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与实践》是200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连仲、卢勤、李强。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与实践
- 作者:傅连仲、卢勤、李强
- ISBN:7121005468
- 页数:266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年3月
- 开本:16开
- 丛书名: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领域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为依据,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计算机网路技术、网路系统工程的需求分析、网路设备选型与配置、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系统软体的安装与配置管理,网路管理与安全技术。全书共分12章,第1章网路系统集成概述,第2章计算机网路技术,第3章区域网路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路由技术基础,第6章网路设备,第7章伺服器技术,第8章综合布线基础,第9章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第10章网路工程设计、实施与测试,第11章网路作业系统平台,第12章网路管理与安全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有关网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网路集成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第1章网路系统集成概述
1.1 系统集成
1.1.1 相关概念
1.1.2 网路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1.1.3 网路系统集成的内容和步骤
1.2 网路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
1.2.1 环境支持平台
1.2.2 计算机网路平台
1.2.3 套用基础平台
1.2.4 网路套用系统
1.2.5 用户界面
1.2.6 网路安全平台
1.3 系统集成原则
1.3.1 实用性原则
1.3.2 先进性原则
1.3.3 可扩充和可维护性原则
1.3.4 可靠性原则
1.3.5 安全性原则
1.3.6 经济性原则
1.4 如何成为合格的系统集成商
.1.4.1 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套用开发商
1.4.2 系统集成商的组织结构
练习与思考题
第2章 计算机网路技术
2.1 计算机网路技术概述
2.1.1 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含义
2.1.2 计算机网路分类
2.1.3 计算机网路拓扑结构
2.2 osi模型
2.3 乙太网技术
2.3.1 乙太网
2.3.2 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2.4 令牌环网
2.4.1 令牌环网原理
2.4.2 令牌环网相关技术
2.5 fddi网
2.6 atm网
2.7 isdn
2.8 帧中继
2.9 无线区域网路技术
练习与思考题
第3章 区域网路技术
3.1 乙太网
3.1.1 乙太网的发展
3.1.2 乙太网成为主流的原因
3.1.3 乙太网的命名原则
3.1.4 乙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3.1.5 mac协定
3.2 快速乙太网
3.3 千兆乙太网
3.4 乙太网的设计
3.4.1 需要考虑的因素
3.4.2 5-4-3原则
3.4.3 电缆段长度和互联设备数量
练习与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技术
4.1 帧中继技术及其套用
4.1.1 概念
4.1.2 帧中继业务
4.1.3 帧交换业务
4.1.4 帧中继的基本功能
4.1.5 帧中继的频宽管理
4.1.6 帧中继协定
4.1.7 帧中继用户接入及帧中继设备
4.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4.2.1 isdn的业务能力及分类
4.2.2 承载业务
4.2.3 用户终端业务
4.2.4 isdn的用户-网路接口
4.2.5 isdn设备
4.2.6 isdn网路体系
4.3 数字数据网ddn
4.3.1 概念
4.3.2 同步和网路管理
4.3.3 网路业务及用户入网速率
4.3.4 用户入网方式
4.4 adsl技术
4.4.1 adsl技术概述
4.4.2 技术原理
4.4.3 技术性能分析
4.4.4 调製技术
4.4.5 解决方案
练习与思考题
第5章 路由技术基础
5.1 路由基本概念
5.1.1 路由与路由器
5.1.2 为何使用路由器
5.1.3 网际网路中路由器的作用
5.1.4 路由技术
5.2 静态的与动态的内部路由
5.3 选路信息协定(rip)
5.3.1 概念
5.3.2 慢收敛问题的解决
5.3.3 rip报文格式
5.3.4 rip编址约定
5.3.5 rip报文的传送
5.4 ospf
5.4.1 概述
5.4.2 数据包格式
5.4.3 ospf基本算法
5.4.4 ospf路由协定的基本特徵
5.4.5 区域及域间路由
5.4.6 ospf协定路由器及链路状态数据包分类
5.4.7 ospf协定工作过程
5.4.8 ospf路由协定验证
5.4.9 小结
5.5 hello协定
5.6 边界网关协定第4版(bgp4)
5.7 egp
5.7.1 为体系结构模型增加複杂性
5.7.2 额外跳基本思想
5.7.3 自治系统的概念
5.7.4 外部网关协定(egp)
5.7.5 egp报文首部
5.7.6 egp邻站获取报文
5.7.7 egp邻站可达性报文
5.7.8 egp轮询请求报文
5.7.9 egp选路更新报文
5.7.10 从接收者的角度来度量
5.7.11 egp的主要限制
练习与思考题
第6章 网路设备
6.1 网卡(nic)
6.1.1 网卡概述
6.1.2 网卡类型
6.1.3 网卡的安装
6.2 中继器
6.3 集线器
6.3.1 相关介绍
6.3.2 独立式集线器
6.3.3 堆叠式集线器
6.3.4 模组式集线器
6.3.5 智慧型型集线器
6.3.6 集线器的安装
6.3.7 集线器的选择
6.4 网桥
6.5 交换机
6.5.1 相关介绍
6.5.2 快捷模式
6.5.3 存储转发模式
6.5.4 更高层的交换机
6.5.5 交换机的参数与选购
6.6 路由器
6.6.1 相关介绍
6.6.2 路由器的特徵和功能
6.6.3 路由协定
6.6.4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7 网关
练习与思考题
第7章 伺服器技术
7.1 伺服器
7.1.1 相关概念
7.1.2 伺服器的特点
7.1.3 伺服器的分类
7.2 伺服器技术
7.2.1 技术目标
7.2.2 smp
7.2.3 集群技术
7.3 廉价冗余磁碟阵列raid
7.3.1 相关概念
7.3.2 raid0(条带化)
7.3.3 raidi
7.3.4 raid0+1
7.3.5 raid5
7.4 raid的实现
7.4.1 软体raid
7.4.2 硬体raid
7.5 raid卡原理
7.5.1 raid卡的结构
7.5.2 写策略
7.6 伺服器故障排除方法
7.6.1 伺服器故障排除的基本原则
7.6.2 伺服器故障排除需要收集的信息
7.6.3 伺服器常见硬体故障处理
7.6.4 伺服器常见软体故障处理
练习与思考题
第8章 综合布线基础
8.1 数据传送
8.1.1 数据传送方式
8.1.2 信号的放大
8.2 介质特性
8.2.1 吞吐量和频宽
8.2.2 成本
8.2.3 尺寸和可扩展性
8.2.4 信号与通信的相关内容
8.2.5 连线器
8.2.6 抗噪性
8.3 网路电缆
8.3.1 基带和宽频传输
8.3.2 同轴电缆
8.3.3 双绞线电缆
8.3.4 光缆
练习与思考题
第9章 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
9.1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
9.1.1 网路工程的範围
9.1.2 网路工程的分析与设计
9.1.3 网路设计注意事项
9.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9.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
9.2.2 工作区设计要点
9.2.3 信息插座连线技术要求
9.3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9.3.1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9.3.2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
9.3.3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方案
9.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9.4.1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部件
9.4.2 管理间子系统的交连硬体部件
9.4.3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
9.4.4 管理间子系统在设备间中的套用
9.4.5 管理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9.5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9.5.1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简述
9.5.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
9.5.3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
9.6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6.1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概述
9.6.2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的环境考虑
9.7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9.7.1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9.7.2 电缆布线方法
9.7.3 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
9.7.4 电缆线的保护
练习与思考题
第10章 网路工程设计、实施与测试
10.1 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
10.1.1 网路布线结构
10.1.2 网路布线方案的设计
10.1.3 两种设计方案的取费主要内容
10.2 方案的书写样例
10.3 网路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
10.3.1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準备工作
10.3.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0.3.3 测试
10.3.4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
10.4 信息模组的压接技术
10.4.1 eia/tia568a与eia/tia568b的关係
10.4.2 信息模组的压接技术
10.5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线技术
10.5.1 连线rj-45时要注意的事项
10.5.2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线
10.6 布线技术
10.6.1 路由选择技术
10.6.2 线槽敷设技术
10.6.3 建筑群间电缆线布线技术
10.6.4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
10.6.5 光缆布线技术
10.7 网路工程测试
10.7.1 测试概述
10.7.2 电缆的两种测试
10.7.3 网路听证与故障诊断
10.7.4 区域网路电缆测试及相关要求
10.7.5 fluke dsp-100测试仪
10.7.6 wirescope 155测试仪
10.8 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
10.8.1 近端串扰未通过
10.8.2 衰减未通过
10.8.3 接线图未通过
10.8.4 长度未通过
10.8.5 测试仪问题
10.9 光缆测试技术
10.9.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
10.9.2 光纤测试仪的组成
10.9.3 光纤测试步骤
10.10 工程的结尾工作
10.10.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
10.10.2 网路文档的组成
练习与思考题
第11章 网路作业系统平台
11.1 windows 2000系统平台
11.1.1 集成常用的网路作业系统
11.1.2 windows 2000作业系统
11.1.3 活动目录
11.1.4 dns服务
11.2 linux作业系统的使用
练习与思考题
第12章 网路管理与安全技术
12.1 网路管理的发展与技术
12.1.1 网路管理的发展
12.1.2 网路管理与控制目标和任务
12.1.3 现代网路管理与控制理论
12.1.4 现代网路管理与控制技术
12.2 关键问题及其理论与技术
12.2.1 业务量控制
12.2.2 路由选择
12.2.3 网路信息安全
12.3 网路管理体系结构
12.3.1 osi系统管理体系结构
12.3.2 公共管理信息协定(cmip)
12.3.3 snmp体系结构
12.4 osi管理信息结构
12.4.1 管理信息模型
12.4.2 被管对象的定义
12.4.3 属性、操作及通报
12.4.4 名字和包含
12.4.5 兼容性与同质异构
12.4.6 被管对象定义指南(gdmo)
12.4.7 被管对象描述法
12.4.8 被管对象类定义举例
12.5 网路管理功能
12.5.1 配置管理
12.5.2 故障管理
12.5.3 性能管理
12.5.4 安全管理
12.5.5 计费管理
练习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