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是 “微机实验仪与课程改革”项目工作小组 编 写的微机类图书, 是关于 Intel处理器 方面的。2006年8月,由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以JY1714CLDNA微机实验仪为硬体实验平台,基于嵌入式Intel架构(Embedded Intel Architecture,EIA)的 Pentium处理器以及嵌入式Linux/Windows CE作业系统进行微机实验编程,共79个实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
- 作者::“微机实验仪与课程改革”项目
- 类别::科技类
- 价格::¥49.0
- 语种::中文
- ISBN::810778889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 简介::以JY1714CLDNA微机实验仪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以JY1714CLDNA微机实验仪为硬体实验平台,基于嵌入式Intel架构(EmbeddedIntelArchitecture,EIA)的Pentium处理器以及嵌入式Linux/WindowsCE作业系统进行微机实验编程,包括彙编编程、Pentium处理器的南桥/北桥套片编程、FPGA实现I/O的编程和在嵌入式Linux/WindowsCE下的嵌入式套用编程。共有79个实验,包括:系统启动实验,彙编基础实验,一般接口实验,音频信号採集与播放综合实验,基于系统汇流排的I/O接口设计,ICH晶片接口实验,北桥852GM接口实验,WindowsCE实验,Linux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以及体系结构实验。
《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基于嵌入式Intel架构的微机实验课程及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基于嵌入式Pentium进行套用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创作背景
微机进入奔腾时代已经很多年了,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球嵌入式系统领域已经发展成为由一系列“巨人”联手打造的稳定产业链条。这些嵌入式巨人,共同推动着世界嵌入式技术理论以及实际套用的双向发展。他们对于产业的深远影响,已经从理论、研发、生产、渠道等等领域全面铺开。
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现有的微机教学仍以8086/80286微处理器与825X接口晶片为主,实验仪则多用于8086微处理器的接口实验,而且许多还是在DOS环境下运行的。这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严重脱节。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配合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研祥智慧型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嵌入式技术人才摇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头的各高校的科研人员和各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共同组成了课程改革小组。共同编写了此本基于最新技术成果的全新教材。
《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
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现有的微机教学仍以8086/80286微处理器与825X接口晶片为主,实验仪则多用于8086微处理器的接口实验,而且许多还是在DOS环境下运行的。这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严重脱节。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配合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研祥智慧型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嵌入式技术人才摇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头的各高校的科研人员和各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共同组成了课程改革小组。共同编写了此本基于最新技术成果的全新教材。
《嵌入式Intel架构微机实验教程》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微机原理课程与实验改革
1.2新型微机实验仪
1.3基于新型微机实验仪的实验
1.4本书的结构
第2章微机实验仪介绍
2.1微机实验仪的体系结构
2.2微机实验仪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3微机实验仪的微机系统接口
2.3.1接口主要特点
2.3.2接口描述
2.4微机实验仪的实验板
2.4.1实验板简介
2.4.2实验板安装
2.4.3实验板结构
2.4.4实验板的接口
2.5微机实验仪的FPGA接口编程
2.5.1FPGA原理
2.5.2FPGA与汇流排的接口
2.5.3FPGA使用例子
2.6其他接口
2.6.1WDT编程指引
2.6.2I/O口地址映射表
2.6.3IRQ中断分配表
2.2微机实验仪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3微机实验仪的微机系统接口
2.3.1接口主要特点
2.3.2接口描述
2.4微机实验仪的实验板
2.4.1实验板简介
2.4.2实验板安装
2.4.3实验板结构
2.4.4实验板的接口
2.5微机实验仪的FPGA接口编程
2.5.1FPGA原理
2.5.2FPGA与汇流排的接口
2.5.3FPGA使用例子
2.6其他接口
2.6.1WDT编程指引
2.6.2I/O口地址映射表
2.6.3IRQ中断分配表
第3章系统启动实验
3.1系统启动原理
3.2实模式与保护模式
3.3EFI介绍
3.3.1EFI相关概念
3.3.2EFI与BIOS
3.4 实验1 实验平台和环境的搭建
3.5 实验2 EFI分区、格式化
3.6 实验3 EFIShell下作业系统引导
3.7 实验4 编写EFI应用程式
3.2实模式与保护模式
3.3EFI介绍
3.3.1EFI相关概念
3.3.2EFI与BIOS
3.4 实验1 实验平台和环境的搭建
3.5 实验2 EFI分区、格式化
3.6 实验3 EFIShell下作业系统引导
3.7 实验4 编写EFI应用程式
第4章彙编基础实验
4.1Masm5.0开发工具的使用
4.2实验5 统计负数的个数
4.3实验6 BCD码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显示
4.4实验7 计算平均成绩
4.5实验8 通行字识别
4.6实验9 分类统计单科成绩
4.7实验10 MMX指令实验
4.8实验11 SSE指令实验
4.2实验5 统计负数的个数
4.3实验6 BCD码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显示
4.4实验7 计算平均成绩
4.5实验8 通行字识别
4.6实验9 分类统计单科成绩
4.7实验10 MMX指令实验
4.8实验11 SSE指令实验
第5章一般接口实验
5.1实验12 8253可程式定时器/计数器
5.2实验13 可程式并行接口(一)
5.3实验14 七段数码管
5.4实验15 竞赛抢答器
5.5实验16 交通灯控制
5.6实验17 中断程式
5.7实验18 可程式并行接口(二)
5.8实验19 D/A转换器
5.9实验20 A/D转换器
5.10实验21 数字录音机
5.11实验22 串列通信
5.12实验23 DMA传送
5.13实验24 电子琴
5.14实验25 8255并行口键盘扫描
5.15实验26 8255控制键盘、显示
5.16C语言接口实验参考程式
5.2实验13 可程式并行接口(一)
5.3实验14 七段数码管
5.4实验15 竞赛抢答器
5.5实验16 交通灯控制
5.6实验17 中断程式
5.7实验18 可程式并行接口(二)
5.8实验19 D/A转换器
5.9实验20 A/D转换器
5.10实验21 数字录音机
5.11实验22 串列通信
5.12实验23 DMA传送
5.13实验24 电子琴
5.14实验25 8255并行口键盘扫描
5.15实验26 8255控制键盘、显示
5.16C语言接口实验参考程式
第6章音频信号採集与播放综合实验
6.1实验27 基于软体控制方式实现音频数据採集和实时放送
6.1.1方案1 利用软体延时方法控制音频数据的採集和放送
6.1.2方案2 利用软体查询方法控制音频数据的採集和放送
6.2实验28 基于中断控制方式实现音频数据採集和实时放送
6.2.1方案1 利用定时器中断实现一定频率下的音频数据採集和实时放送
6.2.2方案2 利用A/D转换结束信号发出中断请求
6.3实验29 基于DMA控制方式的音频数据採集及播放
6.3.1方案1 利用DMA方式来控制数据的放送
6.3.2方案2 利用8253延时的方式实现DMA方式控制数据的放送
6.1.1方案1 利用软体延时方法控制音频数据的採集和放送
6.1.2方案2 利用软体查询方法控制音频数据的採集和放送
6.2实验28 基于中断控制方式实现音频数据採集和实时放送
6.2.1方案1 利用定时器中断实现一定频率下的音频数据採集和实时放送
6.2.2方案2 利用A/D转换结束信号发出中断请求
6.3实验29 基于DMA控制方式的音频数据採集及播放
6.3.1方案1 利用DMA方式来控制数据的放送
6.3.2方案2 利用8253延时的方式实现DMA方式控制数据的放送
第7章基于系统汇流排的I/O接口设计实验
7.1开发工具QuartusII5.1+sp2使用简介
7.2实验30 同步控制显示实验
7.3实验31 同步接口电路实验之交通灯
7.4实验32 控制印表机列印字元
7.2实验30 同步控制显示实验
7.3实验31 同步接口电路实验之交通灯
7.4实验32 控制印表机列印字元
第8章ICH晶片接口实验
8.1Intel852GM晶片组简介
8.2实验33 基础实验
8.3实验34 ISA汇流排接口
8.4实验35 PCI汇流排
8.5实验36 IDE接口
8.6实验37 AC97控制器
8.7实验38 USB汇流排接口
8.8实验39 乙太网接口
8.9实验40 APM/ACPI电源
8.10实验41 中断
8.11实验42 LPC汇流排
8.12实验43 SuperI/O控制器与GPIO接口
8.2实验33 基础实验
8.3实验34 ISA汇流排接口
8.4实验35 PCI汇流排
8.5实验36 IDE接口
8.6实验37 AC97控制器
8.7实验38 USB汇流排接口
8.8实验39 乙太网接口
8.9实验40 APM/ACPI电源
8.10实验41 中断
8.11实验42 LPC汇流排
8.12实验43 SuperI/O控制器与GPIO接口
第9章北桥852GM接口实验
9.1实验44 二维显示加速
9.2实验45 三维显示加速
9.3实验46 852GM记忆体控制
9.4选做实验
9.2实验45 三维显示加速
9.3实验46 852GM记忆体控制
9.4选做实验
第10章WindowsCE实验
10.1实验47 Windows CE平台构建
10.2实验48 WindowsCEBSP与OAL初探
10.3实验49 实现一个WindowsCE驱动程式
10.4实验50 动态程式库
10.5实验51 档案操作
10.6实验52 可程式并行接口
10.7实验53 LED动态显示
10.8实验54 模拟电子琴
10.9实验55 虚拟示波器
10.10实验56 五子棋对战平台
第11章Linux实验
11.1Linux概述
11.2实验57 Linux的安装与使用
11.3实验58 核心时钟和定时器
11.4实验59 核心模组
11.5实验60 系统调用
11.6实验61 共享记忆体
11.7实验62 虚拟存储
11.8实验63 进程同步
11.9实验64 进程调度
11.10实验65 设备驱动
11.11实验66 档案系统
11.2实验57 Linux的安装与使用
11.3实验58 核心时钟和定时器
11.4实验59 核心模组
11.5实验60 系统调用
11.6实验61 共享记忆体
11.7实验62 虚拟存储
11.8实验63 进程同步
11.9实验64 进程调度
11.10实验65 设备驱动
11.11实验66 档案系统
第12章计算机组成实验
12.1实验67 调试和烧录FPGA
12.2实验68 FPGA实验开发环境的建立
12.3实验69 2×8选择器的设计与实现
12.4实验70 8位串列进位加法器
12.5实验71 8位并行进位加法器
12.6实验72 8位移位器的设计与实现
12.7实验73 ALU的设计与实现
12.8实验74 4位乘法器
12.9实验75 8位暂存器档案的设计与实现
12.2实验68 FPGA实验开发环境的建立
12.3实验69 2×8选择器的设计与实现
12.4实验70 8位串列进位加法器
12.5实验71 8位并行进位加法器
12.6实验72 8位移位器的设计与实现
12.7实验73 ALU的设计与实现
12.8实验74 4位乘法器
12.9实验75 8位暂存器档案的设计与实现
第13章体系结构实验
13.1实验76 简单流水线控制器
13.2实验77 简单流水线处理器
13.3实验78 用FPGA搭建Cache
13.4实验79 Cache命中最佳化
参考文献
13.2实验77 简单流水线处理器
13.3实验78 用FPGA搭建Cache
13.4实验79 Cache命中最佳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