数字交换技术
习题
第三章 OSI模型与TCP/IP协定集(栈)
3.1 OSI模型
3.1.1 为什幺要分层及採用层次体系结构
3.1.2 OSI如何描述网路上的通信及数据封装
3.1.3 OSI模型的七层功能
3.2 TCP/IP协定集
3.3 Internet协定(IP)
3.3.1 数据包的交付
3.3.2 IP位址
3.3.3 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
3.3.4 IP数据包包头
3.4 ARP和RARP协定
3.4.1 同一子网内通信的ARP解析过程
3.4 一不同子网通信的ARP解析过程
3.4.3 ARP信息包
3.4.4 arp命令的使用
3.4.5 RARP协定
3.5 ICMP协定
3.5.1 ICMP差错报文
3.5.2 ICMP请求/应答报文
3.6 IGMP协定
3.7 传输控制协定TCP
3.7.1 TCP的连线埠号
3.7.2 TCP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3.7.3 适应性重发
3.7.4 TCP滑动视窗流程
3.7.5 拥塞控制
3.7.6 TCP连线的建立与撤除
3.7.7 TCP的报文格式
3.8 uDP协定
3.9 DHCP和BOOTP
3.10 远程登录TELNET
3.11 档案传输协定FTP
3.12 一般档案传输协定TFTP
3.13 简单邮件传输协定SMTP
3.14 邮局协定PoP3
3.15 超文本传输协定HTTP
习题
第四章 区域网路技术
4.1 乙太网原理简介
4.2 乙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及逻辑拓扑
4.3 10M乙太网物理层
4.3.1 物理层结构和功能
4.3.2 10BASE-5
4.3.3 IOBASE-2
4.3.4 IOBASE-T
4.3.5 10BASE-F
4.4 100M乙太网物理层
4.4.1 100BASE—T和lEEE802.3 协定
4.4.2 100BASE-TX特点
4.4.3 100M快速乙太网和IOM乙太网比较
4.4.4 自动协商
4.5 千兆乙太网
4.6 乙太网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4.7 CsMA/CD技术与共享式乙太网
4.8 交换型乙太网
4.9 全双工乙太网
4.10 区域网路连线设备
4.10.1 中继器
4.10.2 集线器
4.10.3 乙太网集线器
4.10.4 网桥
4.10.5 交换机
4.11 生成树协定(SpanningTreeProtocol)
4.12 虚拟区域网路技术
4.12.1 虚拟区域网路技术的产生
4.12.2 VLAN的划分
4.12.3 VLAN干线(Trunking)传输
4.12.4 VLAN间的通信
习题
第五章 Internet网路互联
5.1 路由器(Router)
5.1.1 路由器的作用
5.1.2 路由器的类型及特点
5.1.3 路由器的构成
5.1.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2 路由表(路径选择表)
5.2.1 静态路由
5.2.2 动态路由
5.3 路由协定
5.3.1 路由信息协定(RIP)
5.3.2 内部网关路由协定(IGRP)
5.3.3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5.3.4 边界网关协定(BGP)
5.4 路由器作业系统IOS及常用命令
5.4.1 基本设定方式
5.4.2 命令状态
5.4.3 设定对话过程
5.4.4 常用命令
5.5 路由器配置
5.5.1 配置路由器连线埠
5.5.2 静态路由配置
5.5.3 动态路由配置
习题
第六章 域名系统DNS
6.1 域名系统的历史
6.1.1 域名系统的前身及缺陷
6.1.2 HOSTS.TXT的改进及问题的解决
6.2 域名系统的结构
6.2.1 数据存储方式及管理机制
6.2.2 资料库结构及其优点
6.2.3 域的含义
6.3 域名空间
6.3.1 域名空间及域名的定义
6.3.2 域名的表示
6.3.3 域名的作用
6.3.4 Internet域名标籤命名规则
6.3.5 Internet的高层域
6.4 代理技术
6.5 名字伺服器
6.5.1 名字伺服器的类型
6.5.2 区数据档案
6.6 解释过程
6.6.1 解释的定义与名字伺服器
6.6.2 根名字伺服器
6.6.3 重複解释方法
6.6.4 递归解释方法
6.6.5 地址到名字的映射和反向查询
6.7 快取技术
6.7.1 快取的原理与作用
6.7.2 数据生存期
6.8 DNS的配置
6.9 name的配置实例
习题
第七章 Intranet地址规划
7.1 子网的规划方法
7.1.1 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定义
7.1.2 建立子网快表
7.2 动态IP位址分配及其DHCP
7.2.1 DHCP的工作原理及机制
7.2.2 DHCP伺服器的配置
7.2.3 DHCP在客户端的配置
7.2.4 DHCP配置举例
7.3 用地址转换(NAT)节省公用IP位址
7.3.1 NAT的三种解决方案
7.3.2 NAT的局限性
7.3.3 NAT套用举例
习题
第八章 Intranet构建
8.1 Intranet的特点
8.2 Intranet的相关技术
8.2.1 Intranet採用的通信协定
8.2.2 Intranet的信息发布技术
8.2.3 Intranet接入
8.2.4 Intranet的接人安全
8.2.5 Intranet边界网路快取技术
8.3 Intranet的体系结构
8.4 构建Intranet
8.5 Intranet解决方案实例
习题
第九章 信息伺服器
9.1 Web伺服器
9.1.1 Web套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9.1.2 Web伺服器的实现
9.2 FTP伺服器
9.2.1 FTP基本概念
9.2.2 FTP伺服器的配置
9.3 代理伺服器(Proxysrver)
9.3.1 代理伺服器的功能
9.3.2 代理伺服器的配置
习题
第十章 广域网及接入Internet
10.1 广域网概述
10.2 广域网接入
10.2.1 ISDN的特点与结构
10.2.2 ISDN承载业务的属性及协定结构
10.2.3 帧中继技术
10.2.4 xDSL技术
10.3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10.3.1 虚拟专用网概述
10.3.2 虚拟专用网路的基本用途
10.3.3 VPN隧道技术
10.3.4 隧道协定
习题
第十一章 网路管理
11.1 网路管理的重要性
11.2 网路管理的功能与内容
11.3 网路管理的体系结构
11.3.1 网路管理的设计和设定原则
11.3.2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
11.3.3 代理
11.3.4 管理信息库MIB
11.3.5 SNMP团体名
11.4 远程监控RMON
11.5 网路管理产品的分类及选择
11.5.1 网路产品的分类
11.5.2 企业团体如何选择网路管理方式
11.5.3 网路管理产品的选择
习题
第十二章 Intranet网路安全
12.1 网路安全概述
12.1.1 网路安全的定义和内容
12.1.2 衡量网路安全性能
12.2 主要网路安全技术
12.3 防火墙
12.3.1 防火墙的功能
12.3.2 防火墙的两大分类
12.4 防火墙的虚拟专网解决方案
12.5 网路安全解决方案
12.5.1 设计原则
12.5.2 总体方案配置
习题
第十三章 信息发布技术
附录一实验指南
附录二术语解释表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