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郑州市计算机网路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电子档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委员,河南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计算机安全保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曾获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长期从事网路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在计算机安全评估、计算机取证、网路漏洞、Web安全等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主持完成省级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网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计算机网路原理”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郑秋生
- 出生地:山东寿光
-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 职称:教授
人物履历
人物简介
姓名:郑秋生
籍贯:山东寿光
最后学历:博士
最后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所学专业:细胞生物学
工作单位: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职称/职务:教授
学习及工作
1994.7-至今烟台大学工作
2000.9-2003.6 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3.5-2005.9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利用分子、细胞及整体动物模型研究天然产物(包括海洋活性物质)对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开发研製重大创新药物。
科研项目
1. 化药一类抗肿瘤新药维泰醇及维泰醇类化合物成药性研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製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3-141),428万元,主持人,2009-2012
2. 异甘草素诱导肿瘤细胞从分化到凋亡过程中氧化还原调控机制研究,973计画前期研究专项(2010CB535003),主持人,70万元,2010-2013
3. NADPH氧化酶在异甘草素诱导HL-60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60451),主持人,22万,2010-2012
4. 活性氧在阿片代谢过程中产生机制及其对阿片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860074),主持人,25万元2009-2011
5. 抗肝纤维化複方新药甘草紫参片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画 (2006BAI06A18-22) ,主持人,180万元,2007-2010
6. 异甘草素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机制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NCET-06-0918) 主持人,50万元,2007-2009
主要奖励
1. 狼毒灌注RF加温IMCRT治疗肿瘤与战时辐射损伤的相关研究. 2010年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中药灌注RF加温IMCRT治疗肿瘤的防护研究,200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抗癌新药异甘草素的临床实验研究,200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中药联合SFR并透热加温治疗肿瘤的临床防护研究,2005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5. 3D立体放射X(γ)线治疗肿瘤辐射损伤的临床防护研究,2004全军医疗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诱导肿瘤细胞再分化的机制,2003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
发明专利
1. 薰衣草精油作为製备预防或治疗脑缺血缺氧相关疾病的物的套用;
2. 紫草素在製备防治脑缺血缺氧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套用;
3. 一种治疗烧汤伤的涂膜剂及其製备方法;
4. 一种含异甘草素的温控缓释注射剂及其製备方法;
5. 异甘草素作为预防或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和复发的药物的套用;
6. 异甘草素作为癌分化诱导剂的套用;
7.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治疗或预防血管炎症药物中的套用;
8. 木犀草素, 洋芹素-7-O-β-D葡萄糖甙的用途及相关药物;
9. 香青兰总黄酮在製备防治脑血管药物疾病中的套用;
10. 壳聚糖在製备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套用;
11. 甘草苷在製备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套用;
12. 叶黄素在製备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套用。
学术研究
学术兼职
国家863计画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教兼职教授,石河子大学特聘教授,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家SCI科技期刊审稿人:Toxicology letter;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Nutrition research;Pharmacy & pharmacology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等。
指导研究生
已毕业博士生4名,硕士生16名;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生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