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从一线系统集成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介绍系统集成实际要掌握的四个方面的知识:系统集成基础、系统集成环境、前端(广域网)集成技术和用户端(设备系统)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网路系统集成技术与集成方案实例、网路数据通信和数据编码、国内系统集成的十大重要网路平台、网路传输介质、综合布线系统、网路管理方法、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软体平台等。《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集成”的各个实施环节,内容具体、实用,介绍实际的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具有代表性;面向实战,贴近工程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页数:412页
- 开本:16
-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黎连业 黎萍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1428657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是从事计算机网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网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必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本科、专科、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系统集成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用户单位的信息部门主管的指导书。
作者简介
黎连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工程领域资深技术专家,有20余年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路、综合布线、弱电工程、电视监控、弱电工程监理、智慧型大厦和智慧型小区等方面的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先后主持和监理了近百个网路综合布线工程、弱电工程、电视监控系统等项目。同时,他还是这方面的着名培训专家,长期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系统集成基础
第1章网路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1.1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简述
1.1.1什幺是集成
1.1.2什幺是系统集成
1.1.3什幺是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
1.2系统集成平台
1.2.1网路平台
1.2.2服务平台
1.2.3套用平台
1.2.4开发平台
1.2.5资料库平台
1.2.6网管平台
1.2.7安全平台
1.2.8用户平台
1.2.9环境平台
1.3选择平台与系统集成要考虑的因素
1.4系统集成公司资质等级
第2章网路数据通信和数据编码
2.1有线通信基础
2.1.1数据与信息的关係
2.1.2传输信号与通信
2.1.3模拟通信系统
2.1.4数字通信系统
212网路数据编码技术
2.2.1数据编码类型
2.2.2脉冲编码调製方法
2.3信道的传输方式
2.3.1串列通信方式
2.3.2并行通信方式
2.3.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方式
2.4网路数据传输技术
2.4.1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2.4.2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4.3多路复用技术
2.4.4数据通信线路和数据交换技术
2.5差错控制技术
2.5.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2.5.2检错码与纠错码
2.5.3差错控制方法
2.6通信线路
2.6.1数字用户线
2.6.2xDSL的实现
2.7无线网路
2.7.1无线区域网路
2,7.2无线网路通信传输媒介
2.7.3无线区域网路物理层
2.8通信卫星
2.8.1地球同步卫星
2.8.2低轨道卫星
2.8.3卫星通信
2.9编码方法
2.9.1编码
2.9.2组编码方法
2.9.38B/10B码的特性、符号、术语、直流平衡和行程偏差
2.10常用术语
第3章国内系统集成的十大重要网路平台
3.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3.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3.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3.4综合业务数字网
3.5中国公用计算机网际网路
3.6中国公用增值业务数据网
3.7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
3.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9中国科技网
3.10国内其他重大的网路工程
第二部分系统集成环境
第4章网路传输介质
4.1双绞线
4.1.1双绞线概述
4.1.26类双绞线
4.1.37类线缆的有关问题
4.2大对数双绞线
4.3同轴电缆
4.4光缆的品种与性能
4.4.1光缆
4.4.2光缆的种类
4.4.3光缆与光纤的关係
4.4.4光纤通信系统简述
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
5.1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5.2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5.3综合布线系统标準
5.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5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第6章区域网路组网技术
6.1区域网路技术
6.1.1IEEE802区域网路标準
6.1.2IEEE802区域网路模型
6.1.3乙太网与IEEE802.3的关係
6.1.4IP位址与乙太网地址
6.1.5IPv6
6.1.6乙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6.1.7乙太网络的发展过程
6.2十兆乙太网
6.3百兆乙太网
6.3.1百兆乙太网的主要特点
6.3.2百兆乙太网的协定特点
6.3.3百兆乙太网与十兆乙太网的主要区别
6.3.4百兆乙太网的介质无关接口
6.3.5百兆交换式工作组网路结构
6,4千兆乙太网
6.4.1千兆乙太网的构成
6.4.2千兆乙太网的主要特点
6.4.3千兆乙太网与百兆乙太网的主要差别
6.4.4千兆乙太网标準
6.4.5千兆乙太网物理层参考模型
6.4.6千兆乙太网主要技术概述
6.4.7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H)
及千兆乙太网工作参数
6.4.8千兆乙太网物理层的介质选择
6.4.9千兆乙太网的其他标準规範
6.4.10千兆乙太网络组网方案
6.5万兆乙太网
6.5.1万兆乙太网概述
6.5.2万兆乙太网与千兆乙太网的主要差别
6.5.3万兆乙太网的标準
6.5.4万兆乙太网组网方案参考模型
6.6十万兆乙太网
6.6.1十万兆乙太网概述
6.6.2十万兆乙太网标準
6.6.3十万兆乙太网技术
第7章广域网组网技术
7.1广域网技术
7.1.1什幺是广域网
7.1.2广域网的特点
7.1.3广域网的服务模式
7.1.4广域网协定
7.1.5广域网的类型
7.2广域网路接入技术
第8章网路管理方法
8.1网路管理概述
8.1.1网路管理协定的发展历史
8.1.2网路管理协定介绍
8.1.3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8.2网路管理功能
8.2.1故障管理
8.2,2配置管理
8.2.3计账管理
8.2.4安全管理
8.2.5性能管理
8.3网路用户管理
8.3.1目录服务和LDAP
8.3.2LDAP的特徵
8.3.3ActiveDirectory
8.4对目录服务编程
8.5用户访问管理
8.6网路信息管理
第9章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
9.1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
9.1.1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与标準
9.1.2安全立法问题
9.2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10章软体平台
10.1软体平台的功能要求
10.2MIS平台选型分析
10.2.1客户/伺服器模式与
浏览器/伺服器模式
10.2.2浏览器/伺服器与
客户/伺服器混合模式分析
10.3网路作业系统选型分析
10.4资料库管理系统的选型
10.4.1资料库产品的比较
10.4.2资料库产品选型
10.5软体工程
10.5.1软体工程的定义
10.5.2软体工程研究的内容
10.5.3软体工程项目的目标
10.5.4软体工程面临的问题
10.6软体生存周期及其模型
10.6.1软体生存周期
10.6.2软体生存周期模型
10.7软体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
10.7.1软体开发方法
10.7.2软体开发工具
10.8软体生存周期过程
第三部分广域网系统集成技术
第11章广域网集成概述
11.1选择广域网需要权衡的因素
11.2广域网集成连线方案
11.3广域网接口
11.4可供选择的广域网类型
第12章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与集成方案实例
12.1ISDN概述
12.2ISDN的国际标準
12.3ISDN提供的基本服务
12.4ISDN的特点
12.5ISDN的套用
12.6ISDN的组成
12.7ISDN的用户网路接口
12.8ISDN的信道和信令
12.9ISDN的基本连线方式
12.10ISDN的网路业务和基本命令
12.11ISDN与几种常用网路的比较
12.12ISDN的发展现状及资费
12.13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ISDN配置
第13章虚拟专用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3.1虚拟专用网简述
13.2Cisco系统VPN
13.2.1Cisco系统VPN的设计
13.2.2Cisco的虚拟拨号服务
13.3深信服公司的IPSECVPN
13.3.1SINFORIPSECVPN主要优点
13.3.2SINFORSC集中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技术特点
13.4Windows2003自带的VPN功能
第14章帧中继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4.1帧中继简述
14.2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14.3帧中继的特点
14.4帧中继标準
14.5帧中继虚电路
14.6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14.7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FR配置
第15章X.25分组交换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5.1分组交换的含义
15.2分组交换的特点与连线方式
15.3HDLC帧格式与X.25帧格式
15.4分组交换网的组成
15.5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15.6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
路由器X.25配置
第16章数字数据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6.1什幺是DDN
16.2DDN的组成
16.3DDN的特点和优势
16.4DDN网路业务
16.5用户终端接人DDN
16.6DDN与用户网路互连
16.7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16.8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DDN配置
第四部分用户端设备系统集成技术第17章用户端伺服器系统集成技术
17.1伺服器基础知识
17.1.1伺服器的定义
17.1.2伺服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7.1.3伺服器的分类
17.1.4伺服器的五类套用架构
17.1.5伺服器使用的作业系统
17.1.6选购伺服器
17.2伺服器的集群技术
17.3伺服器集群后的系统特性
17.4伺服器集群后的备份和还原
17.4.1备份和还原概述
17.4.2正常和增量备份组合的备份及还原
17.4.3正常和差异备份组合的备份及还原
17.4.4远程异地备份
17.4.5备份系统状态数据
17.4.6计画作业
第18章用户端交换机系统集成技术
18.1交换技术
18.1.1交换机
18.1.2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技术
18.1.3区域网路交换机的分类及选择
18.1.4交换机套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8.1.5关于第二、三、四层交换的问题
18.2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选择千兆交换机的要点
18.2.1选择千兆交换机的原则
18.2.2选择千兆交换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8.2.3怎样选择交换机
18.2.4判断千兆交换机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
18.2.5千兆交换机的分类
18.3交换机的系统集成
第19章用户端路由器系统集成技术
19.1路由器
19.1.1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19.1.2路由器的功能
19.1.3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19.1.4路由器的类型
19.1.5路由器的分代
19.2选择路由器的要点
19.2.1路由器选购策略
19.2.2选择路由器要注意的事项
19.2.3选择路由器时应考虑功能、种类与套用
19.3路由器的系统集成
19.3.1路由器互连的拓扑图
19.3.2路由器的IP位址解决方案
19.3.3路由器的广域网与相关线路的配置
19.4路由器接口配置
19.4.1不使用子接口配置网路
19.4.2使用点到点子接口配置网路帧中继协定
19.4.3同时使用点到点和多点子接口配置网路
19.5按需拨号路由和ISDN配置
19.5.1配置DDR
19.5.2典型DDR配置案例
第20章用户端磁碟阵列系统集成方案
20.1存储技术简述
20.2RAID基础
20.3IDERAID简介
20.4磁带
20.5共享虚拟磁碟阵列简述
20.6系统集成中的磁碟阵列安装操作
20.6,1磁碟阵列设备安装
20.6.2配置磁碟阵列伺服器
第21章用户端防火墙系统集成方案
21.1防火墙技术
21.1.1防火墙的概念
21.1.2防火墙的产品分类
21.1.3防火墙及其技术的发展
21.2联想网御防火墙
21.3选择防火墙的基本原则
21.4防火墙系统集成的管理因素
21.5防火墙系统集成的功能
21.6防火墙系统集成的性能
21.7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因素
21.8系统集成考虑百兆千兆防火墙的要素
第22章用户端不间断电源系统集成技术
22.1不间断电源的基本知识
22.2备配UPS的实际输出功率
22.3UPS注意事项
22.4系统集成时选择UPS的要点
22.4.1UPS要解决电源干扰问题
22.4.2UPS的主要性能指标
22.4.3配备UPS考虑的要点
22.4.4如何选配UPS
22.4.5UPS选购
22.5UPS电池的安装
第一部分系统集成基础
第1章网路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1.1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简述
1.1.1什幺是集成
1.1.2什幺是系统集成
1.1.3什幺是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
1.2系统集成平台
1.2.1网路平台
1.2.2服务平台
1.2.3套用平台
1.2.4开发平台
1.2.5资料库平台
1.2.6网管平台
1.2.7安全平台
1.2.8用户平台
1.2.9环境平台
1.3选择平台与系统集成要考虑的因素
1.4系统集成公司资质等级
第2章网路数据通信和数据编码
2.1有线通信基础
2.1.1数据与信息的关係
2.1.2传输信号与通信
2.1.3模拟通信系统
2.1.4数字通信系统
212网路数据编码技术
2.2.1数据编码类型
2.2.2脉冲编码调製方法
2.3信道的传输方式
2.3.1串列通信方式
2.3.2并行通信方式
2.3.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方式
2.4网路数据传输技术
2.4.1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2.4.2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4.3多路复用技术
2.4.4数据通信线路和数据交换技术
2.5差错控制技术
2.5.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2.5.2检错码与纠错码
2.5.3差错控制方法
2.6通信线路
2.6.1数字用户线
2.6.2xDSL的实现
2.7无线网路
2.7.1无线区域网路
2,7.2无线网路通信传输媒介
2.7.3无线区域网路物理层
2.8通信卫星
2.8.1地球同步卫星
2.8.2低轨道卫星
2.8.3卫星通信
2.9编码方法
2.9.1编码
2.9.2组编码方法
2.9.38B/10B码的特性、符号、术语、直流平衡和行程偏差
2.10常用术语
第3章国内系统集成的十大重要网路平台
3.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3.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3.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3.4综合业务数字网
3.5中国公用计算机网际网路
3.6中国公用增值业务数据网
3.7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
3.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9中国科技网
3.10国内其他重大的网路工程
第二部分系统集成环境
第4章网路传输介质
4.1双绞线
4.1.1双绞线概述
4.1.26类双绞线
4.1.37类线缆的有关问题
4.2大对数双绞线
4.3同轴电缆
4.4光缆的品种与性能
4.4.1光缆
4.4.2光缆的种类
4.4.3光缆与光纤的关係
4.4.4光纤通信系统简述
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
5.1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5.2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5.3综合布线系统标準
5.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5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第6章区域网路组网技术
6.1区域网路技术
6.1.1IEEE802区域网路标準
6.1.2IEEE802区域网路模型
6.1.3乙太网与IEEE802.3的关係
6.1.4IP位址与乙太网地址
6.1.5IPv6
6.1.6乙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6.1.7乙太网络的发展过程
6.2十兆乙太网
6.3百兆乙太网
6.3.1百兆乙太网的主要特点
6.3.2百兆乙太网的协定特点
6.3.3百兆乙太网与十兆乙太网的主要区别
6.3.4百兆乙太网的介质无关接口
6.3.5百兆交换式工作组网路结构
6,4千兆乙太网
6.4.1千兆乙太网的构成
6.4.2千兆乙太网的主要特点
6.4.3千兆乙太网与百兆乙太网的主要差别
6.4.4千兆乙太网标準
6.4.5千兆乙太网物理层参考模型
6.4.6千兆乙太网主要技术概述
6.4.7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H)
及千兆乙太网工作参数
6.4.8千兆乙太网物理层的介质选择
6.4.9千兆乙太网的其他标準规範
6.4.10千兆乙太网络组网方案
6.5万兆乙太网
6.5.1万兆乙太网概述
6.5.2万兆乙太网与千兆乙太网的主要差别
6.5.3万兆乙太网的标準
6.5.4万兆乙太网组网方案参考模型
6.6十万兆乙太网
6.6.1十万兆乙太网概述
6.6.2十万兆乙太网标準
6.6.3十万兆乙太网技术
第7章广域网组网技术
7.1广域网技术
7.1.1什幺是广域网
7.1.2广域网的特点
7.1.3广域网的服务模式
7.1.4广域网协定
7.1.5广域网的类型
7.2广域网路接入技术
第8章网路管理方法
8.1网路管理概述
8.1.1网路管理协定的发展历史
8.1.2网路管理协定介绍
8.1.3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8.2网路管理功能
8.2.1故障管理
8.2,2配置管理
8.2.3计账管理
8.2.4安全管理
8.2.5性能管理
8.3网路用户管理
8.3.1目录服务和LDAP
8.3.2LDAP的特徵
8.3.3ActiveDirectory
8.4对目录服务编程
8.5用户访问管理
8.6网路信息管理
第9章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
9.1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
9.1.1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与标準
9.1.2安全立法问题
9.2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10章软体平台
10.1软体平台的功能要求
10.2MIS平台选型分析
10.2.1客户/伺服器模式与
浏览器/伺服器模式
10.2.2浏览器/伺服器与
客户/伺服器混合模式分析
10.3网路作业系统选型分析
10.4资料库管理系统的选型
10.4.1资料库产品的比较
10.4.2资料库产品选型
10.5软体工程
10.5.1软体工程的定义
10.5.2软体工程研究的内容
10.5.3软体工程项目的目标
10.5.4软体工程面临的问题
10.6软体生存周期及其模型
10.6.1软体生存周期
10.6.2软体生存周期模型
10.7软体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
10.7.1软体开发方法
10.7.2软体开发工具
10.8软体生存周期过程
第三部分广域网系统集成技术
第11章广域网集成概述
11.1选择广域网需要权衡的因素
11.2广域网集成连线方案
11.3广域网接口
11.4可供选择的广域网类型
第12章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与集成方案实例
12.1ISDN概述
12.2ISDN的国际标準
12.3ISDN提供的基本服务
12.4ISDN的特点
12.5ISDN的套用
12.6ISDN的组成
12.7ISDN的用户网路接口
12.8ISDN的信道和信令
12.9ISDN的基本连线方式
12.10ISDN的网路业务和基本命令
12.11ISDN与几种常用网路的比较
12.12ISDN的发展现状及资费
12.13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ISDN配置
第13章虚拟专用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3.1虚拟专用网简述
13.2Cisco系统VPN
13.2.1Cisco系统VPN的设计
13.2.2Cisco的虚拟拨号服务
13.3深信服公司的IPSECVPN
13.3.1SINFORIPSECVPN主要优点
13.3.2SINFORSC集中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技术特点
13.4Windows2003自带的VPN功能
第14章帧中继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4.1帧中继简述
14.2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14.3帧中继的特点
14.4帧中继标準
14.5帧中继虚电路
14.6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14.7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FR配置
第15章X.25分组交换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5.1分组交换的含义
15.2分组交换的特点与连线方式
15.3HDLC帧格式与X.25帧格式
15.4分组交换网的组成
15.5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15.6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
路由器X.25配置
第16章数字数据网与集成方案实例
16.1什幺是DDN
16.2DDN的组成
16.3DDN的特点和优势
16.4DDN网路业务
16.5用户终端接人DDN
16.6DDN与用户网路互连
16.7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16.8集成方案实例—Cisco2500路由器DDN配置
第四部分用户端设备系统集成技术第17章用户端伺服器系统集成技术
17.1伺服器基础知识
17.1.1伺服器的定义
17.1.2伺服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7.1.3伺服器的分类
17.1.4伺服器的五类套用架构
17.1.5伺服器使用的作业系统
17.1.6选购伺服器
17.2伺服器的集群技术
17.3伺服器集群后的系统特性
17.4伺服器集群后的备份和还原
17.4.1备份和还原概述
17.4.2正常和增量备份组合的备份及还原
17.4.3正常和差异备份组合的备份及还原
17.4.4远程异地备份
17.4.5备份系统状态数据
17.4.6计画作业
第18章用户端交换机系统集成技术
18.1交换技术
18.1.1交换机
18.1.2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技术
18.1.3区域网路交换机的分类及选择
18.1.4交换机套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8.1.5关于第二、三、四层交换的问题
18.2计算机网路系统集成选择千兆交换机的要点
18.2.1选择千兆交换机的原则
18.2.2选择千兆交换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8.2.3怎样选择交换机
18.2.4判断千兆交换机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
18.2.5千兆交换机的分类
18.3交换机的系统集成
第19章用户端路由器系统集成技术
19.1路由器
19.1.1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19.1.2路由器的功能
19.1.3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19.1.4路由器的类型
19.1.5路由器的分代
19.2选择路由器的要点
19.2.1路由器选购策略
19.2.2选择路由器要注意的事项
19.2.3选择路由器时应考虑功能、种类与套用
19.3路由器的系统集成
19.3.1路由器互连的拓扑图
19.3.2路由器的IP位址解决方案
19.3.3路由器的广域网与相关线路的配置
19.4路由器接口配置
19.4.1不使用子接口配置网路
19.4.2使用点到点子接口配置网路帧中继协定
19.4.3同时使用点到点和多点子接口配置网路
19.5按需拨号路由和ISDN配置
19.5.1配置DDR
19.5.2典型DDR配置案例
第20章用户端磁碟阵列系统集成方案
20.1存储技术简述
20.2RAID基础
20.3IDERAID简介
20.4磁带
20.5共享虚拟磁碟阵列简述
20.6系统集成中的磁碟阵列安装操作
20.6,1磁碟阵列设备安装
20.6.2配置磁碟阵列伺服器
第21章用户端防火墙系统集成方案
21.1防火墙技术
21.1.1防火墙的概念
21.1.2防火墙的产品分类
21.1.3防火墙及其技术的发展
21.2联想网御防火墙
21.3选择防火墙的基本原则
21.4防火墙系统集成的管理因素
21.5防火墙系统集成的功能
21.6防火墙系统集成的性能
21.7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因素
21.8系统集成考虑百兆千兆防火墙的要素
第22章用户端不间断电源系统集成技术
22.1不间断电源的基本知识
22.2备配UPS的实际输出功率
22.3UPS注意事项
22.4系统集成时选择UPS的要点
22.4.1UPS要解决电源干扰问题
22.4.2UPS的主要性能指标
22.4.3配备UPS考虑的要点
22.4.4如何选配UPS
22.4.5UPS选购
22.5UPS电池的安装